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

目录

1 拼音

nèi guān

2 英文参考

Nèiguān PC6[中国针灸学词典]

nèiguā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6[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C6[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内关:1.病证名;2.经穴名。

4 病证名·内关

内关为病证名[1]。阴邪极盛,积聚于内,不能与阳气相交所致的病证[1]。《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

5 经穴名·内关

穴位内关
汉语拼音Neiguan
罗马拼音Neikuan
美国英译名Inner Pass
各国代号中国PC6
日本6
法国莫兰特氏MC6
富耶氏MC6
德国MH6
英国Cx6
美国EH6

内关为经穴名(Nèiguān PC6)[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2]。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一,通阴维脉[2][3]。内即内侧,与外相对,关即关隘,此穴在前臂内侧要处,犹如关隘,故名内关[3]。内关穴主要用于心血管、神志及消化系统疾患等:如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神昏,产后血晕,癫痫,狂妄,失眠,健忘,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胃痛,胃肠炎,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妊娠恶阻及肘臂挛痛,甲亢,胸闷,胸痛,呕吐,呃逆,热病,上肢痹痛,偏瘫,眩晕,偏头痛,怔忡,胸胁痛,咳嗽,气短,哮喘,癫证,痫证,急惊风,郁证,目眩,面赤,目赤,脘胀,腹胀,泄泻,痞块,便血,中风,热病无汗,虚劳,中暑,疟疾,黄疸,脚气,脱肛,腋下肿,肘臂腕挛痛,舌裂出血,遗精,惊悸,癫狂,痫症,肘臂挛痛,休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血管闭阻性脉管炎,高血压,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急性胆道疾患,血管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炎,脑血管病后遗症,手术疼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关穴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

5.1 内关穴的别名

阴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5.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

5.3 穴名解

内即内侧,与外相对,关即关隘,此穴在前臂内侧要处,犹如关隘,故名内关[3]

内,与外对言,有入、中之义,指胸膈之内及前臂之内侧。关,关格,有关联、联络之义。内关,病名。本穴位近候脉之“关”,与外关相对,因而名之。《黄帝内经灵枢·终始》:“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胸膈痞塞不通诸病,正为内关之象,盖以阴气闭塞于内,不与外阳协调,致阴气逆行上犯,而为胸中各病,本穴可以治之,故名之为“内关”。犹内藏之关隘也。与外关内外相对,且交相联络。杨上善曰:“手心主至此,太阴少阴之内,起于别络,内通心包,入于少阳,故曰内关也。”是指其居于太、少二阴之内,且为联络手厥阴与少阳关要之处也。[4]

5.4 特异性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阴维脉。

内关穴合于胃、心、胸部位。

5.5 所属部位

前臂[5]

5.6 内关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5]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5]

内关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穴。[5]

内关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的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的位置(《中国针灸学词典》)

内关穴在前臂的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的位置(肌肉)

内关穴在前臂的位置(骨骼)

5.7 内关穴的取法

伸臂仰掌,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穴[5]

握拳,手外展,微屈肘时,显现两肌肌腱[6]。伸臂仰掌,于掌后第一横纹正中大陵直上2寸,当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处取穴[6]。若两手的一侧或双侧摸不到掌长肌肌腱,则以桡侧腕屈肌肌腱尺侧定位[6]

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内关穴[7]

5.8 内关穴穴位解剖

内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入指浅屈肌,在正中神经的尺进入指深屈肌,经前臂屈肌后间隙入旋前方肌,直抵前臂内间膜。以上诸肌除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外,其它肌肉均正中神经的肌支支配。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7]

皮肤→皮下组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旋前方肌[8]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和前臂正中静脉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与其伴行的正中动脉经过,并有骨间前神经和骨间前动脉分布[8]

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通过[8]

5.9 内关穴的功效与作用

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和胃和逆,理气镇痛的功效。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作用[8]

“阴维为病苦心痛”,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心主血脉,心藏神,内关穴又为心包经络穴,故可治疗心、胸、神志病证[9]

手厥阴心包经联络于手少阳三焦经,故内关穴可治疗中焦脾胃病证[9]

手足厥阴经相交于胸中,“同气相求”,内关穴通阴维,阴维会期门(肝募穴),故内关穴可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治肝阳上亢之眩晕、偏头痛,以及肝风内动、肝火扰心之卒中、偏瘫[9]

