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内鹿髓丸 (最后修订于2016/5/19 2:19:57)[共83字]
摘要:《韩氏医通》卷下组成鹿脑髓、鹿骨髓、鹿脊髓。功效补益。用法用量鹿1只,尽取脑、骨、脊髓,同煎成油,滤净,每1两加炼蜜2两,又炼相得,瓷器封收。补益之方,用此调制为丸。......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韩氏医通》:[卷下方诀无隐章第八]内鹿髓丸
与宴之鹿,脑髓、骨髓、脊髓尽取同煎成油,漉净。秤每一两加炼蜜二两,又炼相得,瓷器封收。每服补药,不拘何方,用以和剂,如鹿法。《韩氏医通》明韩懋公元1522年
- 《韩氏医通》:[卷下方诀无隐章第八]外鹿髓丸
不拘猎、家、屠市所有,鹿之胫骨髓煎作油,漉净加蜜,如前炼法。每用和古方摩腰膏、九阳丹之类,老姜汤化少许,以擦摩肾俞,大补元气。凡骨节痛,属虚寒者,其效如神。《韩氏医通》明韩懋公元1522年
- 《韩氏医通》:[卷下]悬壶医案章第六
时霉疮,亦以膏入防风通圣散治愈。别着《杨梅疮论治方》一卷、《滇壶简易方》一纸,为远近所传,用者辄效。治色劳,先以古方地仙散(薄荷叶、地骨皮、防风、甘草梢、乌梅肉各等分)煎剂退潮热,次以外鹿髓丸摩其腰,渐以内鹿髓丸或鹿之丸复其元,其功颇烈。奈何鹿品难办,不过循葛可久十药神方而斟酌之耳!八岁以下小儿,予戒投药。有疾,但以所宜药为细末,调香油,令人热蘸,按摩患处,或水调成膏贴之,或煎汤,用绢帛染拭,任
- 《松峰说疫》:[卷之四·辨疑辨内伤寒认作瘟疫]内伤寒发斑
患内伤寒后,又兼之寒热间作,鼻中微出血,两手脉沉涩,皮肤按之殊无大热,身上有斑三五点,此内伤寒斑也,调中汤主之。夹暑加香薷、扁豆。调中汤陈皮半夏(制)甘草桔梗苍术(泔浸,炒)川芎(酒洗)白芍(酒炒)砂仁(炒研)藿香羌活白芷麻黄(或代苏叶)桂枝枳壳生姜煎。《松峰说疫》清刘松峰公元1644年—1911年
- 《松峰说疫》:[卷之四·辨疑辨内伤寒认作瘟疫]内伤寒发黄
内伤寒发黄者,其人脾胃素虚,或食寒凉生冷之物,以致寒实结搏,停滞不散,中州变寒而发黄色。或呕吐,或腹满自利,小便短少者,宜调中汤(见前。)加茵陈,或理中汤加茵陈、枳实、草果,手足逆冷,脉沉者加附子。按∶内伤寒为病,本系杂症,而采入瘟疫门中者,因瘟疫愈后不戒生冷,每患此症。或再微发热恶寒,昧者不察,往往误认为瘟病之复,而以疫法治之,寒凉清解害人不浅,故特为拈出。再者,瘟疫之复,不能吃烟,内伤寒始终
- 第十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第一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第十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 生物科学研究在广度和尝试上飞速发展,导致传统的学科界限日趋模糊,并不断衍生和分化出新的学科。神经免疫内分泌学(neuroimmunoendocrinology)的形成和建立即是如此。此学科横跨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等三大系统,集中探讨系统间的多重往返联系及其生理或病理意义,着重研究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和影响因素。本章拟简述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历史发展,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网络
- 联合颅内支架和生物活性弹簧圈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初步经验
2005年10月27日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Vol.31No.2P.147-14912(广州)为了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新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初步评价该技术和新栓塞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者回顾其治疗中心近9个月内收治的11例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颅内Neuroform支架辅助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并通过对部分获得血管造影随访病人的疗效观察,评价该技术
- 胸腔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
其具有积液生长迅速、代谢旺盛等特点[1]。可直接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而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胸腔积液生长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自2003年9月~2007年2月采用胸腔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并腔内灌注白介素-2及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2例患者,其中男84例,女38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最大76岁,最小
