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能量代谢 (最后修订于2016/3/21 16:13:27)[共50字]
摘要:能量代谢(energymetabolism)是指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转移、利用及消耗过程。......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相传伴的能量代谢,简称代谢。 糖、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物质,经消化转变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而被吸收入血。在细胞中,这些营养物质经过同化作用(合成代谢),构筑机体的组成成分或更新衰老的组织;同时经过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为代谢产物。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是物质代谢过程中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
- 肿瘤病人静息能量代谢特点及意义
【关键词】静息能量消耗;肿瘤;综述 肿瘤是不受机体生理调节的新生物,由于肿瘤生长以及由此产生的机体代谢变化,使得肿瘤病人的能量代谢具有特殊性。利用静息能量测定仪测量肿瘤病人治疗前后的静息能量,对于探讨肿瘤病人代谢特点,指导临床营养具有重要意义。现对肿瘤病人静息能量代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1能量代谢基本概念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物质代谢和与之相伴的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内
- 天津工生所等大肠杆菌全基因组规模能量代谢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孙际宾课题组与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啸教授合作,在大肠杆菌全基因组规模上的能量代谢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全文在线发表在PLoSOne上。生命系统的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同等重要,代谢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决定了反应能否发生及其方向。生物体细胞内代谢反应网络规模庞大,存在数目繁多的耦合反应,因此能量代谢应该从基因组规模上进行分析。基于约束建模理念(Constra
- 发现纳米银可改变细胞能量代谢方式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近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纳米银改变细胞能量代谢方式及其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纳米银由于其抗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也日益受到关注。此次研究人员发现,低剂量暴露下纳米银改变了细胞能量代谢方式。非毒性浓度纳米银暴露可导致细胞内ATP的产生减少和呼吸链的功能减弱,而细胞能量代谢
- 能量代谢的调控-下丘脑食欲调节神经肽
能量代谢的调控-下丘脑食欲调节神经肽(pdf) 随着肥胖在全球的广泛流行,人们对能量代谢调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下丘脑作为摄食中枢在能量代谢的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所发现的各种增强食欲的神经肽和降低食欲的神经肽在人类长期形成的食欲调节网络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个在人类长期与饥饿斗争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食欲调节网络,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却暴露了它的不足和缺陷——即促进能量储存和减
- DCSI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能量代谢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SI)预处理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大鼠伤前腹腔注射DCSI或生理盐水连续7d后制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伤后90min取样,测脑组织中ATP、ADP及AMP含量并计算能荷(EC)。结果: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CIRI组脑组织ATP、ADP、AMP含量及能荷下降,而DCSI逆转上
- 生酮饮食对大鼠体重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摘要】 目的了解生酮饮食对大鼠体重及能量代谢的影响,为生酮饮食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1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配对喂养原则,根据对照组前24h内进食量,给予干预组相等能量的生酮饲料,并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3天和第15天,测定大鼠的静息代谢率。结果生酮饲料喂养的正常大鼠能量主要来源为脂肪,体重增长落后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2周后,生酮饲
- 脂肪肝影响心脏能量代谢
.com)11月2日消息,意大利圣拉菲尔(SanRaphael)科研中心研究者最新发现,新诊断为脂肪肝的青年人就存在纵隔脂肪堆积和左心室能量代谢异常。脂肪肝(fatty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除了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代谢也受到影响。Perseghin等为探讨脂肪肝对左心室能量代谢、结构、功能和心膜外脂肪量的影响,选择了21对身体测量相仿的健康者和脂肪肝患
