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疱疹病毒1型

目录

1 拼音

niú pào zhěn bìng dú 1xíng

2 英文参考

Bovine herpesvirus 1

BoHV-1

3 中文名称

牛疱疹病毒1型

4 英文名称

Bovine herpesvirus 1;BoHV-1

5 分类类型

6 分类

疱疹病毒目>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 >水痘疱疹病毒属>牛疱疹病毒1型

7 GeneBank编号

[AJ004801]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 1,BoHV-1)引起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上呼吸道及气管黏膜发炎、呼吸困难、流鼻汁等症状,BHV-1还可引起生殖道感染、结膜炎、脑膜脑炎、流产、乳房炎等多种病症。该病被OIE列为B类传染病,也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9 牛疱疹病毒1型基本特性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现称为牛疱疹病毒I型(BHV-1),是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病毒颗粒球形,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DNA。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敏感,在pH6.9~9.O时稳定,在pH4.5~5.0下可被灭活。病毒在4℃可保存1个月,37℃存活10天左右,-60℃可保存9个月,对冻干、冻融也很稳定,但在63℃以上数秒内可被灭活。多种消毒剂均可使病毒灭活,如0.5%氢氧化钠、0.01%氯化汞、1%漂白粉、1%酚衍生物和l%季铵盐在数秒内灭活,5%甲醛溶液1分钟内灭活;将污染物品暴露在38%甲醛气溶胶(20毫升/立方米)6小时、次氯酸钠溶液(相当于1.5%活性氯,200毫升/立方米)1小时、3%过醋酸(200毫升/立方米)1小时,0.25~1.6毫克/升臭氧可灭活病毒。

10 牛疱疹病毒1型的传播

牛疱疹病毒1型主要感染牛,尤以肉用牛多见,其次是奶牛。肉用牛群的发病率高达75%,病死率也较高。病牛和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的种公牛因精液带毒,因此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愈牛可带毒6~12个月,甚至长达19个月。病毒主要存在于鼻、眼、阴道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物体和病牛的直接接触、交配,经呼吸道黏膜、生殖道黏膜、眼结膜传播,但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吸血昆虫(软壳蜱等)也可传播病毒。

在自然条件下,仅牛易感。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牛均易感,其中以20~60日龄的犊牛最易感,肉用牛比乳用牛易感。其他家畜和实验动物,如绵羊、山羊、马、猪、犬、猫、豚鼠、小鼠等,都具有抵抗性。

病毒在秋、冬寒冷季节较易流行。过分拥挤、密切接触的条件下更易迅速传播。运输、运动、发情、分娩、卫生条件、应激因素等均与病毒感染的发病率有关。一般发病率为20%~100%,死亡率为1%~12%。

11 牛疱疹病毒1型感染的症状

潜伏期为4~6天。根据侵害的组织不同,分为呼吸道型、生殖道型、流产型、脑炎型和眼炎型五种类型:

11.1 呼吸道型

体温突然升高达40℃以上,精神沉郁,废食,呼吸高度困难,不断咳嗽,鼻流大量粘液脓性鼻液,鼻粘膜严重充血呈火红色并有溃疡,鼻镜发炎充血,呈火红色,故称红鼻病。

11.2 生殖道型

生殖道型病初轻度发热,频频排尿并有痛感,阴门及阴道粘膜水肿、充血,阴道尚有不少颗粒状小脓疱,严重时粘膜表面被覆灰色假膜,并形成溃疡。患病公牛龟头、包皮内层和阴茎充血,形成小脓疱或溃疡,康复后可长期带毒。

11.3 眼炎型

眼炎型一般无明显全身反应,主要症状是结膜角膜炎,表现结膜充血,水肿,角膜形成云雾状灰色坏死膜,结膜形成颗粒状坏死膜,眼、鼻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有的与呼吸道型同时发生。

11.4 流产型

多无前驱症状而流产,多见于初胎青年牛。

11.5 脑炎型

脑炎型主要发生于犊牛。体温升高,共济失调,沉郁后兴奋或沉郁与兴奋交替出现。吐沫,惊厥。最后卧地不起,角弓反张,终因衰竭死亡。

12 牛疱疹病毒1型感染的病理变化

呼吸道高度发炎并有浅溃疡,其上被覆灰色恶臭的脓性渗出物,肺有化脓性炎症,脾脓肿,肾、肝散在粟粒大小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流产胎儿、肝、脾有坏死灶,皮肤水肿。

1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确诊可进行病毒分离、包涵体检查、免疫荧光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近年来,检测病毒DNA的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也已建立。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病原分离鉴定(仅限于精液),无替代诊断方法。

病料采集方法主要是鼻腔拭子、脓性鼻液(应在感染早期采集)。对于隐性阴道炎或龟头炎的病例,应采取生殖道拭子,拭子要在黏膜表面上用力刮取,或用生理盐水冲洗包皮收集洗液,所有样品置于运输培养基,4℃保存并快速送检。尸检时,应收集呼吸道黏膜、部分扁桃体、肺和支气管淋巴结做病毒分离材料。对于流产的病例,应收集胎儿、肝、肺、肾和胎盘子叶。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应与牛流行热、牛病毒性下痢病、牛蓝舌病和茨城病等相区别。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尚无特效疗法,所以防治本病应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等综合措施,由于病畜应及时严格隔离,最好予以扑杀或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将其淘汰。最重要的措施是必须实行严格检疫,防止引入传染源和带入病毒(如带毒精液)。因此,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如PCR技术)检出阳性牛并予以扑杀,可能是目前根除本病的惟一有效途径。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