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火喘逆

目录

1 拼音

nèi huǒ chuǎn nì

2 注解

内火喘逆为病证名[1]。指阴虚火旺犯肺所致的气喘[1]。《症因脉治·喘症论》:“内火喘逆之因:内而欲心妄动,外而起居如惊,五志厥阳之火,时动于中,煎熬真阴,精竭血燥,内火刑金,肺气焦满而喘逆作矣。”症见喘逆自汗,五心烦热,口燥唇焦,得食稍减,少顷复发,时作时止,面赤便秘等[1]。治宜审察火动之原,随证施治[1]。如肾虚肝旺,宜养阴制火,用门冬饮子、家秘肝肾丸;肝火上冲,宜柴胡清肝散;心火上炎,宜导赤各半汤;脾胃之火上冲,宜清胃汤;肺火煎熬,宜石膏泻白散等方[1]

参见阴虚喘、火喘:

阴虚喘为病证名[2]。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阴虚喘逆[2]。指阴虚阳浮所致的气喘[2]。《丹溪心法·喘》:“阴虚自小腹下火起冲于上喘者,宜降心火、补阴。”《症因脉治·喘症论》:“阴虚喘逆之因:阴血不足,五志厥阳之火,触动冲任之火,自下冲上;阴精不足,龙雷之火,直冲上焦。”症见气从小腹直冲于上,喘声重浊,撷肚抬身,乍进乍退,时止时作,或兼潮热、盗汗等[2]。治宜滋阴养血或补益肾精为主[2]。阴血不足者,用四物汤加味;阴精不足者,用家秘天地煎、家秘肝肾丸等方[2]

火喘为病证名[3]。见《医林绳墨·喘》。又名火炎上喘,或火炎肺胃喘。指火热上逼,气粗而盛的气喘[3]。《丹溪心法·喘》:“戴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本证多因胃有实火,膈有稠痰,痰火上冲,肺气不降所致[3]。治宜清火涤痰,清肃肺气为主[3]。方如导痰汤、白虎汤加枳壳、黄芩、瓜蒌仁等药[3]。火喘亦有因冲脉之火上逆而作者[3]。《东医宝鉴·喘》:“平居则气平和,行动则气促而喘者,是冲脉之火上攻也。”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7.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