内关穴与外关相对应,经气由此而上,犹如关口;又为心包经络穴,别走于手少阳三焦经;又与足厥阴肝经同属厥阴,易化火生风。故取本穴以治疗心脏病、神志病为主。对心率有双向性调节作用。[9]

内关穴系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别走三焦经,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有安神宁心、镇痛理气之功。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胁痛,胃痛,恶心,呕吐,呃逆,癫狂,痫证,失眠,热病,烦躁,疟疾,肘臂挛痛。[9]

5.10 内关穴主治病证

内关穴主要用于心血管、神志及消化系统疾患等:如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神昏,产后血晕,癫痫,狂妄,失眠,健忘,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胃痛,胃肠炎,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妊娠恶阻及肘臂挛痛,甲亢,胸闷,胸痛,呕吐,呃逆,热病,上肢痹痛,偏瘫,眩晕,偏头痛,怔忡,胸胁痛,咳嗽,气短,哮喘,癫证,痫证,急惊风,郁证,目眩,面赤,目赤,脘胀,腹胀,泄泻,痞块,便血,中风,热病无汗,虚劳,中暑,疟疾,黄疸,脚气,脱肛,腋下肿,肘臂腕挛痛,舌裂出血,遗精,惊悸,癫狂,痫症,肘臂挛痛,休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血管闭阻性脉管炎,高血压,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急性胆道疾患,血管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炎,脑血管病后遗症,手术疼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关穴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

内关穴主要用于心血管、神志及消化系统疾患等:如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神昏、产后血晕、癫痫、狂妄、失眠、健忘、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胃痛、胃肠炎、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妊娠恶阻及肘臂挛痛、甲亢等[9]

内关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胸痛、胃痛、呕吐、呃逆、癫痫、热病、上肢痹痛、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9]

内关穴主治心痛,心悸,怔忡,胸胁痛,咳嗽,气短,哮喘,胸闷;失眠,健忘,癫证,痫证,急惊风,郁证;偏头痛,眩晕,目眩,面赤,目赤;胃痛,脘胀,呕吐,呃逆,腹胀,泄泻,痞块,便血;中风,偏瘫;热病无汗,虚劳,中暑,疟疾,黄疸,脚气,脱肛,腋下肿,肘臂腕挛痛,舌裂出血,遗精等[9]

内关穴主治心痛,惊悸,胃痛,呕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胁痛,癫狂,痫症,疟疾,肘臂挛痛;以及休克,心律不齐,心绞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等[9]

1.循环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管闭阻性脉管炎,无脉症,高血压;

2.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急性胆道疾患;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癔病,失眠,血管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炎,脑血管病后遗症以及手术疼痛,膈肌痉挛,休克;

4. 其它:甲状腺机能亢进,哮喘,疟疾。

5. 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0.5~1寸[9][9][9][9],深刺可透外关[9],局部有酸胀感[9],或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9]

5.11.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9]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

5.12 内关穴的配伍

内关穴配间使、足三里治心绞痛[9]

内关穴配涌泉、足三里治中毒性休克[9]

内关穴配公孙治胃痛[9]

内关配心俞、膻中,治胸闷[9]

内关配大陵、神门,治心悸、失眠[9]

内关配心俞、郄门,治心痛[9]

内关配公孙、足三里、中脘,治胃痛、呕吐[9]

内关配太渊,有益心安神,理气复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内关配足三里、中脘,有和胃降逆,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内关配三阴交、合谷,有益气行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主治心气不足之心绞痛。

内关配神门,有镇静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

内关配公孙,为八脉交会穴,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呃逆。

5.13 特效按摩

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压右侧内关穴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内关,反复操作。可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症状[9]

5.14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

《针灸甲乙经》:面赤皮热,热病汗不出,中风热,目赤黄,肘挛,腋肿,实则心暴痛,虚则烦心,心惕惕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心憺憺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凡心实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

《针灸大成》: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妇女胁痛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针灸大成》:主手中风热,失志,心痛,目赤,支满肘挛。实则心暴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针灸大成》:某夫人患危寒之疾,半月不饮食,目闭不开久矣,六脉仍有如无……针内关二穴,目即开,而即能食米,徐以乳汁调理而愈。