- 结核分枝杆菌能量代谢对吡嗪酰胺抗结核作用的影响
呼吸杂志2007年30卷4期359-362医学空间(MEDcyber.com)10月25日消息,饥饿状态和弱酸能增强吡嗪酰胺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作用,吡嗪酰胺可能是通过于扰结核分枝杆菌的膜电位及其能量代谢而产生作用。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四月第四期刊登一项研究,研究者将饥饿3、5和10d的结核分枝杆菌及未经过营养饥饿的结核分枝杆菌分别加入1
- 恶性肿瘤患儿手术前后静息能量代谢变化
2005年02月18日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Vol.25No.4P.318-321为了解负瘤状态与去瘤状态下机体能量代谢的变化,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15d内对恶性肿瘤组(17例恶性肿瘤患儿)和对照组(9例良性肿瘤患儿)进行间接能量测试,数据以PEE表示。结果恶性全切组术后PEE较术前显著下降;恶性部分切除组术后PEE值则较术前反而增高,但尚未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上
- 恶性肿瘤患儿手术前后静息能量代谢变化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Vol.25No.4P.318-321为了解负瘤状态与去瘤状态下机体能量代谢的变化,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15d内对恶性肿瘤组(17例恶性肿瘤患儿)和对照组(9例良性肿瘤患儿)进行间接能量测试,数据以PEE表示。结果恶性全切组术后PEE较术前显著下降;恶性部分切除组术后PEE值则较术前反而增高,但尚未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完整切除肿瘤
- 哺乳动物繁殖期产热和能量代谢研究
哺乳动物的繁殖是一个昂贵的生理过程,母体需要花费很大的能量代价。繁殖过程中,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等生理学过程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德华研究组以内蒙古草原的野生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近几年集中研究了繁殖期的产热和能量代谢特征及其机理,最近有较大进展。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布氏田鼠都表现出摄食量增加和适应性产热受到抑制的现象,然而1994年发现的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调节体重的激素-瘦素
- InterfaceFocus: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博弈论研究
利用博弈论来研究它们的整体与其它细胞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共同进化的。”科学家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来建立基于两种肿瘤细胞之间互作的生物博弈论参数,一种细胞是富氧的,而另一种是缺氧的,它们的新陈代谢能量收集形式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它们与富氧血液供应处的距离远近。缺氧地区的肿瘤细胞利用葡萄糖来生产能量,同时释放乳酸;而富氧地区的细胞则利用这些乳酸来生产能量,释放葡糖糖,以供缺氧地区的细胞使用。一般
- 能量代谢的原理
PrinciplesofEnergyMetabolismBodyEnergyStoresofLean70-kgManAdiposetissuetriglyceride=120,000kcalMuscletriglyceride=3000kcalLivertriglyceride=450kcalLiverglycogen=400kcalMuscleglycogen=2500kcalObesityIs
- 自制多器官保存液对肾皮质能量代谢有影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年第28卷第6期中国研究者寻找理想的器官保存液,以提高器官移植的长期疗效。研究者通过应用高效液相系统(HPLC),检测自制多器官保存液(SMO液)和对照组(HC-A液和UW液)对犬肾低温保存中皮质腺苷酸含量改变的影响。取皮质标本匀浆、沉淀蛋白、离心,HPLC检测上清中腺苷酸含量,根据标准曲线方程和加样回收率计算ATP、ADP、AMP含量、比值和能荷(EC)。结果发现随保
- 吡格列酮和非诺贝特对SD大鼠体脂分布及能量代谢有调节作用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年第23卷第1期中国研究者观察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α激动剂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对高淀粉饮食SD大鼠能量代谢及体脂分布的影响。研究者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C组),高淀粉组(SC组),高淀粉+非诺贝特组(SF组)、高淀粉+吡格列酮组(SP组)。CT测定大鼠腹部皮下脂肪面积及腹内脂肪面积。结果发现吡格列酮增加大鼠摄食量[(1
- 昆明动物所从能量代谢角度揭示蝙蝠飞行起源的机制
进化需要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因此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感叹“从不能飞的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能飞的蝙蝠是不可思议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及其指导的博士生沈永义注意到飞行消耗的能量是奔跑3-15倍。因此,飞行除了需要骨骼等形态变化外,还需要能量供应系统的高效率化,以便能适应能量需求的急剧增加。通俗的比喻就是飞机能飞,不单单需要机翼等形态结构,还需要有强大的发动机来提供动力。线
