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奶癖为病证名[1]。
4 乳痈癖·奶癖
奶癖即乳痈癖[1]。出《儒门事亲》。乳痈癖多由乳食太过,郁于肠胃,积热熏蒸而成[2]。症见身瘦肌热,面黄腹大,或吐泻腹有青筋,两胁结硬如碗[2]。宜以导滞清热为治[2]。
5 壅乳·奶癖
《证治准绳·幼科》:“壅乳成奶癖。”
参见壅乳:壅乳指乳母气机壅滞时,以乳哺儿,损儿脾胃,而生诸疾[3]。《证治准绳·幼科》引《灵秘》和《宝鉴》云:“壅乳成痰涎,涎壅生惊。”“壅乳成妳癖。又吐逆生痰。”
6 乳癖·奶癖
奶癖即乳癖[1]。乳癖为癖疾之一[4]。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八卷。又名奶癖[4]。指哺乳期婴儿,因伤乳食所致的癖疾[4]。病机主要在于肝脾[4]。因乳积损伤脾胃,肝气横逆,气血瘀阻,遂成癖疾[4]。临床表现为身瘦肌热,面黄腹大,腹壁青筋怒张,胁下痞块结硬[4]。用调理肝脾,消乳化积之剂,如消癖丸[4]。但过于攻下克伐之药,不宜滥用,以免损伤正气[4]。
7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9.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9.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4.
治疗奶癖的方剂
- 青黛三圣丸
黛1分,牵牛末2分,腻粉1钱。主治:小儿痰涎隔实奶癖。用法用量:米饮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面糊为丸。...
- 牛黄通膈丸
半两,大黄半两,木通半两(各另取末)。主治:小儿奶癖,身热吐下,腹满,不进乳者。大人、小儿风痰喘咳,...
- 软银丸
膜研,略去油),续随子49个(去壳)。主治:小儿奶癖。用法用量:1岁儿每服1丸,温水送下。制备方法:...
- 烧丹丸
水送下,至天明取下恶物是效,如不下,渐加丸数,如奶癖解未消尽,隔2-3日又1服,癖消尽为度。制备方法...
- 青皮丸
皮丸组成:青皮不拘多少(去白,干用)。主治:小儿奶癖,疳瘦尽。用法用量:每服5丸、7丸,汤送下,1日...
- 更多治疗奶癖的方剂
古籍中的奶癖
-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二]乳癖第四
但饮乳是也。当渐用白饼子下之。《婴童宝鉴》∶小儿奶癖者,谓小儿未会吃食,唯饮其乳,其乳拥猛。或其母当...
-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八·脾脏部(下)积]乳积
叶上各等分,末,一钱,紫苏汤调下。〔张氏〕治小儿奶癖方用芫花(一两,醋浸,三日,净洗)大黄(半两)为...
-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八·脾脏部(下)积]乳积
叶上各等分,末,一钱,紫苏汤调下。〔张氏〕治小儿奶癖方用芫花(一两,醋浸,三日,净洗)大黄(半两)为...
- 《卫生宝鉴》:[卷十九小儿门]癖积疳瘦
水送下。至天明。取下恶物是效。如不下渐加丸数。如奶癖未消尽。隔三两日又一服。癖消尽为度。【三棱煎丸】...
- 《幼科类萃》:[卷之十九·痞癖门]痞癖诸方
夜卧温浆水送下至天明取下恶物是效如不下渐加丸数如奶癖未消尽隔三两日又一服癖消尽为度三棱煎丸治小儿饮食...
- 更多古籍中的奶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