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nèi zhì ·fēng shāng cháng luò zhèng
2 英文参考
internal hemorrhoidwith pattern of wind injuring intestine collateral[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内痔·风伤肠络证(internal hemorrhoidwith pattern of wind injuring intestine collateral)是指风伤肠络,以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内痔证候[1]。
4 症状
内痔·风伤肠络证患者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5 辨证分析
风热下迫,灼伤肠络,或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以致便结,擦伤痔核血络,热迫血妄行,则见便血,血色鲜红;风性善行,则下血或呈喷射状;口渴、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6 治法
7 方药治疗
内痔·风伤肠络证可用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
8 关于内痔
内痔(internal hemorrhoid[2])为病名[3]。是指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由直肠末端黏膜下静脉曲张或移位形成,以便鲜血和有肿物脱出为主要表现的痔[1]。内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内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中医的内痔与西医病名相同。
详见内痔条。
9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2.
治疗内痔·风伤肠络证的穴位
- 直肠
um(穴)概述:直肠:1.经穴别名;2.耳穴名;3.人体部位名;4.病名。耳穴名·直肠:直肠(zhí...
- 皮部
部的简称;2.经穴别名。十二皮部或六经皮部的简称·皮部:皮部指人体表皮按十二经脉分布划分为十二个部...
- 鱼肠
shānBL57)。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属足太阳膀胱经。承即承受,山即山...
- 肠山
shānBL57)。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属足太阳膀胱经。承即承受,山即山...
- 腨肠
héngjīnBL56概述:腨肠:1.经穴别名;2.腓肠。经穴别名·腨肠:腨肠为经穴别名,即承筋。...
- 更多治疗内痔·风伤肠络证的穴位
治疗内痔·风伤肠络证的方剂
- 槐花散
治愈痔疮还应进一步探讨。别名:槐花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三引《医学统旨》)。处方:槐花(炒)、柏...
- 消风散
起的肠管收缩有抑制作用。出处:《外科正宗》卷四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之消风散:处方:荆芥穗(一钱半...
- 补中益气汤
调和前药温服。出处:《幼科金针》卷下《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方之补中益气汤:组成:人参5分,当归...
- 黑神丸
生姜汤下,临卧服。摘录:《普济方》卷一七三《准绳·女科》卷四:黑神丸:别名:催生丸、益母丸处方:益...
- 白术散
痰嗽壅滞;或风湿外侵,憎寒发热,骨节疼痛;五劳七伤,气虚头眩,精神恍惚,睡卧不宁,肢体倦怠,潮热盗...
- 更多治疗内痔·风伤肠络证的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