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门控心血池显像

目录

1 拼音

píng héng mén kòng xīn xuè chí xiǎn xiàng

2 概述

放射性核素标记人红细胞或血清白蛋白等,在心血管内与血液充分混匀后,用γ照相机或SPECT在体外探测,则心腔内的放射性强度与其血容量成比例,因而一个心动周期心腔内血容量的动态变化可由放射性强度的变化反映。由于单个心动周期时间短、获得计数太低,现采用ECG的R波触发门电路软件系统,采集数百个心动周期的放射性迭加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心动周期的影像,在此图像上圈定左、右心室的感兴趣区,即可由计算机生成左、右心室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其代表时间容积曲线,根据此曲线可准确地分别计算左、右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与室壁局部功能的各种参数。

3 操作名称

平衡门控心血池显像

4 适应证

平衡门控心血池显像适应证如下:

1.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与功能状态。

2.观察左、右心室在负荷试验下的心功能变化(包括运动与药物试验)。

3.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

5 禁忌证

静息显像无绝对禁忌证,运动和药物负荷试验的禁忌证如下。

1.急性心肌梗死(1周内)。

2.不稳定性心绞痛,不宜做运动或多巴酚丁胺试验。

3.不能进行有效运动,或患有周围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较严重的脑、肺、肾脏疾病者宜选用药物负荷试验。

4.支气管哮喘病发作期、严重的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

5.氨茶碱过敏者不宜做双嘧达莫负荷试验。

6.严重心律不齐。

7.在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

8.病窦综合综合征患者或Ⅱ、Ⅲ级房室传导阻滞。

9.高血压患者中血压高于180/100mmHg(24/13kPa)。

6 准备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7 方法

1.显像剂

(1)99mTc-RBC体内标记法:先给患者静脉注射亚锡氯化亚锡焦磷酸盐[PYP](20μg/kg体重),30min静脉注入99mTcO4洗脱液740~925MBq(20~25mCi),15min后即可开始检查。

(2)99mTc-RBC体外标记法:先从患者肘静脉抽取血液5~10ml(肝素抗凝),加入亚锡焦磷酸盐瓶中,混合静置30min后,加入99mTcO4洗脱液于瓶中混合,静置15min后,用无菌无热源生理盐水洗涤去掉游离99mTc,所得99mTc-RBC给受检者静脉注入。本法现已较少采用。

(3)99mTc-人血清白蛋白[99mTc-HSA]。

2.显像方法

(1)准备:安置心电图电极,连接R波触发器,观察心电信号显示良好。

(2)体位:常规采用前后位、30°~45°左前斜位(以分清左、右心室为准)、70°左前斜位,必要时可加用其他体位。

(3)采集方法和条件:患者于安静状态下平卧,用心电图R波门控程序采集,矩阵64×64,应尽量包括心脏及大血管,但要减少甲状腺、肝、脾等脏器对心血池影像的干扰。可预置总计数,一般采集5000k~8000k计数。亦可预置400~600个心动周期。为了剔除异常心跳或伪信号的干扰,以采用缓冲心跳采集程序为佳,一般设置心动周期可接受范围为平均心动周期值±10%。每心动周期可预置采集16~32帧图像。

3.负荷试验  可采用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其原理及方法见本章“心脏负荷试验”节有关内容。运动负荷时常规采用自行车功量计,方法如下:

(1)受检者检查前24~48h内停服硝酸甘油、减慢心率及治疗心律失常等药物。

(2)常规取30°~45°左前斜位体位。

(3)运动前描记心电图,并记录血压、心率。

(4)做静息显像。

(5)按Bruce方案踏车运动,每级运动3min,每级运动2min时进行门控采集,直至运动高峰时再采集图像1次。也可采用双嘧达莫、腺苷或多巴酚丁胺进行药物负荷试验。

(6)运动结束后3min或达到预计药物剂量时按上述条件再采集1次。

(7)计算负荷前、各级运动(或药物负荷)中以及负荷后各次检查的结果。

4.影像处理  使用软件处理心室电影,勾画左、右心室感兴趣区,生成心室容积曲线,计算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进行相位分析等。

8 注意事项

1.在检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是否有异常不良反应,有些病情危重的患者,更应重视。

2.在30°~45°左前斜位时应转动探头观察图像,以使左右心室达到最佳分隔的角度进行采集。如果左、右心室分隔不佳,会影响检查结果。

3.保证患者的心电图导联接触良好,心电示波上患者的R波清楚并可见正常触发信号。

4.如果患者装了起搏器,起搏信号有时与R波的信号均被计算机接受,此时,应重新调整起搏器与R波的振幅,以便计算机能准确识别R波。

5.在采集过程中患者不得移动体位。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