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母草

目录

1 拼音

nǎi mǔ cǎo

2 概述

奶母草为中药名,出自《卫生简报》1971,(3):11,为《广东中药》记载的飞扬草之别名[1]

3 别名

大飞扬草、大乳汁草、节节花、奶母草[2]

4 来源及产地

大戟科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的全草[2]。分布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2]

5 性味

微苦、酸,凉[2]

6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通乳[2]

1.治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支气管炎,血淋,产后缺乳[2]。煎服:15~30g[2]

2.治疗疮痈肿,捣烂外敷;皮炎,湿疹,皮肤瘙痒,脓疱疮,脚癣,煎水洗[2]

7 化学成分

全草含巨大戟萜醇乙酸酯(Ingenol acetate)、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槲皮素、鼠李素-3-鼠李糖苷、蒲公英赛醇、无羁萜及β-香树脂醇等[2]。地上部分含飞扬草鞣质等[2]。花含并没食子酸[2]

8 药理作用

本品对雌豚鼠可使乳腺加快发育及泌乳[2]。本品可解热、镇痛、抗炎,还可止泻[2]。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利尿和缓泻作用[2]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