- 体内靶组织内生长抑素受体激动剂诱发sst2生长抑素受体内化的高效性
SOURCE:JournalofNuclearMedicine近期发表在《JournalofNuclearMedicine》上的一篇文章报道了体内激动极可以促使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快速、高效内化。利用肽受体显像,如用于生长抑素受体,对于肿瘤诊断是成功的,这是基于在特定肿瘤组织中肽受体表达增加,受体亲和力增加。尽管在体外研究有充分的证据配体-受体复合物的内化,但体内的证据缺乏。因此,来自瑞士的研究人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心脾气痛,凡人胸膛软处痛者,由于气与寒结,或致终身子母相传,俗名心气痛,其实非也。乃胃脘有滞,以此治之立愈。香附(米醋浸略炒为末)、高良姜(酒洗七次略炒),俱各封收。因寒者,姜二钱,附一钱;因气者,附二钱,姜一钱;因气与寒者,各等分,和匀,熟米汤入姜汁一匙,盐一捻,调服立止。不过七八次,可除根矣。《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皮)四两。上为细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腹细嚼,白滚汤或降气汤下。附∶降气汤方∶香附五钱,如前法制,加茯神二两、炙甘草一两五钱,为末,点沸汤服前药。庚生按∶此方《医书汇参》中有之。香附用一斤,以长流水浸三日,擦去毛,以姜汁、童便、陈酒、米醋四物,各炒一次焙干,加茯神四两,研细末和匀,蜜丸如弹子大。香附不可近铁器。以上两药分量既配,制法亦佳,较胜于前方也。《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头风眩晕。女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痛者效。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以清茶或荆芥汤化下。《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闻雷即昏晕不省人事,此气怯也。人参、当归、麦冬各二两,五味子五钱,用水一斗,煎至二升,合熬成膏。每服三匙,白滚汤调服,尽一斤,闻雷自若。《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各四两。熟地黄八两(淮庆者佳。四两用砂仁,四两用白茯苓同入绢袋,用好酒二壶煮干,只用地黄),浓黄柏(去皮)八两(二两盐水浸,二两酒浸,二两人乳浸,二两蜜浸,俱晒干炒赤),知母(去毛)四两(制与黄柏同)。上六味,和匀,平铺三四分浓,夜露日晒三日夜,研细末,用真冬密一斤八两,加水半碗,共炼至滴水成珠,再加水一碗,煎一滚,和前药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盐汤下,冬《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荔枝一个(去核),将蜒蚰一条,放在荔枝肉内,加冰片三、四厘掺在蜒蚰上,即将荔枝肉裹好,仍放在壳内扎紧,令病患含在口内。有冷涎水渗出,可徐徐咽下,俟一时许蜒蚰已化,无水渗出,令病患连壳吐出。只服一次可以立进饮食,但不可令病患知之,恐有嫌秽,不肯下咽也。庚生按∶膈症乃情志之病,治疗甚难。予尝以启膈散治愈数人,因录方于下∶北沙参、南沙参各三钱,川贝母二钱,茯苓一钱五分,砂仁壳、广郁金各五分,荷叶蒂二枚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大小男妇黄胆病。皂矾八两,用面一斤和作饼,入皂矾在内,火煨以焦为度;苍术、浓朴(姜汁炒)、陈皮、甘草各八两,川椒十两(去目炒)。上为末,用红枣三斤煮熟去皮核,胡桃三斤去壳,同捣烂和药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用《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失心癫狂。真郁金七两,明矾三两,为末,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滚汤下。有妇人癫狂十年,有人授此方,初服心胸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络《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羊癫症,忽然卧倒,作羊马之声,口中吐痰如涌,痰迷心窍,因寒而成,感寒则发也。一剂即愈,永不再发。人参三钱,白术一两,茯神五钱,山药三钱,苡仁五钱,肉桂一钱,附子一钱,半夏三钱,水煎服。此症得之小儿之时居多,内伤脾胃,外感风寒,结在胸膈之中,所以遇风寒便发。今纯用补正之药,不尽祛痰,转能去其病根也。若作风痰治之,虽亦奏效,终不能一剂而不再发。《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肿,终夕不寐。蛤粉少加青黛,用淡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三钱。庚生按∶此即古方蛤利散之类,然用不得法,每易作呕,致药难下咽,不如用蛤利散为便。方用蛤利壳三、四两,洗净炭火焙,不可过性,以烧出气味炸响为度,取出放地上出火毒,研细收存。如遇痰火喘咳之症,取一两分为三服,少吃晚饭,先用稀面和调,捏成丸如黄豆大,用开水将丸两三口吞下,旋丸旋吞,不可放干,药才下咽,痰即下行。