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病

目录

1 拼音

niào shí bìng

2 英文参考

uriasis

3 注解

4 概述

尿石病是泌尿道结石病的总称,本病是我国南方地区多发病,以粤、桂、滇、黔、川、湘、赣等省发病率为高,尤以珠江三角洲为高发区。世界上,英国、荷兰、泰国、印度也都是尿石病高发地区。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男性为多,近数十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尤以上尿路结石明显增多。1976年曾有人统计尿石病患者2424例,上尿路结石占34%。现代西医学除手术治疗外,尚无特效疗法。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在《黄帝内经》中已有“淋”的病名,《金匮要略》对淋之症状、病机曾作初步描述。在《中藏经》中所述的“砂淋”症状:“腹脐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和尿石病的症状相一致。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已明确指出,石淋的病位在肾与膀胱,并认为其病机为“肾虚为热所乘”。景岳也明言:“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丹溪进→步补充了肾虚之病机,其云:“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尤在泾则提出了“膏砂石淋,必须开郁行气,破血滋阴方可”的治则。自唐代以降,已出现专治石淋的方药,迄今,这些理论与方药对当今尿石病的辨证论治仍有借鉴意义。

现代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尿石病的报道,始见于1960年,以金钱草作为主药。70年代以来,应用中药或中西药合用的治疗方法,不仅使大量患者避免了手术治疗,使较大结石的排石率有了显著提高,并且可有效控制因结石嵌顿引起的肾积水症,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的信誉。近年临床资料不断增多,仅1987年一年,据不完全统计,以中医药为主治疗“石淋”、“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公开发表的有56篇之多。1985年后几乎每年均见有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综述”文献,累计中医药治疗尿石病已有万余例。从临床实践中,不仅逐步掌握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化(溶化结石)、引(引石下行)、利(增加尿量)、排(排出结石)的规律性,并开展了实验研究,探讨其治疗机制。在临床上也深入到溶石、防石的治疗措施研究。今后社 不仅可有效地治疗已病患者,而且必将有效地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5 病因病机

尿结石的形成有“结石几乎是浓缩尿液的缩影”之说。从中医而论,其病因有外邪人侵、七情内伤、禀赋不足等因素,其病理则主要有下焦湿热、肾气虚怯、气结血瘀三方面的因素。

下焦湿热 湿热之邪,既可由外界之湿热入侵下焦所致,也可由七情郁结化火所致,或因膀胱水府积湿蓄热而致蕴结不化。下焦湿热之蕴结,不仅阻碍了肾脏之气化,使肾之开阖失司,且可使尿液熬炼浓缩,从而形成砂石。所以下焦湿热虽可内生,但对本病而言,尚是致病的外在因素。

肾气虚怯 肾为水脏,主水之开阖,膀胱为州都之官,储藏尿液,仗肾之气化而排放。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虚寒内生,寒则凝固,水性属寒,寒凝停滞,水湿内聚,且因肾气不足,尿中败浊也不能随之排泄,寒水与尿中杂质相合,而致形成结石,故肾虚是本病形成的内在因素。

气结血瘀 气结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其既可以是结石的成因,也可以是结石形成后的病理变化。凡腰肾损伤,嗜服丹药,或含有多量草酸盐、钙、镁等元素的饮用水,以及情志抑郁等因素,均可导致气滞血瘀。郁久化热,热移下焦,使尿液受其煎熬,日久结为砂石。结石形成之后,盘踞于肾、膀胱、尿窍等处,致使尿路疏泄不畅,膀胱气化不利,进一步加重气滞,水道壅塞难行。结石既可增大,又可诱发嵌顿,由气滞而致血瘀,病位主在肾与膀胱,晚期则可影响心脾,甚则波及全身。

6 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分型目前倾向于分以下三型:

1.气结型 腰痛,腰腹胀痛或隐痛,舌质正常,脉弦或弦紧,或腰腹绞痛,牵引少腹,伴有血尿,小便滴沥不畅,舌质暗红有瘀斑,亦可无明显症状。

2.湿热型 在气结型的主要症状基础上,尚有身热不扬,少腹胀满,疼痛,尿频、尿急、尿痛、尿浊,或伴血尿、脓尿,或排出砂石,脉滑数或弦数,苔白腻或黄腻,血白细胞增多。

