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八宝丸

目录

1 拼音

niú huáng bā bǎo wán

2 概述

牛黄八宝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Niuhang Babao Wan

3.2 标准编号

WS3-B-0223-90

3.3 处方

牛黄    20g 羚羊角 30g 水牛角浓缩粉 60g 珍珠 4g 冰片 20g 朱砂 4g 玄参 30g 浙贝母 30g 黄连 30g 羌活 30g 雄黄 50g 乳香(醋炒? 30g 没药(醋炒) 30g 青黛 20g 紫花地丁 200g 金银花 200g 菊花 200g 甘草 50g 紫草 50g

3.4 制法

? 以上十九味,紫花地丁、金银花、菊花、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1.5 小时,第二次 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珍珠、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羚羊角锉研成细粉,冰片、牛黄、水牛角浓缩粉分别研细,其余玄参等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与上述粉末配研,混匀,再与上述稠膏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90~ 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深棕黄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苦。

3.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3.7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用于热毒内闭,烦躁不宁,瘟病发斑,疹后余毒疮疡。

3.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至二岁每次 1/2丸,一日一次,成人一次 2丸,一日 2 ~ 3次。

3.9 注意

忌食辛辣刺激物。

3.10 规格

每丸重1. 5g

3.11 贮藏

密封。

4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之牛黄八宝丸

4.1 组成

牛黄、冰片、青黛各二钱,雄黄、玄参、朱砂各五钱,炒羌活、黄连(土炒)、羚羊角、犀角、炒贝母、乳香、没药各三钱,珍珠四分[1]

4.2 制法

上药为细末,另用金银花、紫花地丁、菊花各二两,甘草五钱[1]。水煎取汁熬膏,入炼蜜盏许再熬,与前药末和丸,每丸重三分[1]

4.3 用法用量

成人每服二丸,小儿每服一丸,蜜水化服[1]

4.4 功能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之牛黄八宝丸主治痧证发癍发狂,浑身赤紫,及痧后恶毒疮疡。[1]

5 《山东省药品标准》方之牛黄八宝丸

5.1 组成

人工牛黄20g,羚羊角30g,犀角30g,珍珠4g,冰片20g,朱砂4g,玄参30g,浙贝母30g,黄连30g,羌活30g,雄黄50g,青黛20g,紫花地丁200g,金银花200g,菊花200g,乳香(醋炒)30g,紫草50g,没药(醋炒)30g,甘草50g。

5.2 功效主治

《山东省药品标准》方之牛黄八宝丸功在清热凉血,活血解毒。主治痧疹不透,烦躁不宁,热毒内闭,周身发斑及疹后余毒疮疡。

5.3 用法用量

口服,1-2岁小儿1次2分之1丸,3-4岁1次1丸,成人1次2丸,1日1至2次。

5.4 制备方法

以上十九味,除紫花地丁、金银花、菊花、甘草四味水煎熬成膏外,将珍珠、朱砂为极细末,犀角、羚羊角、冰片、牛黄四味单为细末;余药为细末,过筛,与牛黄、珍珠等六味药末研匀,再与紫花地丁、金银花等四味稠膏加老蜜适量,制成蜜丸即可。每丸重1.563g。

5.5 用药禁忌

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