《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白蒺藜三钱,水煎洗之,三日即无星。附方∶目中起星,以人乳磨山慈菇汁滴目中,日三四次即退。《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止可磨块,不令困人,须量虚实。硝石六两,大黄八两,人参、甘草各三钱。上为细末,以三年陈苦酒三升置器中,以竹片作准,每酒一升作一刻,先入大黄不住手搅,使微沸,尽一刻,乃下余药,又尽一刻,微火熬,便可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服后下如鸡肝、米泔赤黑色等物即愈。下后忌风并生冷,宜用稀粥调理。《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痿症久不效者服之。麦冬半斤,熟地一斤,元参七两,五味子一两,水二十碗,煎成六碗,早晨服三碗,下午服二碗,夜半服一碗,一连二日必能起坐。后改用∶熟地八两,元参三两,五味子三钱,山茱萸四钱,牛膝一两,水十碗,煎二碗,早晨服一碗,晚服一碗,十日即能行步,一月之后,平复如旧矣。《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小儿痰塞心胸。半夏五十粒,巴豆三十粒(去壳)同半夏煮,待半夏熟烂,取出巴豆,止用半夏,烘干为细末,米糊为丸如菜子大,朱砂为衣,晒干,用萝卜汁吞服七丸,大人倍之。庚生按∶此方治痰极有效。癫痫、痰厥及喉痹之属,有痰者均可用。《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此恶疾势不可救者,用此药治之。皂角刺二斤(洗净)研为粗末,蒸一、二次晒干,再研细浓煎,加大黄一钱,调白滚汤服,须发再生。《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时辰煎服。或吐或泻,其病自愈。倘一剂未能全愈,再服一剂,无不立止。庚生按∶疟疾缠绵,往往致败。古方每用草果、常山以取速效,殊非善法。上元张立侯口传一方∶用常山二、三两为末,鸭蛋七枚,同药末入砂锅煮极热,病发时取蛋握于手中,冷即更换,仍将握过之蛋再煮再握,俟疟止方住。下次发时,照前煮握,二三次后即可止矣。不又方∶常山一两,黑豆一合,同煮。捡去常山,专食豆,亦效。《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硫黄半斤,桑柴灰五斗,淋取汁。煮三周时,以铁匙抄于火上试之,伏火即止,候干以大火之;如未伏,更煮以伏为度。好研末,穿地坑一尺二寸,投水于中,待水清,取和硫磺末,锅内煎如膏,铁匙抄出,细研饭丸如麻子大。每空心盐汤服十丸,极有效验。《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怔忡不寐等症。人参三钱,丹参二钱,麦冬三钱,甘草一钱,茯神三钱,生枣仁五钱,熟枣仁五钱,菖蒲一钱,当归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服。《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惊风定搐。螳螂一个,蜥蜴一条,赤足蜈蚣一条,各中分之,随左右,研末,男左女右,以一匙吹鼻内搐之,右即右定,左即左定。《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鹅不食草捣汁熬膏一两,炉甘石三钱火童便淬三次,上等瓷器末一钱五分,熊胆二钱,砂少许,为极细末,溶成膏,点翳上,越宿取下,用黄连黄柏煎汤洗净。如仍有翳,再点一次。《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鲫鱼胆七个,人乳一盏,和匀,饭锅上蒸一二次,点眼,其泪自收。《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则臌矣。水蛭三钱(炒黑。大约一两炒黑取末用三钱),当归二两,雷丸、红花、枳实、白芍、牛膝各三钱,桃仁四十粒(去皮尖捣碎),煎服。服后下血斗余,再服,血尽自愈。庚生按∶此方水蛭一味,太觉猛峻,且此物虽经研,见水复活,患臌之人,正气必虚,脏腑必弱,如果贻害,岂非大患,不若改用夜明砂为妥。蚊之吮血,不减蛭虫,夜明砂乃食蚊而化者也,本草称其能下死胎,则其能攻蓄血明矣。《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一切久泻,诸药无效,服此自愈。黄丹(飞过)、枯矾、黄蜡各一两,石榴皮八钱(炒),将蜡溶化小铜杓内,再以丹、矾等三《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治腰痛。生姜一斤捣汁四两,水胶一两同煎成膏,浓纸摊贴腰眼甚效。《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内治门
两,柴胡一两,当归一两,白芍四两,半夏一两,甘草五钱,生枣仁一两,天南星五钱,附子一钱,菖蒲一两,神曲五钱,茯苓三两,郁金五钱。水十碗,煎成一碗,灌之。彼不肯饮,以一人执其头发,两手握其左右手,以一人托住下颏,一人将羊角去尖插入其口,将药倾入羊角内灌之,倘或吐出不妨再灌,以灌完为妙。彼必骂詈,少顷惫困欲睡,听其自醒,万万不可惊动,务令自醒则全愈,惊醒则半愈矣。《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藕节有须处,烧灰存性为末,吹患处。此方见养生经验全集。《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不通水米,危困欲死。百草霜蜜丸,如芡实大,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甚者不过二丸,名百灵丸。