平足症

目录

1 拼音

píng zú zhèng

2 英文参考

flat foot

3 疾病分类

骨与创伤科

4 疾病概述

平足症是指足内侧纵弓平坦,负重力线不正常,出现疲乏或疼痛症状的足扁平畸形。

5 疾病描述

平足症是指先天性或姿态性导致足弓低平,足部软组织松驰,跟骨外翻等畸形。

6 症状体征

平足症早期症状为踝关节前内侧疼痛,长时站立或步行加重,休息减轻,疼痛关节外民肿胀,以足舟骨结节处为甚步履艰难,双足跟腱呈八字形。白粉染纸及足印检查证明,足印纵弓空缺部分消失,跖中部变宽,有时是跟部亦变宽,X线检查,足弓消失,跟骨纵轴与距骨纵轴角大,12岁以后显示骨桥形成。

7 疾病病因

平足症病因有先天性及后天性等因素所致,后天性因素:

(1)双足长期负重站立,体重增加,长途跋涉过度疲劳,维持足弓肌肉、韧带、关节囊及腱膜等软组织逐渐衰弱,足弓逐渐低平。

(2)长期有病卧床,缺乏锻炼,肌萎缩,张力减弱,负重时足弓下陷。

(3)穿鞋不当,鞋跟过高,长期体重前移,跟骨向前下倾斜,足纵弓遭到破坏。

(4)足部骨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等。

(5)脊髓灰质炎后遗平足症。

先天兴平足症致病因素有:

(1)足副舟骨、足舟骨结节过大,胫后肌附着处软弱。

(2)第2骨较短,其他跖骨承受重力过多,促使足弓扁平。

(3)足跗骨间软骨性或纤维性联合,常见有跟距、跟骨及跗骨间等联合均可导致平足症。

8 病理生理

平足症是根据软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不同,分为易变性即姿态性平足症。僵卧性即痉挛性平足症。往往合并腓骨肌痉挛,易变性平足症,比较常见,软组织虽然松驰,但仍保持一定弹性,负重时足扁平,除去承受重力,足部可立即恢复正常,长期治疗效果满意,僵硬性平足症多数由于骨联合(包括软骨性及纤维性联合)所致,手法不易扳正,足跗关节间跖面突出,足弓消失,跟骨外翻,双侧跟腱呈八字形,距骨头内移,呈半脱位,距骨内侧突出,有时合并腓骨长,短及第3腓骨肌痉挛。 严重的先天性平足症,距骨极度下垂,纵轴几乎与胫骨纵轴平行,足舟骨位于距骨头上。足前部背伸,跟毂关节外侧皮肤松驰,形成皱褶悬挂足外侧。

9 诊断检查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

10 治疗方案

以预防为主,对发育尚未完全的儿童,注意营养,避免长时间站立,对于易变性平足症,治疗方法:

(1)功能锻炼,如用足跖行走,屈跖运动,提踵外旋运动。

(2)矫形鞋或矫形鞋垫:要求鞋底跟部及弓腰要窄,鞋帮要紧,鞋底腰部内侧半垫高2—3mm,目的为恢复内纵弓,托起距骨头,鞋跟内侧本延长至足舟骨,并较外侧半加厚3—6mm,鞋垫可用铝钢、塑料或人造革制成,要求与矫形鞋相同。 对先天性平足症(即痉挛性),功能锻炼及矫形鞋不易奏效,首先全麻下手扳法矫正,石膏固定,待腓骨肌松驰后,切除骨联合(骨桥),矫正畸形,手法改正失败或畸形严重者,可作三关节融合。

11 预后及预防

对发育尚未完全的儿童,注意营养,避免长时间站立。

12 特别提示

1、本病重在预防,而治疗的目的则是针对站立和行走的改善。有遗传倾向或经常站立工作者,要常用足底外缘着地练习行走,避免足部长期处于一种姿势,防止疲劳。

2、早期采用体疗法也能奏效,用足趾行走,也可做屈趾运动。

3、可穿用平足鞋垫或平足矫形鞋,将鞋跟内侧垫高,使负重线向外移,以此预防和减轻脚的疲劳。常用的方法是在足跟内侧楔形垫高(0.3~0.5cm),目的是使后脚内翻。

4、可以在足纵弓垫以毡、皮革或橡胶等支持垫(0.9cm)。如果畸形严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各种外科手术治疗。

5、理疗、按摩、加强足内、外肌锻炼,穿用平足矫形鞋或平足鞋垫矫正。

13 相关出处

外科学第五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