3.肾虚型 腰痛,两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喜热,乏力神疲,面色咣白。舌质胖润,舌边齿痕,脉沉迟,或检查有中度肾积水或肾功能有改变。

7 治疗

7.1 疗效标准

本病之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结石是否排出、排尽,或以其结石位置的下移情况予以判断,分以下三级:

痊愈:经治疗后,结石排出,症状消失,x线复查尿路原有阳性结石阴影消失,或治疗中虽未见结石排出,但临床症状、体征消失,x线复查工次以上均未发现结石阴影。

有效:治疗后,有结石排出,但未排尽,或x线复查结石阴影己有明显下移者。

无效:治疗后,未见结石排出,x线等复查,结石位置无明显改变,或下移不足3厘米。

7.2 分型治疗

(1)气结型

治法:行气化瘀,软坚散结。

处方:金钱草50克,海金沙15克,车前子24克,木通1O克,滑石15克,川楝子15克,乌药12克,芍药15克,牛膝15克,鸡内金12克,甘草5克。

加减:发热加龙胆草;血尿加生地;腹痛加川楝子。

疗效:以本方治疗气结型383例,与其他各型综合治疗共649煮例,结果排出结石354例,占54.5%,结石下移141例,占21.7%,总有效率为76.3%。

常用成方:四逆散、木香顺气散合失笑散、海金沙散等。

(2)湿热型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处方:金钱草30~60克,石苇30克,车前子24克,木通10克,滑石10克,瞿麦15克,蔫蓄20克,鸡内金10~15克,牛膝20克,枳实12克,黄柏10克,琥珀6克,甘草梢10克。

加减:热象偏重加栀子、大黄;湿象偏重加茯苓、泽泻;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血尿加大小蓟、白茅根;腹胀加香附、冬葵子;舌有瘀斑加蒲黄、五灵脂;气虚加淮山药、肉苁蓉。

常用成方:八正散、石苇散、导赤散等。

疗效:以本方加减治疗尿结石250例,痊愈158例,有效44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为80.8%。

(3)肾虚型

治法:益气活血,温肾利水。

处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桂枝10克,金钱草30克,车前子12克,泽泻15克,牛膝20克,石苇20克,滑石15克,乌药10克,桑寄生15克,益母草3O克,甘草梢12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子、仙灵脾;肾阴虚加生地、黄精;兼湿热之象加黄柏、苡仁;血尿加服三七粉;结石位置偏高重用黄芪、牛膝,加丹参;结石偏大加三棱、莪术;结石位置偏低加木通、冬葵子;兼脾虚气滞加陈皮、木香;心气不足加枣仁、五味子。

常用成方:右归饮、桂附地黄丸。

疗效:用上方加减治疗尿石病330例,痊愈204例,有效52例,无效74例,总有效率为77.6%。

7.3 专方治疗

(1)化瘀排名汤

组成:三棱、莪术、赤芍、川牛膝各10~15克,桃仁、枳壳、厚朴各6~12克。

加减:腹痛加川楝子;血尿加生地;白细胞增高加龙胆草。

用法:每剂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并重复煎1次。早晨6时起床后首先饮水500毫升,半小时后将二次所煎中药合一温服,服双氢克尿塞50毫升、1O%氯化钾10毫克,并肌注654~210毫升。

疗效:治疗309例,排石率68.9%,总有效率为85.8%。

(2)金龙排石汤

组成:鸡内金6~9克,金钱草30克,火稍3~4克(冲服),硼砂3~4克(冲服),皮硝4~6克(冲服),白芍10~30克,怀牛膝9~12克,广地龙9~12克,茯苓9~18克,泽泻9~12克,车前子10~18克,滑石10~24克,甘草梢9克。

加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枸杞子、核桃仁;肾阴虚者加熟地、山萸肉;血虚者加当归、熟地;气虚者加潞党参、黄芪;腰痛者加川断、杜仲、寄生;有感染者加金银花、蒲公英;有胃病者加乌贼骨、牡蛎。