- 丹参酮ⅡA对兔纤维环细胞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考察丹参酮ⅡA(TSⅡA)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兔纤维环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藻酸盐串珠立体培养兔纤维环细胞,将细胞分为7组,在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A组为空白对照不加入药物,B组加入4μg/mlTSⅡA,C组加入10ng/mlIL-1β,D~G组在给予10ng/mlIL-1β同时分别加入0.5、1、2和4μg/mlTSⅡA。于培养3d后行N
- SMO保存液对犬肾低温保存期间细胞凋亡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2008年04月02日《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7年28卷10期-595-598页医学空间(MEDcyber.com)4月2日消息,该项研究目的是研究SMO保存液对犬肾低温保存期间细胞凋亡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建立犬离体肾脏单纯低温保存模型,根据保存液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用0~4℃HTK保存液(HTK组)、UW保存液(UW组)和自制的SMO保存液(SMO组)对供肾进行灌注和保存;于犬肾保存2
- 揭示瘦素调控能量代谢平衡机制
5、1077和1138位的酪氨酸都突变为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F),而另一个品系(Y3F)则只将1138位的酪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以此在生理学水平上探索瘦素受体介导的不同信号通路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985和1077位的酪氨酸主要参与糖代谢的调节,而1138位酪氨酸激活的STAT3通路则参与对饮食、能量消耗、体温的调控;更为重要的是,瘦素能够通过不依赖于酪氨酸介导
- 两种麻醉方式下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能量代谢和呼吸氧价变化的比较
2005年02月18日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Vol.24No.6P.415-417为了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两种麻醉方式下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能量代谢和呼吸氧价的变化,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在麻醉前、麻醉手术中和麻醉清醒后分别用代谢监测仪进行代谢测定,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手术中的氧耗量(VO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能量消
- 研究发现大肠杆菌能量代谢极稳定
日本研究人员通过详细分析大肠杆菌核糖核酸、蛋白质的有关指标和代谢产物的量,证实这种微生物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其细胞的能量代谢极其稳定。这一发现有助于微生物培养和药剂分析方面的研究。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尖端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培养了约4000种基因突变的大肠杆菌,每种大肠杆菌都有某一个基因不能表达。此后,研究人员分析哪些菌株的基因与能量代谢相关且发生了突变,把这样的菌株筛选
- 生态中心在纳米银的环境健康风险研究中获进展
纳米银改变细胞能量代谢方式的机制示意图由于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缺乏对纳米银在亚致死浓度下暴露的生物学效应的认识,纳米银在低剂量暴露下影响的细胞能量代谢属于空白领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银改变细胞能量代谢方式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
- 阿尔兹海默症致病机理的系统生物学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雷红星开展的“阿尔兹海默症致病机理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其研究论文《阿尔兹海默症中的能量代谢下调是神经元在微环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Down-RegulationofEnergyMetabolisminAlzheimer\‘sDiseaseisaProtectiveResponseofNeuronstotheMicroenviron
- 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极处理。UAP病理生理变化以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或痉挛所致心肌缺血表现。而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内的肉毒碱释放入血,并从尿中丢失,心肌细胞肉毒碱会含量下降,可致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1]。故补充肉毒碱以纠正心肌能量代谢失衡是治疗UAP的新举措。本文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L-carnitine,LC)治疗CHD/UAP短期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按UAP常
