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

目录

1 拼音

nǎo diàn tú

2 英文参考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3 概述

脑电活动是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及其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并由丘脑中线部位的非特异性核起调节作用来完成的。神经元的电位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活动的基础,因此可反映其功能和病理的变化。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电位变化加以放大并记录下来的一种方法,即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方法。

临床脑电图学就是根据记录曲线变化的波率、波幅、波形、位相、数量、对称性、反应性、规律性、出现方式及脑波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等主要成份,进行分类、计算与对比分析,做出正常或异常脑电图的诊断,为临床诊治疾病和科研工作提供客观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常规脑电图的基础上,近年又发展了深部脑电图、定量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范围。

进行脑电图检查前,患者应避免服用镇静剂、兴奋剂以及抗癫痫药物,检查前一天应洗头去除油污。检查前应进食,以免低血糖影响脑电活动。脑电图对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变、颅内炎症、血管紧张性头痛、不明原因的晕厥等可提供重要诊断线索。若脑电图描记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时,可采用过度换气、自然睡眠、药物剥夺睡眠、光声刺激、静注戊四氮等方法诱发,即所谓诱发试验。

用脑电图仪在着皮表面引导记录到的脑部生物电活动的波形图。如果直接在大脑皮层表面记录的皮层自发电位活动,称为皮层脑电图。

4 脑电图的原理

(1)脑电图的产生与记录:脑电图一般通过头皮表面电极获得。头皮电位产生的机理一般认为是:安静时,锥体细胞的顶树突——胞体轴心的整个细胞处于极化状态;当一个冲动传人细胞一端时,则引起该端反极化,此时细胞两端的电位差可产生一个双极电场系统,电流自一端流向另一端。由于胞浆和细胞外液都含有电解质,故电流同时也会在细胞外通过。利用头皮电极即可记录到这种电流活动。事实上头皮上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是许多这样的双极电场综合而成的。脑电图并非反映某一神经细胞的电活动,而是记录电极所代表的大脑某区域许多神经细胞群电活动的总和。

脑电图各主要成分的产生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慢活动是皮层内许多锥体细胞同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②α节律可能是由非特异性丘脑核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变化所产生;③快活动是由网状结构而来的冲动使丘脑非特异性核的节律性放电消除,并使皮层电位成为去同步化而产生。

(2)脑电图的基本成分

脑电图的波形很不规则,其频率变化范围每秒约在1~30次之间,通常将此频率变化分为4个波段:δ波—频率为0.5~3次/秒,波幅为20~200微伏,正常成人只有在深睡时才可记录到这种波;θ波—频率为4~7次/秒,波幅约为100~150微伏,成人在困倦时常可记录到此波;θ和δ波统称慢波,清醒的正常人身上一般记录不到δ波和θ波;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波幅为20~100微伏,α波是正常成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在清醒并闭眼时出现;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波幅为5~20微伏,安静闭目时只在额区出现,睁眼或进行思考时出现的范围较广,β波的出现一般表示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正常儿童的脑电图与成人不同,新生儿以低幅慢波为主,随着年龄增大,脑电波频率逐渐增加。

①α波:频率8~13Hz,波幅10~100μV。大脑各区均有,但以枕部最明显。α节律是成人和较大儿童清醒闭目时主要的正常脑电活动,小儿的α波及节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

②β波:频率14~30Hz,波幅约5~30/μV以额、颞和中央区较明显。在精神活动,情绪兴奋时增多。约有6%的正常人即使在精神安定和闭目时所记录的脑电图仍以β节律为主,称之为β型脑电图。

③θ波:频率4~7Hz,波幅20~40μV。

④δ波:频率0.5~3Hz,波幅10~20μV。常在额部出现。

θ波和δ波统称慢波,常见于正常婴儿至儿童期,以及成人的睡眠期。慢活动增多或出现局灶性慢波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价值。

5 适应证

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微弱生物电放大约100万倍后描记于纸上的生物电曲线图。正常人和某些神经系统或全身性疾病患者的脑电图有所不同,因此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1.癫痫 有助于诊断癫痫,对于癫痫发作类型的诊断亦具有重要意义。

2.其他颅脑疾病 如脑外伤、感染、脑血管病及占位性病变等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有助于对肝昏迷等全身性疾病的诊断。但其表现常缺乏特征性,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结论。

6 准备

1.检查前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病人前一天洗头,勿空腹,检查室内温度合适,电极安置符合要求,尽量减低头皮阻抗等。

2.机器性能检查调试等。

7 操作方法

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用火棉胶或橡皮条(或松紧带)做成的电极帽将电极固定在头皮特定部位,安置电极部位应以丙酮等擦洗以减小头皮阻抗。用导线将电极连至脑电图描记仪。一般同时描记8、12、16、20、或32条曲线图。

8 脑电图的描记

脑电图描记是检查脑功能正常与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大脑皮层有肿瘤时,由于肿瘤本身不发生电波,但脑瘤对周围组织有破坏作用,在检查时即可在脑瘤部位记录到周围损伤组织不正常的θ波或δ波,由此可诊断脑瘤的大小与部位。又如癫痫病人,脑电图常出现高振幅的棘波、光波或棘慢综合波等“抽搐放电”的波形。这些波形的改变对协助诊断、疗效观察与评价预后都有一定意义。

脑电图仪种类很多,操作者必须熟悉该仪器的性能,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8.1 描记前准备

核实申请单,了解病情。受检者一般采取坐位,重症患者取平卧位。电极先用盐水浸泡。安放电极时,先用75%乙醇或l0%~15%碱水、丙酮等擦净头皮,将头发分开,使电极与头皮保持良好接触。同时向受检者作必要的解释,消除顾虑。安放电极后,查对导线号。

8.2 开机准备

开电源。笔闸在关闭位时,方可按下电源开关,以防止损伤笔电流计。脑电图机的描记条件:①时间常数一般选0.3s;②高频滤波30Hz以上;③增益通常采用5mm≈50μV;④纸速用3cm/s或1.5cm/s。标准电压测定:开笔闸、走纸,使各笔高5mm,并观察标准电压曲线的形状是否正常。测电极阻力,一般在20k?以下。

8.3 记录脑电

嘱受检者全身放松,轻轻闭目。将姓名写在首页左下角。选择导联并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单极导联一般记录1—2min,若脑电图机的记录笔少,不能一次包括各个部位时,可分组记录。双极导联每个组1—2min,然后进行睁闭眼及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其他一些诱发试验可依病情在单导或双导联进行。记录中电压增减时均应在图上注明。

8.4 关闭步骤

描记完毕立即转至标准电压位置,再打1次标准电压,关笔闸,关电源,在笔下垫胶片。整理各种用品,冲洗干净后放回原处。

8.5 书写首页

脑电图记录封面盖上必要的各种图章,添写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历号、检查次数、意识状态、日期、用药等。整图,分析报告,登记,填卡归档。

9 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中使病人体位合适,嘱其勿紧张及思考问题。随时观察病人的行为,必要时应进行标记。对描记中出现的各种伪迹要进行识别和标记。

2.分析脑电图时要注意年龄因素对波形的影响,对于异常图形应注明异常的具体特征以协助临床诊断。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