《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田螺不拘多少,漂净加香油一盏于水内,其涎自然吐出。取涎晒干为末,每服不过三分,酒调下。水自小便下,气自大便出,肿即消散。再服养脾胃之药即愈。庚生按∶水肿用前方治之,内有积热者为宜。忆香祖笔记中,载一方颇简便,予曾试用有效。方用老丝瓜络三条(去子剪碎),巴豆四十九粒(去壳),将巴豆和丝瓜络同炒,俟巴豆深黄色,去巴豆入黄米三合,同丝瓜络同炒,至米黄为度。取米研粉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粒,用苡仁汤下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羊角火,刮灰末三钱,酒下立除。《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木鳖用碗片刮去皮毛,取仁切薄片,浸冷水内三时许,撬开病患口,连水滴下,润至喉间,立时见效。《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明净皮硝一盏,水三碗,煎融露一宿,滤净澄清,朝夕洗目,三日红即消散,虽年久亦愈。《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生地黄汁浸粳米半升晒干,三浸三晒,以米煮粥食一盏,数日即愈,以其能清血热也。《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荸荠汁涂上即愈。《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扫帚子三钱炒黄研末,用黄酒冲服,即止。《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过三年者不治。白鸽一只(去肠净),入血竭一两。二年者二两,三年者三两,以针线缝住,用无灰酒煮数沸,令病患食之,瘀血即行。如心中恍乱者,食白煮肉一块即止。《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香樟树皮刮去面上黑黄,用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即止,亦不再发。庚生按∶心痛之症,世不多见,实乃胃气痛耳。莫氏一方治胃气痛颇验∶方用艾叶十片,揉碎在铜器内,微火炒黄,将盐卤二钱拌入炒干,取出研细末,用烧酒一杯送服,俟腹内作响,或降气或吐清水即愈。戒食茶水油腻数日,逢初二、十六再进一服,淡盐汤下,永不发矣。此方平淡而有效,惟须临时修合。《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牙关紧闭欲死者。葱白五茎去皮须捣汁,以匙送入咽中,再灌麻油四两,但得下咽即苏。少顷虫积皆化为黄水《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治一切风疾。青藤(出安徽太平荻港者上,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火熬七日夜成膏,藏瓮器中。同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后,将病患身上拍一下,即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痒止,即饮冷水一口便解,风病皆愈,须避风数日。庚生按∶青藤本名青风藤,生台州山中。其苗蔓生木上,四时常青,主治风疾,兼治风湿流注,疖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等症。此方见《集简方》。《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感风湿而成。遍身掣肘疼痛,足不能履地,百药不效,身体羸瘦。木通二两(切细),取长流水煎汁服之,后一时许,周身发痒,或发红点勿惧,上下出汗即愈。《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言,以匙抄药四匙食之,良久以稀粟米饮压之。药宜冷服,米饮亦勿大热,服后或吐或呕,均不妨。久病损肺咳血,一服即愈。寻常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此药绝妙。庚生按∶此许学士方也,专治劳瘵吐血肺损及血妄行等症。许公盛推其妙,称为神授云。剪草疑即茜草,本草虽载其名,只云生山泽间,苦凉无毒,未明形状。《本事方》谓剪草即茜草,婺州台州皆有之,人鲜知者,细绎方意,盖即茹芦也。《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治久嗽暴嗽。雄黄一两研末,用泥固济令干,水调赤石脂封口,更以泥封待干,架在地上用炭火十斤簇。候火消三分之一,去火待冷,取出如镜面光明红色,在瓷钵内细研,蒸饼丸如米大。每服三丸或五丸,以甘草汤吞服,服后稍睡,良久即愈。庚生按∶此方似太猛峻,用时须审病患虚实为妥,予尝以一方治久嗽颇效,方附后∶香橼一枚去核切片,以清酒同捣烂,入砂罐,文火徐徐煮之,自黄昏至五更为度。用蜜拌匀,唤醒病患,属其用匙挑服,服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
莲蓬三十个,连根连子取来。将十根连壳用水五碗煎三碗服之。不止,再服一剂;连服三剂,即除根。庚生按∶淋症方用冬瓜二、三枚,每日煮食二、三斤自愈,颇有奇功。如系血淋,用干柿饼烧存性研末,米饮下,亦神效。《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