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颥

目录

1 拼音

niè rú

2 英文参考

temple

tempora

tempus[朗道汉英字典]

Nǎokōng GB19[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颞颥:1.人体部位名;2.经外奇穴名;3.经穴别名。[1]

4 人体部位名·颞颥

颞颥为人体部位名[1]。位于眉弓外侧,颧骨弓上方,为手、足少阳等经脉所过[1]

5 经外奇穴名·颞颥

颞颥为经外奇穴名[1]。出《脉经》。位于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1]。主治时邪温病、伤寒、头痛、眩晕、眼疾、面神经麻痹等[1]

5.1 定位

经外奇穴颞颥位于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1]

5.2 主治病证

经外奇穴颞颥主治时邪温病、伤寒、头痛、眩晕、眼疾、面神经麻痹等[1]

5.3 刺灸法

—般沿皮刺0.3~0.5寸[1]

6 经穴别名·颞颥

颞颥为经穴别名,即脑空[1]。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脑空
汉语拼音Naokong
罗马拼音Naokung
美国英译名Empty Brain
各国代号中国GB19
日本19
法国莫兰特氏VB19
富耶氏
德国G19
英国G19
美国GB19

脑空为经穴名(Nǎokōng GB19)[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颞颥(《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2]。脑空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2][3]。脑即脑髓,空即空窍,此穴在枕骨外侧,内通脑窍,善治脑病,故名脑空[3]。脑空穴主治五官、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头面虚肿,耳鸣耳聋,心悸,癫狂,项强,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痫证,惊悸,现代又多用脑空穴治疗感冒,哮喘,鼻窦炎,癫痫,精神分裂症,耳鸣,感冒,精神病,鼻炎,肩颈部肌痉挛等。

6.1 脑空穴的别名

颞颥(《针灸甲乙经》)。

6.2 出处

《针灸甲乙经》:脑空,一名颞颥,在承灵后一寸五分,挟玉枕骨下陷者中。

6.3 穴名解

脑即脑髓,空即空窍,此穴在枕骨外侧,内通脑窍,善治脑病,故名脑空[3]

6.4 特异性

脑空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3][3]

6.5 所属部位

后头[4]

6.6 脑空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脑空穴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5]

脑空穴位于头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GB20)直上。俯伏取穴[5]

脑空穴位于后头部,风池穴直上,与枕骨粗隆上缘相平处(《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针灸集成》等)[5]

脑空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脑空穴在后头部的位置

脑空穴在后头部的位置

脑空穴在后头部的位置(肌肉)

脑空穴在后头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6.7 脑空穴的取法

正坐或俯伏,在风池穴直上,与脑户穴(督脉)相平处取穴。

脑空穴位于头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GB20)直上。俯伏取穴[5]

正坐或俯卧位,在风池穴直上,与脑户、玉枕相平处取穴[6]

6.8 脑空穴穴位解剖

脑空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骨膜(枕骨)。有枕动、静脉分支。皮肤由颈神经后支枕大神经分布。枕额肌的后部,称为枕肌,该肌起于上项线的外侧半和乳突的上面,止于帽状腱膜的后缘,由面神经的耳后支支配。(参看目窗、正营穴)。

6.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6]

皮肤→皮下组织→枕肌[7]

6.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分布;深层有耳后神经分布[7]

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7]

6.9 脑空穴的功效与作用

脑空穴具有醒脑宁神,散风清热的功效。

脑空穴有疏风泻火、清脑通窍的作用[7]

脑空穴系胆经和阳维脉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作用。俗云:胃常空,则病少;脑常空,则智多。吾人运用脑力,必先消除杂念,使脑海澄清,意念乃得专一。[8]

6.10 脑空穴主治病证

脑空穴主治五官、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头面虚肿,耳鸣耳聋,心悸,癫狂,项强,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痫证,惊悸,现代又多用脑空穴治疗感冒,哮喘,鼻窦炎,癫痫,精神分裂症,耳鸣,感冒,精神病,鼻炎,肩颈部肌痉挛等。

脑空穴主治五官、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头面虚肿、耳鸣耳聋、心悸、癫狂、项强等[8]

脑空穴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8]

脑空穴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惊悸[8]

现代又多用脑空穴治疗感冒、哮喘、鼻窦炎、癫痫、精神分裂症等[8]

脑空穴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心悸,耳鸣,癫痫等[8]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头痛;

3.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鼻炎,鼻衄;

4.其它:心悸,肩颈部肌痉挛。

6.11 刺灸法

6.11.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8][8][8]

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向周围扩散[8]

6.11.2 灸法

可灸[8][8][8]

艾条灸5~10分钟[8]

6.12 脑空穴的配伍

脑空配脑户、风池、昆仑,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后头痛。

脑空配脑户、风池、天柱、昆仑,治后头痛[8]

脑空配风池、支沟,有通络祛寒湿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脑空配风池、支沟、后溪、悬钟,治颈项强痛[8]

脑空配神门、内关,有安神宁心的作用。治惊悸[8]

6.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针灸甲乙经》:头痛身热,引两颔急,脑空主之。脑风目瞑,头痛,风眩目痛,脑空主之。鼻管疽,发为立厉,脑空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脑风头痛不可忍,目瞑心悸,发即为癫,风引目眇,劳疾羸瘦,体热,颈项强,不得回顾。

《类经图翼》:主治脑风头痛不可忍,项强不得顾,目瞑鼻衄耳聋。

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6.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5.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9-310.
  7.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1.
  8. ^ [8]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