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溶菌酶

目录

1 拼音

niào róng jūn méi

2 英文参考

Urinary lysozyme

3 概述

溶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的组织、体液与分泌物中的碱性蛋白质。分布在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血液和尿液中,其中泪液含量最高。血清溶菌酶主要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溶酶体中,而淋巴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原淋巴细胞与原粒细胞均无溶菌酶活性。溶菌酶的功能是使细菌壁破裂,对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均有作用,但主要是对革兰阳性细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气性坏疽杆菌与破伤风杆菌等作用明显。

4 尿溶菌酶的医学检查

4.1 检查名称

尿溶菌酶

4.2 分类

体液和排泄物检查 > 尿液检查

4.3 化验取材

尿液

4.4 尿溶菌酶的测定原理

采用琼脂平板法原理定量测定尿液溶菌酶含量。

4.5 试剂

(1)pH6.6 0.06mol/L磷酸缓冲液:甲液:KH2PO4(GR级)4.5g,加蒸馏水至500ml,溶解。乙液:Na2HPO4·12H2O(GR级)12g,加蒸馏水至500ml,溶解。甲液320ml加乙液180ml,混匀,调整pH,4℃保存。

(2)腐生性微球菌:腐生性微球菌菌种每月用营养琼脂移种1次,琼脂pH必须调至6.8~7.0。

(3)干菌粉制备:将腐生性微球菌24h培养物,用大约40倍体积盐水洗下,3000r/min离心20~30min,弃去上清液。将洗过的菌液沉淀,加入约5倍体积丙酮,用玻棒搅匀,放冰箱30min。取出,离心沉淀,弃去上清液,按此法用丙酮洗3次,再用乙醚洗2次,将菌液沉淀真空抽干,或放干燥器中过夜,即可德干菌粉,用乳钵研细备用。

(4)平板制备:在0.06mol/L磷酸缓冲液中,加入琼脂使成10g/L浓度,加热至60~70℃,溶解后,加干菌粉0.5g/L搅成均一基质混悬液,煮沸30min,在一直径为150mm的平皿中加入琼脂液15ml,加盖后放置冰箱。

4.6 操作方法

(1)标准曲线制作:先配标准原液,在100ml容量瓶中加入结晶的溶菌酶(卵白)50mg,用0.06mol/L磷酸缓冲液稀释至100ml溶解。然后将标准原液配成不同浓度,在上述平皿中,每隔20mm挖一直径为3mm的小槽,小槽中分别加入各种浓度的标准液,每槽20μl,37℃温箱放10~12h,取出后量溶菌圈的直径,以溶菌的浓度为纵坐标(对数轴),溶菌环直径为横坐标,用半对数纸制作标准曲线。

(2)标本测定:标本按上法加样,尿加20μl,37℃温箱放置10~12h,取出后量溶菌圈直径,查标准曲线。

4.7 正常值

0~2mg/L。

4.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升高:见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肾炎等。

(1)升高:急、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显著增高)、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度升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结合病、肾病、局限性肠炎、矽肺、细菌性脑膜炎、泌尿系感染、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2)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骨髓增生功能低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毛细胞性白血病均可降低、正常或中度升高,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或正常。

4.9 附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病情缓解、血象改善的同时,尿液中溶菌酶也有回升倾向,血清和尿液溶菌酶测定对白血病疗效观察是一项较好指标。

4.10 相关疾病

伤寒、气性坏疽、破伤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