《玉龙歌》: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

5.15 内关穴研究进展

5.15.1 循经感传研究中的发现

在循经感传研究中发现,在内关附近的心包经线路上施加机械压迫,可使针刺内关对病灶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的改善作用显著减弱或完全消失。

5.15.2 穴位结构研究中的发现

在穴位结构研究中发现,内关穴区肌梭密集;针感感受器以肌梭为主。

5.15.3 抑制肱二头肌反射性肌电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电针家兔内关,对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肱二头肌反射性肌电有明显抑制作用。

5.15.4 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中的发现

在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发现:

①用苯肾上腺素造成家兔实验性心动过缓,电针内关可使发病率显著降低,自然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②用毒毛旋花子素G造成狗实验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电针内关或阿托品、维生素C、蒸馏水穴注,均可使心率即时增快,心律转为规则,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消失。

③用垂体后叶素造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电针内关组可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心动过缓与心电图波形损害的自然恢复时间,并能显著减轻波形损害程度。

④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三分支根部的方法造成狗心肌梗死,电针内关可使心外膜心电图ST段升高总和(>- ST)明显降低,ST段升高超过2mV的总数(N-ST)明显减少;以 N-BT染色法显示,心肌梗死的范围缩小;以酸性复红甲基绿和HE染色法显示,心肌坏死程度有所减轻。

⑤针刺正常人内关,不论心率或心缩间期,均无明显变化;而针刺冠心病患者内关,可使心率显著减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调整皮质醇。

⑥电针正常人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并不影响血清淀粉酶,而针治急性胰腺炎时,却可使患者血清淀粉酶迅速下降。

5.15.5 针刺内关穴的镇痛作用

针刺内关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已用于甲状腺切除术、扁桃体摘除术、乳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巨脾切除术的针麻。对牵拉反应也有抑制作用[9]

针刺内关穴对大脑皮质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皮质内脏痛,从而作为针麻常用穴[9]

5.15.6 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

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9]

5.15.7 降低血清淀粉酶

针刺急性胰腺炎患者内关,可使血清淀粉酶迅速下降[9]

电针正常人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并不影响血清淀粉酶,而针治急性胰腺炎时,却可使患者血清淀粉酶迅速下降[9]

5.15.8 调整心律

对血压有双向调整作用;对心率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使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9]

据报道针刺内关穴,可使减慢的心率明显别快,使之恢复正常,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极其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者常于针后3~5分钟,心率可由150~200次/分减至70~80次/分。针刺内关、对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均有一定疗效。

针刺正常人内关,不论心率或心缩间期,均无明显变化;而针刺冠心病患者内关,可使心率显著减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调整皮质醇[9]

5.15.9 治疗冠心病

针刺内关,可使冠心病患者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血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伴有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的改善[9]

5.15.10 调整心脏功能

内关穴对心脏功能的调整作用十分明显,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收缩时间间期缩短,血中皮质醇水平趋向正常,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在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时,电针双侧内关,能降低心率和总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每搏做功和平均动脉血压,并能纠正急性心肌损伤时的低心排出量及高外周阻力的血液动力学紊乱,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

5.15.11 治疗休克

动物实验表明,针刺家兔“内关”,对失血性休克模型有明显的升压作用,并可改善心泵的功能[9]

5.15.12 治疗呕吐

针刺或指压内关,对神经性呕吐、晕车呕吐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9]

对神经性呕吐、手术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较好。

5.15.13 治疗急腹痛

针刺内关穴治疗急性腹痛200例,腹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起效的时间最短者2~3分钟,长者30分钟。

5.15.14 预防休克

据报道抢救过敏性休克,有显著疗效。对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5.15.15 治疗癔病

单针内关穴,治疗癔病效果良好。

5.15.16 治疗高脂血症

用激光照射内关穴治疗高脂血症50例,其中37例有不同程度下降。

针刺内关穴对高血脂有调节作用,对冠心病、高血脂者可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9]

5.15.17 调整胃肠功能

实验表明针刺内关,对胃酸分泌,肠的运动有调整作用。

针刺便秘患者内关,可使直肠蠕动增强[9]

针刺内关穴能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肠运动,解除胃痉挛,调节唾液淀粉酶的活性[9]

5.15.18 排除食道、贲门痉挛

内关配足三里、中脘,可排除食道、贲门痉挛,以利于钡剂通过,提高X线诊断率[9]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0.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7.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1.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82-283.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9-100.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82-28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