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下肿

目录

1 拼音

mù xià zhǒng

2 英文参考

palpebral edem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目下肿为症状名[1]。指眼胞浮肿[1]。为水肿病初起常见症状之一[1]。《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又:“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

参见水病、目窠上微肿、风水:

水病为病证名[2]。指水肿病[2]。《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故水病下为胻(hēng衡,脚胫)肿大腹,上为喘呼。”《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凡水病之初,先两目上肿起如老蚕色,侠颈脉动,股里冷,胫中满,按之没指,腹内转侧有声,此其候也。”《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液皮肤,流遍四支。”

目窠上微肿为症状名[3]。指眼胞浮肿[3]。目窠,下眼胞[3]。即目下肿[3]。《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称为“目窠上微拥。”《诸病源候论·水肿候》:“脾病则不能制水,故水气独归于肾,三焦不泻,经脉闭塞,故水气溢于皮肤而令肿也。其状目裹上微肿,如水裹物之状。”

风水为病名,水肿病之一,亦称风瘃[4]。出《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又:“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风水病者,由脾肾气虚弱所为也,肾劳则虚,虚则汗出,汗出逢风,风气内入,还客于肾,脾虚又不能制于水,故水散溢皮肤,又与风湿相搏,故云风水也。令人身浮肿,如裹水之状,颈脉动,时咳,按肿上,凹而不起也,骨节疼痛而恶风是也,脉浮大者,名曰风水也。”《医宗金鉴·肿胀总括》注:“上肿曰风,下肿曰水。故风水之证,面与胫足同肿也。”又:“从上肿者,多外感风邪,故宜乎汗;从下肿者,多内生湿邪,故宜乎利水。”本证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患[4]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0.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2.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2.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