用法:上药加水5O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复煎1次,2次混合,早晚分服。绞痛发作时一日可连服2剂。

疗效:共治疗503例,肾结石154例中,排出结石86例,排石率55,8%;输尿管结石349例中,排出结石279例,排石率79.9%;尿道结石1例,结石排出。

(3)复方排石冲剂

组成:金钱草、海金沙、硝石、虎杖、生蒲黄、川牛膝、茯苓、白芍等。制成复方排石冲剂。

用法:成人每日3次,每次1包(28克),连服30天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315例,治愈164例,有效124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91.43%。

(4)五石汤

组成:浮海石15克,穿破石30克,滑石15克,石苇30克,硝石片2片(含1.5克)。

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淮山药;血虚加当归、熟地;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湿热盛加地丁、蒲公英、白头翁;肾绞痛加三七、七叶莲、延胡索、川楝子;瘀阻加皂角刺、桃仁、丹参、穿山甲、牛膝;气滞加乌药、木香、枳壳、芒果核。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一疗程,以三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共治疗262例,痊愈138例,有效29例,无效95例,总有效率为63.7%。

(5)通淋益肾排名汤

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沙30克,车前30克,石苇15克,王不留行子15克,补骨脂15克。

用法:每日1剂,浓煎成500毫升,每日服70毫升,分2~3次服。

加减:对久病腰酸,腰部隐痛,肾虚症状突出,肾盂积水显著的肾盂、输尿管结石患者加用腰三冲剂(熟地9克,锁阳9克,川断9克,狗脊9克,当归9克,赤芍9克,补骨脂12克)。每日1包,2次分服。

疗效:共治疗236例,痊愈147例,有效49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为83.1%。

7.4 老中医经验

李杰医案

张××,男,34岁。1986年6月4日初诊。右侧腰腹痛已半年,经外院诊断为右侧输尿管中段结石(0.8×1.0cm2)。今晨腰痛加剧,尿血不畅。舌质紫,脉沉数,右下腹深压痛,尿检红细胞(+++)。症系结石日久,气机失畅,络脉瘀阻。治当行气活血,化瘀通石法,方拟小蓟饮子合沉香散加减。

处方:滑石15克,五灵脂10克,川芎15克,赤芍30克,甘草5克,金钱草30克,冬葵子30克,沉香4克,醋柴胡10克,炮山甲10克。

服用5剂后尿血止,原方继用10剂后,突然小腹胀痛,小溲涩痛,猛力溲出砂粒数枚,腹痛乃止,摄片复查结石阴影消失。

按:本例尿石病诊断明确,因结石较大下移困难,易损脉络,故突发腰痛,尿血,显为结石下排受阻。故主用沉香散行气化瘀,以利通淋排石,佐小蓟饮子止血,以顾其血尿之情。标本兼顾,一举奏效。

7.5 用药规律

中医药治疗尿石病的临床报道较多,现以近年来以中医药治疗100例以上的14份资料,共3213例的基本方用药统计,计65味,药味相对集中。其中在2篇临床资料以上使用累计超过300例的,计26味,列表如下: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2001

8

牛膝。

1501~2000

4~7

金钱草、滑石、车前子。

1201~1500

3~6

海金沙、鸡内金、石韦、甘草梢。

801~1200

2~4

赤芍、枳实、木通、泽泻、茯苓、硝石、白芍。

300~800

2~4

三棱、莪术、桃仁、蒲黄、川断、厚朴、乌药、瞿麦、蔫蓄、黄芪、穿破石。

从上表可见,目前中医治疗尿石病主要以通淋利尿之药物为主,清化下焦湿热之药次之。事实上,尿结石的排出与尿路动力学因素有关,通过中药对狗输尿管和尿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证实了牛膝、金钱草、海金沙、瞿麦等药,有显著增强输尿管蠕动波幅及明显的利尿作用,有利于推动结石下移和促进结石排出,证实了本组药物的效果。但此增加尿路动力的治疗机制,对初病、青壮年者较为适宜,对结石较大已有嵌顿,导致肾盂积水者,则尚需补肾、活血、化石、溶石之药相助。在26味药中,益气活血的药所占比重尚少。今后对难治性的尿石病的治疗,要进一步提高排石率,可能药物谱还会有所变动。

