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

目录

1 拼音

niào yè

2 英文参考

urine

3 注解

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约1~2L,因受每天摄入水量和通过其他途径排出水量多少的影响,故尿量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如果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L以上,称为多尿;持续在0.1~0.5L范围内,称为少尿;少于0.1L称为无尿,均属不正常现象。多尿可因失水过多引起脱水等现象。每昼量尿量若少于0.5L则不能将排泄物全部排出而堆积在体内,使内环境遭破坏,影响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无尿的后果就更为严重。

新鲜尿量呈淡黄色,透明。尿中溶质的浓度常用比重表示。正常尿比重与尿量呈反变关系,通常为1.015~1.025。如果出现尿量增多而比重不降低,或尿量减少而比重不增高,均属异常。尿中溶质浓度同样影响渗透压。尿渗透压一般高于血浆,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多时,可暂时低于血浆。检查尿的比重和渗透压可反映肾浓缩和稀释尿的功能。正常尿一般为酸性,pH值介于5.0~7.0。尿的酸碱度主要受食物成分影响。荤素杂食者,因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硫酸盐、磷酸盐等酸性物质经肾排出,故尿呈酸性。素食者,因蔬菜或水果中所含酒石酸、苹果酸、枸橼酸钠等有机酸可在体内氧化,其酸性产物较少,碱基排出较多,故尿呈碱性。

4 尿液的稀释

尿中水占95%~97%,其余是溶解于尿中的固体物质。固体物以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终产物和电解质为主。此外,正常尿中还含有微量的糖、蛋白质、胆色素、酮体等成分,但用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不能测出,故一般认为正常尿不含上述物质。

尿液的稀释是由于小管液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造成的。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前已述及,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重吸收Na和CI-,而对水通透,故水不被重吸收,造成髓袢升支粗段小管液为低渗。在体内水过剩而抗利尿激素释放被抑制时,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非常低。因此,髓袢升支的小管液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NaCI继续重吸收,使小管液渗透浓度进一步下降。可降低至50mOsm/kgH2O,形成低渗尿,造成尿液的稀释。如果抗利尿激素完全缺乏时,如严重尿崩症患者,每天可排出高达20L的低渗尿,相当于肾小球滤过率的10%。

5 尿液的浓缩

尿液的浓缩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造成的。水重吸收的动力来自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建立,即髓质渗透浓度从髓质外层向乳头部深入而不断升高。用冰点降低法测定鼠肾的渗透浓度观察到肾皮质部的组织间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浓度与血液渗透浓度之比为1.0,说明皮质部组织间液与血浆是等渗的。而髓质部组织间液与血浆的渗透浓度之比,随着由髓质外层向乳头部深入而逐渐升主,分别为2.0、3.0、4.0。这表明肾髓质的渗透浓度由外向内逐步升高,具有明确的渗透梯度。在抗利尿激素存在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小管液从外髓集合管向内髓集合管流动时,由于渗透作用,水便不断进入高渗的组织间液,使小管液不断被浓缩而变成高渗液,最后尿液的渗透浓度可高达120mOsm/kgH2O,形成浓缩尿。可见髓质的渗透梯度是建立就成为浓缩尿的必要条件。髓袢是形成髓质渗透梯度的重要结构,只有具有髓袢的肾才能形成浓缩尿,髓袢愈长,浓缩能力就愈强。例如沙鼠的肾髓质内层特别厚,它的肾能产生20倍于血浆渗透浓度的高渗尿。猪的髓袢较短,只能产生1.5倍于血浆渗透浓度的尿液。人的髓袢具有中等长度,最多能产生4-5倍于血浆渗透浓度的高渗尿。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