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内黄为病证名[1]。黄疸二十八候之一[1]。《诸病源候论·黄病诸侯》:“热毒气在脾胃,与谷气相搏,热蒸在内,不得宣散,先心腹胀满气急,然后身面悉黄,名为内黄。”治宜选用栀子散、茵陈散、三黄散等方[1]。
4 关于黄疸
黄疸(jaundice[2][3])为病名[4]。是指以面目发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3]。古代亦称黄瘅[5][4]。目睛黄染尤为黄疸的主要特征[6]。主要由脾湿胃热、熏蒸肝胆、胆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肌肤所致[5]。黄疸有属阴属阳,在脏在腑之分[4]。《临证指南医案·疸》:“黄疸,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腑在脏。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5][4]。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4]。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黄疸病应早发现,早治疗。《金匮要略·黄疸病》提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这说明黄疸病经过妥善治疗,一般在短期内,黄疸即可消退。如果正不胜邪,病情反而加剧者,则较为难治。
针灸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有显著效果[7]。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效果较好;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针灸可作配合治疗。
黄疸可见于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4]。
胆源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等均属“黄疸”范畴。
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等疾病,伴有黄疸证候者,可参照治疗[7]。
详见黄疸条。
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2.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5.
-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19.
-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2-186.
- ^ [7]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1-73.
治疗内黄的穴位
- 手少阴心经
少阴心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
- 眼
不可能被感知,故称为盲点。两侧视神经乳头在视网膜内黄斑或中央凹中心的鼻侧约3mm处。但正常时由于用两...
- 血海
兴奋下丘脑—垂体系统,使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促使黄体、孕酮分泌增加。治疗皮肤病:慢性荨麻疹:血海常...
- 阴之陵泉
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阳痿,膝痛,黄疸,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霍乱吐泻,泄泻,急...
- 足厥阴肝经
患及其他疾患。如:呕吐、泄泻、遗尿或癃闭、小便色黄、腰痛、胁肋胀满疼痛、疝气、小腹肿、咽部干、面色...
- 更多治疗内黄的穴位
治疗内黄的方剂
- 磨坚丹
ndān《疡科选粹》卷七:方名:磨坚丹组成:鸡肫内黄皮(不下水,止去渣滓)。主治:疣子。用法用量:擦...
- 内补黄芪汤
其中《备急千金要方》卷三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黄芪(盐水伴炒)、麦门冬(去心)、熟地黄(酒伴)、...
- 乌须种子方
类编》卷下:方名:乌须种子方组成:黑豆5升(砂锅内黄酒煮熟,晒干),故纸1斤(盐水炒),枸杞子1斤...
- 内疏黄连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方之内疏黄连汤:别名:黄连内疏汤(《外科心法》卷七)。处方:黄连、芍药、...
- 黄耆肉桂柴胡酒煎汤
酒煎汤、内托酒煎汤、黄耆柴胡汤、内托酒煎散处方:黄耆2钱,当归梢2钱,柴胡1钱5分,黍粘子1钱(炒...
- 更多治疗内黄的方剂
治疗内黄的中成药
- 提毒散
已尽;如肿毒已溃,亦如前法贴之,猪腰虽不肿,而毒内黄水长流,其毒自减。制备方法:上先将乳没二味为细...
- 银杏叶胶囊
斑点;紫外光下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2)取萜类内酯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作为供...
- 枳实导滞丸
热祛湿之功效。主治湿热食积。本方为主治食积湿热,内阻肠胃之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慢...
- 散寒活络丸
泌道碎断较多,分泌细胞狭长,壁较薄,内有金黄色或黄棕色条状分泌物。横纹肌碎断,淡黄色或近无色,侧面...
- 砂锅丸
()60g红花120g制法:以上九味,置砂锅内,加黄酒1000g熬至汁尽,取出,干燥,连砂锅底(取...
- 更多治疗内黄的中成药
内黄相关药物
- 维生素A胶丸
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性状】本品为胶丸,内含黄色或深黄色油状液。【药理毒理】本品为维生素类药。...
- 蒿甲醚胶丸
6O5分子量:298.4【性状】本品为胶丸,内含黄色油状液体。【药理毒理】药理学蒿甲醚为青蒿素的衍...
- 维生素D2胶丸
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性状】本品为胶丸,内含黄色或淡黄色油状液。【药理毒理】本品为维生素类药。...
- 维生素D2胶丸
-3β-醇。其结构式为:【性状】本品为胶丸,内含黄色或淡黄色油状液。【药理毒理】本品为维生素类药。...
- 维生素AD胶丸
位和维生素D300单位。【性状】本品为胶丸,内含黄色或深黄色油状液。【药理毒理】维生素A和D是人体...
- 更多内黄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内黄
-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五黄疸门]内黄(附论)
夫内黄者。由热毒之气。在于脾胃。与谷气相搏。热蒸于内。不得宣散。先心腹胀满气急。方治内黄栀子仁黄芩柴...
- 《太平圣惠方》:[卷第五十五]治内黄诸方
夫内黄者,由热毒之气,在于脾胃,与谷气相搏。热蒸在内,不得宣散,先心腹胀满气急,然后身面悉黄,名为内...
- 《外科精要》:[附录]疮疡隐括关键处治之法
加姜、桂。若不作脓,不腐溃,阳气虚也,用四君子加黄、肉桂。若脓既出而反痛,气血虚也,用八珍散。不生...
- 《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鸡
麦粥清服之。(《卫生易简方》)发背肿毒∶鸡嗉及肫内黄皮,焙研。湿则干掺,干则油调搽之。(《医林正宗》...
- 《高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防己。蔓生而中通。性寒而味辛苦。且其形色。又外白内黄者。夫蔓生中通。则走脉络之内道。性寒则沉降。味辛...
- 更多古籍中的内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