- 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经元和毛细血管变性、死亡减轻,且两者的改善程度相近;补阳还五汤还可防止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丢失,对脑缺血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2生化水平研究 2.1改善脑能量代谢和脑循环脑缺血后,脑血流量减少,脑内能量代谢障碍。脑内ATP的储存是有限的,一旦血流供应中止,5~7min后ATP储库耗竭,脑组织神经细胞不能进行主动转运、合成等。邓常青[5]等对沙土鼠脑缺血后再
- 体外循环中磷酸肌酸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摘 要:目的 研究人未成熟心肌在心肌停跳条件下高能化合物耗竭情况及磷酸肌酸(CP)对于未成熟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先心病患儿18例按体质量、性别、年龄相近似配成9对,对每组中两个个体随机分配给两种处理,Ⅰ组为本院使用的改良停搏液,Ⅱ组改良停搏液加磷酸肌酸10mL.L-1,分别于心肌缺血前后取右心耳心肌组织HPLC测定心肌能量物质CP,ATP,ADP及AMP.结果 两组术前LA,CK-MB水平无
- 体外循环中磷酸肌酸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摘 要:目的 研究人未成熟心肌在心肌停跳条件下高能化合物耗竭情况及磷酸肌酸(CP)对于未成熟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先心病患儿18例按体质量、性别、年龄相近似配成9对,对每组中两个个体随机分配给两种处理,Ⅰ组为本院使用的改良停搏液,Ⅱ组改良停搏液加磷酸肌酸10mL.L-1,分别于心肌缺血前后取右心耳心肌组织HPLC测定心肌能量物质CP,ATP,ADP及AMP.结果 两组术前LA,CK-MB水平无
- 体外循环中磷酸肌酸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人未成熟心肌在心肌停跳条件下高能化合物耗竭情况及磷酸肌酸(CP)对于未成熟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先心病患儿18例按体质量、性别、年龄相近似配成9对,对每组中两个个体随机分配给两种处理,Ⅰ组为本院使用的改良停搏液,Ⅱ组改良停搏液加磷酸肌酸10mL.L-1,分别于心肌缺血前后取右心耳心肌组织HPLC测定心肌能量物质CP,ATP,ADP及AMP。结果:两组术前LA,CK-MB水平无显著
- 日发现一种能导致代谢变差改变基因的酶
日本研究人员在28日的《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细胞核中一种酶能够抑制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从而使代谢变差,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了解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开发相关治疗方法。 熊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小鼠实验中发现,在肌体处于肥胖状态时,细胞核中一种被称为“LSD1”的酶能够抑制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基因的功能。基因的功能受到抑制后,向细胞内供应能量的线粒体的活跃性就降低,导致代谢变差。研究
- 日本研究发现大肠杆菌能量代谢极稳定
日本研究人员通过详细分析大肠杆菌核糖核酸、蛋白质的有关指标和代谢产物的量,证实这种微生物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其细胞的能量代谢极其稳定。这一发现有助于微生物培养和药剂分析方面的研究。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尖端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培养了约4000种基因突变的大肠杆菌,每种大肠杆菌都有某一个基因不能表达。此后,研究人员分析哪些菌株的基因与能量代谢相关且发生了突变,把这样的菌株筛选
- 1,6-二磷酸果糖的临床应用
FDP的药理作用与用法 2.1药理作用FDP是细胞内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FDP可作用于细胞膜,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磷酸果糖激酶,增加细胞内高能磷酸键和三磷酸腺苷(ATP)的浓度,从而促进钾离子内流,恢复细胞静息状态。增加红细胞内三磷酸甘油酸的含量,抑制氧自由基和组胺释放,有益于休克、缺血、缺氧、组织损伤、体外循环、输血等状态下的细胞能量代谢和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促进恢复、改善细胞功能的作用。
- 盐酸吡硫醇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摘要:论述了盐酸吡硫醇对中枢神经递质和功能,能量代谢、脑血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介绍了该药在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和痴呆、脑卒中、颅脑外伤、风湿性关节炎等临床方面的应用效果。关键词:盐酸吡硫醇;药理分析;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5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727(2005)02-394-02Thepharmaceuticalfunctionandclinicalapplicationo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eheartmuscle.[KEYWORDS]Trimetazidine;coronarydisease;diabetesmellitus曲美他嗪(TMZ)是哌嗪类衍生物,可改善缺血低氧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是一种有效的抗心肌缺血药物,TMZ能抑制线粒体内长链3酮酸辅酶A硫解酶(3KAT),使能量代谢从脂肪酸氧化转移到葡萄糖氧化,利于有限的氧产生更多三磷酸腺苷,而且可以增加磷脂的合成,从而提高心
- 基础代谢率(BMR),肥胖人的基础代谢率有何变化?