7.6 其他疗法

(1)针灸

①穴位注射法

取穴:主穴:肾俞、关元、阴陵泉。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腹结、曲骨。

操作:主穴必取,配穴据症酌加,进针后略加提插捻转,待得气感应明显后,每穴注射10%葡萄糖2~8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805例,痊愈494例,有效94例,总有效率73%。

②电针

取穴:

肾结石:主穴:肾俞(阴极)、关元、阴陵泉(阳极);配穴:京门、膀胱俞、照海、天枢。

输尿管结石:主穴,中上段:肾俞(阴极)、膀胱俞(阳极);下段:肾俞(阳极)、水道(阴极)。配穴:中上段:气海、三焦俞;下段:次糁、中极。

膀胱尿道结石:主穴:关元、中极(阴极)、水道、三阴交(阳极)。

配穴:交信、腹结、内关。

操作:腹背部穴均取患侧,每次取主穴2穴,据症酌选配穴。常用穴以电针刺激,进针得气后,作提插捻转,以提插为主,得气感传至患侧肾区或少腹部,然后接通G6805电针仪,以断续或疏密波交替,输出电流强度按病人耐受力而定。备用穴以毫针刺,施提插加捻转之中强刺激,尽量激发令气至病所,均留针40分钟,疼痛发作甚者可延长至1小时,留针期间行针2~3次。

疗效:共治疗83例,总有效率为73%。

③耳穴压丸

取穴:腰、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三焦、交感、皮质下、肾上腺、耳迷根。

操作:左右交替选穴,隔日1次,将王不留行子以胶布固定于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4次,2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36例,痊愈16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5%。

④总攻疗法

总攻疗法是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气结型和湿热型病人。

操作: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具体操作是:8:30饮水50O毫升,服双氢克尿塞75毫克;8:45服中药1剂200毫升(方剂参照“分型治疗”方);9:00饮水500毫升;9:30饮水500毫升,阿托品1毫克肌注,速尿10毫克肌注;9:35电针照海(阴极)、三阴交(阳极),较强刺激,断续波,留针25分钟;10:00起床活动。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疗效:用本法或类似本法总攻排石治疗共899例,痊愈505例,好转188例,无效208例,总有效率为77.1%。

(2)单方验方

①地锦草酒

组成:鲜地锦草100~200克,糯米酒250~300毫升。

用法:将地锦草捣烂,加人沸糯米酒焗10分钟以上,温热服,每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1例,排出结石16例,症状消失5例。

②三月泡煎剂

组成:三月泡鲜根120克(切碎),米酒120克,水适量。

用法:上药合煎4小时,每日1剂,口服。

疗效:共治疗65例,排出结石38例,结石下移3例,症状缓解24例。

③猫须草煎剂

组成:猫须草干品6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用2~3个月。

疗效:治疗35例,排石、溶石14例,总有效率为40%。

④鸭脚通冲剂

组成:鸭脚通60克。

用法:上药制成冲剂,每包重10克。每次服1包,每日2次。

疗效:治疗176例,排出结石130例,结石下移15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82.38%。

⑤酸水

组成:鲜刀豆、鲜扁豆、鲜蕊头、鲜豆角、鲜藕节、食盐各500克,冷开水500O毫升,混合浸泡3~6个月,备用。

用法:取浸泡发酵酸水,每次20毫升,每日3次,或顿服每次40毫升,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2例,结果结石全部排出。

7.7 其他措施

饮水疗法:即让病人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1500毫升左右,使尿量聚然增多,对尿石进行冲击。近年则采用磁化水,对含磷酸盐的结石有溶解作用。

针对性给药:针对结石成分给予某些西药,以碱化或酸化尿液,达到溶石或抑制结石形成。如草酸钙结石用美兰加维生素C;胱氨酸结石用左旋青霉胺;尿酸结石用枸橼酸钠或碳酸氢钠。

超声波碎石:用超声波以每秒数千次的频率冲击结石,使之成为碎片而排出。

手术取石:可根据结石所在位置,分别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经膀胱镜取石,或通过输尿管插管诱导排石等手术方法。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