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球蚴病

目录

1 拼音

pào qiú yòu bìng

2 英文参考

alveolar hydatid disease

3 疾病分类

消化内科

4 疾病概述

多房棘球绦虫形态和生活史均与细粒棘球绦虫相似,但成虫主要寄生在狐,中间宿主是啮齿类或食虫类动物,幼虫期是多房棘球蚴(亦称泡球蚴)。在人体引起严重的泡球蚴病,亦称泡型包虫病,或多房性包虫病。

由于泡球蚴生长缓慢,感染后一般潜伏期较长。临床表现最主要是右上腹缓慢增长的肿块或肝肿大。许多患者有与细粒棘球蚴病相似的肝区疼痛、压迫、坠胀感等,但触诊时肿块较坚硬并有结节感。另有腹痛和黄疸以及门脉高压的表现。几乎所有病人都表现有肝功能损害,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晚期病人甚至有恶液质现象。本病症状类似肝癌,但其病程通常较长。

防治措施:灭狐和消灭野鼠是根除传染源的主要措施。实施中要注意将动物尸体焚烧或深埋,野狗也应杀灭或控制,对家犬则应定期驱虫。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和了解泡球蚴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流行区应对人群进行普查,使用免疫学试验和X线、B超等手段可早期发现病人,以便及时根治。 注意个人防护,讲究个人及饮食卫生,生产及生活中注意防止虫卵污染。因虫卵耐寒而怕热,对污染的器具物品可用热力消毒。 泡球蚴病的治疗主要靠手术,故应争取早期诊断。药物治疗可使用丙硫苯咪唑、甲苯咪唑和吡喹酮等。

5 疾病描述

多房棘球蚴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is(Leuckart,1863)Vogel,1955]的形态或生活史与细粒棘球绦虫相似而有差别,它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狐、幼虫期寄生在啮齿类或食虫类动物和人体,引起泡球蚴病,亦称泡型包虫病,或多房性包虫病。

形态与生活史:

成虫与细粒棘球绦虫很相似,但虫体较小,体长1.2-3.7mm,常有4-5个节片,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有13-34个小钩,成节生殖孔位于节片中线偏前,睾丸数较少,为26-36个(平均18-26个),都分布作生殖孔后方,孕节子宫无侧囊。内含虫卵187-404个,虫卵形态和大小均与细粒棘球绦虫虫卵相似,光镜下难以区别。

6 症状体征

泡球蚴生长缓慢,潜伏期一般较长,临床表现最主要的是右上腹缓慢增长的肿块或肝肿大,许多患者有肝区疼痛、压迫或坠胀感、黄疸及门脉高压,几乎所有病人都有肝功能损害的表现,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晚期病人甚至有恶病质现象。本病症类似肝癌,但其病程通常较长。

7 疾病病因

终宿主主要是狐,其次是狗、狼、獾和猫等。在也多房棘球绦虫寄生的终宿主体内,可同时有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中间宿主为野生啮齿类动物如田鼠、麝鼠、旅鼠、仓鼠、小沙鼠、棉鼠、黄鼠、鼢鼠、长抓沙鼠、小家鼠、鼠兔以及牦牛、绵羊和人等。多房棘球蚴绦虫 当体内带有泡球蚴的鼠或动物脏器被狐、狗和狼等终宿主吞食后。约经45天,原头蚴可以发育为成虫并排出孕节和虫卵。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孕节及虫卵随粪便排出,鼠类因觅食终宿主粪便而受感染。地甲虫可起转运虫卵作用,鼠类可因捕食地甲虫而受到感染,人因失误虫卵而感染。

泡球蚴主要寄生在肝、淡黄色或白色的囊泡状团块,常由无数大小囊泡相互连接、聚集而成,每个囊的大小基本相同,囊泡圆形或拖椭圆形,直径为0.1-5mm,囊泡内有的含透明囊液和许多原头蚴,有的含胶状物而无原头蚴,囊泡外壁角皮层薄但常不完整,整个泡球蚴与周围组织间无纤维组织被膜分隔。泡球蚴多以外生性出芽生殖不断产生新囊泡,长入组织,少数也可向芽生形成隔膜而分离出新囊泡。一般1~2年,被寄生的器官就几乎全部被大小囊泡占据。呈葡萄状的囊泡群还可向器官表面蔓延至体腔内,酷似恶性肿瘤。人是多房棘球绦虫的非适宜中间宿主,人体感染时囊泡内只含胶状物而很少见有原头蚴。