人体在一整天的生命活动中,能量代谢的变化十分明显,活动时能量代谢较高,而安静,特别是睡眠时,能量代谢却较低。如何来衡量人体代谢的基本状况呢?在对人体代谢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研究者发现,在人体清醒而安静的情况下,即不受运动、食物、神经紧张、外界温度改变等影响时,来测定能量的消耗,比较容易做到,且较能反映身体现阶段情况;其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来表示能量的消耗比率(焦耳),这就是基础代谢率。已测得正
- 微生物燃料电池:新型产能生物技术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提供了从可生物降解的、复原的化合物中维持能量产生的新时机。MFCs能够应用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同时也能够应用废水中含有的各种复杂物质。关于它所触及的能量代谢过程,以及细菌应用阳极作为电子受体的实质,目前都只要极端有限的信息;还没有树立关于其中电子传送机制的明晰理论。假使要优化并完好的开展MFCs的产能理论,这些学问都是必需的。根据MFC工作的参数,细菌运用着不同的代谢通路。
- Nature揭示抗癌新疗法
来自柏林Charité大学医学院和德国MaxDelbrück分子医学中心(MDC)等处研究人员,近期发现通过抑制休眠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可以选择性地破坏它们。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化疗无法杀死所有的癌细胞,相反一些细胞会进入到一种称之为衰老(senescence,程序性生长停滞)的状态。当处于这种状态时,肿瘤细胞是不活动的且不再进行细胞分裂。然而,一些隐藏的危险也伴随着衰老
- 国产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tfunction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最终的共同归宿,是心脏在超负荷状态下,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出现的心脏重塑而导致的全身血流动力学障碍和代谢紊乱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CHF患者中存在心肌能量代谢的障碍,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失调是CHF的病理机制之一[2,3]。国内外临床和动物试验已证明,L-CN可加速脂肪的β-氧化,提高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改善心肌能
- 2006年西医综合大纲(1)
本身来讲,生理学、病理学和内科学修订的大纲中稍有一些变化,而生物化学和外科学则无变化。 3)具体的变化有: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中,将“小肠作为吸收主要部位的理由”这个考点删除。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中,将“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应用的简化测定法”改为“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的简化测定法”。 病理学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中,增加了“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癌前病变”知识点。 内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对血清酶的影响
P;enzymeofserum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窒息后常见的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可造成多系统多脏器损害,1,6二磷酸果糖(FDP)是细胞糖代谢的中间产物,能调节葡萄糖代谢的多种酶系的活性,可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02~2004年6月共收治HIE65例,其中对43例病例应用FDP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酶观察其变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 德国科学家发现新的调控体重的神经信号
德国海姆霍茨大研究中心慕尼黑糖尿病和肥胖研究所与柏林夏里特大学医院的科学家共同发现了此前功能未知、代号GPR83的分子受体,该分子不仅参与体重调控,而且在能量代谢调控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体重调控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化器官和脂肪组织不断的将能量代谢实况传输给大脑。大脑通过神经信号调控机制,激活或抑制产生明显的饥饿感或饱腹感,其中的一个信号就是胃里产生的饥饿激素,这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
- 应用磁共振技术评价顺逆行心肌灌注效果
-3430(哈尔滨)为了应用磁共振技术评估相同流量下顺、逆行心肌灌注的效果。研究者应用磁共振成像比较顺、逆行灌注离体猪心期间的T2*或T1信号曲线的相关性,用磷31磁共振图谱比较两种灌注方式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逆行灌注期间各T2*信号曲线的相关性(0.52±0.15)明显弱于顺行灌注(0.84±0.07)。同样,逆灌期间各T1信号曲线的相关性(0.49±0.09)也明显弱于顺灌(0.86±0
- 科学家发现蝙蝠会飞海豚能游的分子机制
受到审稿人的好评。据悉,哺乳动物大多在陆地上运动,如奔跑或行走,但蝙蝠和海豚是例外。它们分别进化出了新的运动方式,蝙蝠进化出飞行能力,海豚进化出了水里游泳能力。由于运动方式的变化涉及到骨骼、肌肉、能量代谢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因此,科研人员致力找出海豚和蝙蝠进化出新的运动方式的分子机制。科研人员对2种蝙蝠和1种海豚的基因组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发现蝙蝠和海豚的能量代谢相关基因比其他陆生动物受到
