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疟疾(malaria[2][3])《黄帝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方论》称疟病[1]。俗称打摆子[4]。是指感染疟原虫、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以往来寒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5]。多发于夏秋季节[5]。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正疟”;但寒不热的称“牝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温疟”;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称“瘴疟”;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的称“疟母”[6]。
针灸治疗间日疟,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能使疟原虫检查转阴。但恶性疟疾病情危重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现代医学的疟疾多属本病正疟范畴,有时也似温疟[6]。
详见疟疾条。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7.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7.
- ^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2-226.
- ^ [6]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55.
治疗疟病的穴位
- 八椎下
于背正中线,当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主治脊背疼痛、疟疾、糖尿病等。标准定位:八椎下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凹...
- 主穴
起主要作用的穴位。按照需要可用一个或几个。例如:疟疾的针灸治疗,一般取用大椎、后溪、液门、曲池等穴,...
- 间使
癫狂病症,胃痛,呕吐,妇人月经不调及热病,失音,疟疾,肘挛腋肿,臂痛,惊悸,热病烦躁,胸痛,癫狂,痫...
- 八冲
穴。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
- 阴独八穴
穴。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
- 更多治疗疟病的穴位
治疗疟病的方剂
- 瘴疟丹
丹组成:常山、缩砂仁、三棱、莪术各等分。主治:癖疟、食疟。癖疟者,胸肋间有气癖一块,或因喜怒而得,...
-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生姜6克大枣12枚制法:上七味,切。功能主治:主疟病发渴,亦治劳疟。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
- 明砂止疟丹
明砂止疟丹组成:夜明砂3钱。主治:孕妇瘀血积聚成疟,及疟母症。用法用量:空心茶清调服。制备方法:上...
- 疟疾丸
2两,川贝母7钱,炙甘草2钱。功效:化滞解毒,除疟疾。主治:疟疾先寒后热,先热后寒或间日发作,头痛...
- 山甲汤
方名:山甲汤组成:穿山甲、木鳖子各等分。主治:久疟、疟母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调下。...
- 更多治疗疟病的方剂
治疗疟病的中成药
- 半贝丸
上药研细,姜汁调和,捣匀为丸。功能主治截疟。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0.09~0.15克,生熟汤送下。...
- 柴胡注射剂
主治:和解退热,疏肌解郁,升举阳气。适用于感冒,疟疾,胁痛,月经不调。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者慎用。真阴...
- 阳和解凝膏
。主治阴疽溃烂,瘰疬结核,冻疮乳疮,寒湿痹痛,及疟疾。用法用量:半月后摊贴患处。疟疾贴背心。附注:阳...
- 三甲散
法用量:水2钟,煎8分,去滓温服。加减:若素有老疟或瘅疟者,加牛膝1钱,何首乌1钱(胃弱欲作泻者,...
- 二妙丸
半夏(姜制)4两。主治:《医家心法》之二妙丸主治疟疾3-4发,有痰有食,误服补药,以致不愈者。用法用...
- 更多治疗疟病的中成药
疟病相关药物
- 磷酸氯喹注射液
,经48~72小时,血中裂殖体被杀灭。本品对间日疟的红外期无效,故不能根治间日疟。恶性疟则可根治。...
- 青蒿素栓
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是高效、速效、低毒抗疟药。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
- 硫酸奎宁片
衣后显白色。【药理毒理】奎宁是喹啉类衍生物,能与疟原虫的DNA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DNA的复制和R...
- 硫酸奎宁片
衣后显白色。【药理毒理】奎宁是喹啉类衍生物,能与疟原虫的DNA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DNA的复制和R...
- 磷酸咯萘啶注射液
体。【药理毒理】本品为苯并萘啶的衍生物,对人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裂殖体均有杀灭作用。咯萘啶对伯...
- 更多疟病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疟病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四]疟论第三十五篇
风雨寒暑,皆为疟病。日作之疟,卫气应乃作,邪客脊背,循风府而日下一节,则发日晏。出于风府,注伏膂而上...
-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三]疟(脾寒)
赤肿。天井、主疟食时发。心痛。悲伤不乐。天府、主疟病。、支正、小海、主风疟。三里、陷谷、侠溪、飞扬大...
- 《医门法律》:[卷五疟证门]疟证论
之变化,则几矣。论《金匮》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方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此仲景治少阳病,全体大用之一方...
-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疟
(有风、寒、暑、热、湿、食、瘴、邪八种,五脏疟,六腑疟,劳疟,疟母)【暑热】〔草部〕柴胡(少阳本经...
- 《医经原旨》:[卷五疾病第十二]疟
夫疟皆生于风,蓄作有时。(,皆也。疟,残虐之谓。疟症虽多,皆谓之疟,故曰“疟”。诸解不一,皆未为得...
- 更多古籍中的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