臑髎

目录

1 拼音

nào liáo

2 英文参考

Nàohuì TE13[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臑髎为经穴别名,即臑会[1]。见《外台秘要》。

穴位臑会
汉语拼音Naohui
罗马拼音Naohui
美国英译名Shoulder Meet
各国代号中国TE13
日本13
法国莫兰特氏TR13
富耶氏
德国3E13
英国T13
美国TB13

臑会为经穴名(Nàohuì TE13)[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臑髎、臑交、膈窌。属手少阳三焦经[1]。臑会是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的交会穴[1][2]。臑即上臂,会即交会,此穴在上臂经脉之交会之处,故名臑会[2]。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4 臑会穴的别名

膈窌(《针灸甲乙经》),臑髎(《针灸甲乙经》),臑交(《针灸大成》)。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臑会,一名臑髎,在臂前廉,去肩头三寸,手阳明之络。

6 穴名解

臑即上臂,会即交会,此穴在上臂经脉之交会之处,故名臑会[2]

臑,泛指肩下肘上。会,有会合、聚会之义。此穴在臑部,肩髎穴之下3寸,《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臑会……手阳明、少阳二络气之会。”按臑会之意,为三臑之会穴。如臂臑属手阳明,为手足太阳及阳维之会,臑俞属手太阳,为手太阳及阳维之会;臑会属手少阳,又为手足少阳及阳维之会,故治症广泛。[3]

7 特异性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作手阳明、少阳二络气之会。

《针灸聚英》作手少阳、阳维之会,手阳明之络。

8 所属部位

上臂[4]

9 臑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臑会穴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5]

臑会穴位于臂后区,肩峰角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5]

臑会穴位于肩髎与肘尖(尺骨鹰咀)连线上,肩髎直下3寸,当三角肌后缘处[5]

臑会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臑会穴在上臂的位置

臑会穴在上臂的位置

臑会穴在上臂的位置(肌肉)

臑会穴在上臂的位置(骨骼)

10 臑髎穴的取法

臑会穴位于臂后区,肩峰角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5]

前臂旋前,于肩头后侧肩髎穴直下3寸,与天井穴相直处取穴。

前臂旋前,于肩头后侧肩髎直下3寸,与天井相直处取穴[6]

11 臑髎穴穴位解剖

臑会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有中侧副动、静脉。分布着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肱深动、静脉。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长头及外侧头→桡神经→肱三头肌内侧头[6]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7]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臂背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肱深动脉肌支分布[7]

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并有中侧副动、静脉通过[7]

12 臑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臑会穴有舒筋活血、消肿散结的作用[7]

臑会穴具有化痰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

臑会穴有疏经活络作用,主治气瘿,肩肘痛,颈项强痛[7]

13 臑髎穴主治病证

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及癫疾、目疾等[7]

臑会穴主治肩臂痛、瘿气、瘰疬、上肢麻痹等[7]

臑会穴主治瘿气、瘰疬、上肢痹痛[7]

臑会穴主治瘰疬,瘿气;目疾;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7]

瘰疬瘿气,目疾,肩胛疼痛,腋下痛等。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7]

直刺1~1.5寸[7][7][7],局部有酸胀感[7],可扩散至肩部[7],或有麻电感向指端方向放散[7]

14.2 灸法

可灸[7][7][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7]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5 臑髎穴的配伍

臑会穴配天窗、扶突治甲状腺肿大[7]

臑会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7]

臑会配肘髎、曲池,治肘关节痛[7]

臑会配肩髃、曲池、外关,治肩臂痛[7]

臑会配肩髃、肩贞、肩髎,治肩凝症[7]

臑会配肩髃、臂臑,有行气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肩臂痛。

臑会配天宗,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胛痛。

臑会配天突、水突,有散结通络的作用,主治甲状腺肿。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腠理气,臑会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臑会、支沟、曲池、腕骨、肘髎,主肘节痹臂痠重,腋急痛,肘难屈伸。

《外台秘要》:主项瘿,气瘤,臂痛,气肿腠理气。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项瘿气痛瘤,臂痛不能举,气肿痛。

《针灸大成》:主臂痛酸无力,痛不能举,寒热,肩肿引胛中痛,项瘿气瘤。

《类经图翼》:主治肘臂气肿,酸痛无力不能举,项瘿气瘤,寒热,瘰疬。

1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78.
  3.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7.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2.
  7.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