- 我国科学家找到体内细胞调控代谢的一个“开关”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课题组近期的一项研究,找到了体内细胞调控代谢的一个“开关”,由它可以“下达”细胞合成代谢或分解代谢“命令”,从而解开了细胞能量代谢研究领域的一个谜底。能量代谢是细胞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当能量水平下降时,细胞能通过其感应因子加快能量产生;当能量充裕时,细胞则通过另一感应因子加快耗能的活动,从而维持总体能量平衡。林圣彩介绍,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发现,能量代谢平衡调控
- 2006年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内容本身来讲,生理学、病理学和内科学修订的大纲中稍有一些变化,而生物化学和外科学则无变化。 3)具体的变化有: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中,将“小肠作为吸收主要部位的理由”这个考点删除。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中,将“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应用的简化测定法”改为“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的简化测定法”。 病理学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中,增加了“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癌前病变”知识点。 内
- 1.5临床病人热能需要量问题
1.5临床病人热能需要量问题 临床上比较严重的病人倾向于分解代谢,并且由于不能或不愿意摄食,常常造成热量摄取不足,体重持续减轻。因为病人的能量代谢的测定很困难,从而也就缺乏比较准确的病人能量平衡计算。在早些年代,肠外营养补充的方法也比较缺乏;同时,临床医生一般认为体内的能量储备足以应付卧床时期暂时的能量供给不足。因此,临床病人的能量补充问题,在那些年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就导致疾病向坏的方
- 肥胖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肥胖的关系
【关键词】肥胖症;基因;能量代谢 人类肥胖是遗传、环境和饮食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性肥胖主要是多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对人群进行基因多态性筛选,发现肥胖的易感基因已成为当前肥胖研究的热点。目前己发现的与肥胖相关的易感基因从功能上主要分为3类:影响能量摄入的基因、影响能量消耗的基因、影响脂肪细胞储存脂肪的基因等。 1影响能量摄入的基因 1.1肥胖基因(Ob基因)及其产物瘦素(Leptin)1
- 关于外感湿邪致病机理的研究
湿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更是如此。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我们从六淫之外湿角度入手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根据祖国医学外湿形成的论述复制动物模型,并以外湿理论指导技术路线和指标的选择,从免疫、肠道细菌、内分泌、能量代谢、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等方面,探讨外湿致病的内在机制。现将研究思路及结果阐述如下。 祖国医学认为,外湿的形成与长夏湿气太过、雨水过多及卑湿环境有关,故采取人工模拟潮湿环境,用加湿器使造型箱相对湿
- 曲美他嗪为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
01);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0%、5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曲美他嗪为主辅以常规药物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其优化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有关。 【关键词】心绞痛,不稳定型;曲美他嗪;心肌缺血;治疗效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上一种比较严重并且具有潜在危险的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Q波心梗或猝死之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约16%的患
- 新发现为衰老和相关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策略
杂志5月15日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衰老的研究报告,科学家们宣布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的饮食中添加α-酮戊二酸,可以延长它们的寿命50%左右。而α-酮戊二酸,这种能量代谢的中间产物,似乎能够起到和限制饮食类似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新的发现对于衰老和年龄相关的疾病来说,会带来预防和治疗的新策略。在既往的研究中,人类已发现饮食限制与衰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一系列生物中
- 华人学者顶级杂志解析脑癌最关键基因突变
来自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等人发现了这种脑癌的最原始,最关键的基因突变,这不仅对于脑恶性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而且为193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提出的“异常细胞内能量代谢是导致癌症发生的原因之一”理论提供了分子遗传学基础,为癌症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口。这项研究成果于2月19日公布在世界上医学界最具影响力的《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