8 病理生理

人泡球蚴病通常比细粒棘球蚴病更严重,病死率较高。其病程多在1~5年,较为缓慢。患者多为20~40岁的青壮年,其原发病灶几乎100%在肝脏。泡球蚴可为单个的巨块型、弥漫的结节型或二者混合型。泡球蚴对人体的危害包括:直接侵蚀、机械压迫和毒性损害。泡球蚴在肝实质内呈弥漫性芽生蔓延,逐渐波及到整个肝,直接破坏和取代肝组织,其中心部位常发生缺血性坏死、崩解液化,从而程度空腔或钙化;周围的组织则因受压迫而发生萎缩、变性甚至坏死,产生的毒素又进一步损害肝实质,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导致肝昏迷,或诱发肝硬化而致门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而造成死亡。由于肝内外胆管受压迫和侵蚀,可引起黄疸。泡球蚴若侵入肝门静脉分支,则沿血流在肝内广泛播散;若侵入肝静脉可随血循环转移到全身各部位,如肺、脑等脏器,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9 诊断检查

询问病史,若病人来自流行地区,则应给予首先考虑。

用于细粒棘球蚴病的各种诊断方法都适用于多房棘球蚴病人。由于泡球蚴周围缺纤维组织被膜,虫体抗原很容易进入血液,因此血清学方法有很好的诊断效果和价值。

另外,要注意与肝癌、肝硬化、肝脓肿、黄疸型肝炎、肝海绵状血管瘤以及肺癌、脑瘤等相鉴别

10 鉴别诊断

注意与肝癌、肝硬化、肝脓肿、黄疸型肝炎、肝海绵状血管瘤以及肺癌、脑瘤等相鉴别.

11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可使用阿苯哒唑、甲苯哒唑和吡喹酮等。

12 并发症

目前这方面资料暂时缺乏.

13 预后及预防

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防护、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减少感染的机会。

2.野生啮齿类动物是主要中间宿主,因此,消灭野鼠是减少传染源重要措施。

3.加强法规建设和卫生检疫。病死的牦牛、绵羊等动物尸体、内脏严禁喂狗,应彻底焚烧或深埋。家犬则应定期驱虫。

4.对流行区人群进行普查,以便早发现病人,早期治疗。泡球蚴病的治疗主要靠手术,故应争取早期诊断,许多病人直到出现明显症状时才就诊,往往已错过手术根治时机。

14 流行病学

1.地理分布 多房棘球绦虫分布较局限,主要流行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及冻土地带,从加拿大北部、美国阿拉斯加州,直至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西伯利亚,遍及北美、欧、亚三洲。在我国,累计报告病例690例,分布在宁夏、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西藏、北京、陕西、内蒙古和四川等10个省(市、区)的69个县(市)中。全国有三个明显的流行区,一是新疆,88个病例分布于23个县(市),多在北疆;二是中西部,595个病例分布在6个省(区)的41个县(市);三是东北部,已知4例分布在黑龙江的3个县(市)内和2例分布在内蒙古的1个市内。另外,北京市平谷县也发现1例。在青海省,经调查,泽库县患病率为0.29%,而称多县为1.52%。牦牛感染率为4.7%,绵羊为5.4%。称多县家犬的感染率高达13.3%。这些地区往往同时也有细粒棘球蚴病流行。该病已成为我国西部严重危害农牧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2.流行因素 (1)多房棘球绦虫属动物源寄生虫,由于在野生动物中的存在,形成了自然疫源地。(2)终宿主、中间宿主广泛,既可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又可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3)虫卵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冻土、冰雪中仍具有感染性。虫卵污染了食物和水源引起人和动物感染。(4)流行区居民生产、生活活动的特殊性,如猎狐、饲养狐以及加工、买卖、贩运毛皮制品等是该病流行扩散的原因之一。

15 特别提示

注意个人防护,讲究个人及饮食卫生,生产及生活中注意防止虫卵污染。因虫卵耐寒而怕热,对污染的器具物品可用热力消毒。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