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2 概述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3 诊断
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μmol/L(15~20mg/d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
4 治疗措施
母乳喂养性黄疸主要在预防,早开奶,勤喂奶,尤其是夜间喂奶,因可刺激催乳素的分泌。
5 发病机理
原因主要是母乳不足,开奶晚,胎粪排出延迟之故。主要是由于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通过活跃的肠肝循环形成。
6 临床表现
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342μmol/L(15~20mg/d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
7 预防
因此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8 预后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
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穴位
- 耳中
方》:“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在耳轮脚处。标准定位:耳中穴在...
- 七椎
、疏肝和胃作用。主治病症:至阳穴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疟疾等。...
- 阳刚
炎,胆囊炎;2.其它:心内膜炎,肌内风湿病,蛔虫性腹痛。刺灸法:刺法: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
- 至阳
疗肝胆疾患,为退黄之要穴。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黄疸性肝炎。督脉并行脊中,故本穴可治疗脊强、腰背...
- 脊中
血,痢疾,便血,痔疮,不得俯仰,腹满,感冒,增生性脊椎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脊中穴的别名:神宗(《太...
- 更多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