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姜子根

目录

1 拼音

mù jiāng zǐ gēn

2 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根·《中医大辞典》·木姜子根

木姜子根为中药名,出自《重庆草药》,为《贵州草药》记载的木椒根之别名[1]

2.1 别名

木姜子根[2]

2.2 来源

樟科植物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的根[2]

2.3 性味

辛,温[2]

2.4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祛风散寒。治胃脘冷痛,风湿痹痛,痛经。[2]

2.5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服,0.9~1.5g[2]

3 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中医大辞典》·木姜子根

木姜子根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豆豉姜之别名[2]

3.1 别名

澄茄根、木姜子根[2]

3.2 来源及产地

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cubeba (Lour.) Pers.的根。分布长江以南各地。[2]

3.3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入脾、胃、肝经。[2]

3.4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除湿,温中行气止痛。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心胃冷痛,腹痛吐泻,跌打损伤。[2]

3.5 用法用量

煎服:6~9g(鲜品15~30g)[2]

3.6 化学成分

根含挥发油,内有异胡薄荷醇、胡萝卜甾醇苷。根皮含挥发油,内有柠檬醛、香茅醛、芳樟醇等。[2]

3.7 药理作用

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在体外还能杀灭丝虫幼虫。[2]

4 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等的根·《中华本草》·木姜子根

4.1 拼音名

Mù Jiānɡ Zǐ Gēn

4.2 别名

木椒子根

4.3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itsea euosma W.W.Smith2.Litsea mollis Hemsl.[Litsea mollifolia Chun]3.Litsea pungens Hems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4.4 原形态

1.清香木姜子 落叶小乔木,高10m。幼枝有短柔毛;顶芽圆锥形,外被黄褐色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5cm;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14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略圆,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粉绿色,被疏柔毛,中脉稍密。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常4个簇生于短枝上,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被裂片6,黄绿色或黄白色,椭圆形,长约2mm;能育雄蕊9,花丝有灰黄色柔毛,花药4室,皆内向瓣裂。果球形,直径5-7mm,先端具小尖头,成熟时黑色;果柄长4mm,果托不增大,有稀疏短柔毛。花期2-3月,果期9月。

2.毛叶木姜子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m。幼枝灰褐色,密被短柔毛,老时脱落;顶芽圆锥形,鳞片外面有柔毛。叶互生或聚生于枝顶;叶柄被白色柔毛;叶片长圆形椭圆形,长4-12cm,宽2-4.8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仅中脉疏被柔毛,下面绿白色,密被白色柔毛。伞形花序腋生,常2-3个簇生于短枝上;花单性雌雄异株,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被裂片6,黄色,宽倒卵形;能育雄蕊9,花丝有柔毛;退化雌蕊无。果球形,直径约5mm,果托很小,成熟时蓝黑色,果梗长5-8mm,有稀疏短柔毛。花期3-4月,果期9-10月。

3.木姜子,落叶小乔木,高3-7m。花枝细长。叶簇聚于枝端,纸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0cm,初有绢丝状短柔毛,后渐变为平滑;叶柄有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由8-12朵花组成,具短梗;花先于叶开放;总苞片表面有毛,早落;花黄色,花梗细小,长1-1.5cm,有绢丝状粗毛;花被6,倒卵形;花药4室,瓣裂,全内向,花丝仅于基部有细毛;雌花较大,有粗毛。核果球形,蓝黑色,直径约7-10mm;果梗上部稍肥大。花期3-4月。果期8-9月。

4.5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阔叶林中湿润处。

2.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常绿阔叶林缘或次生阔叶林中。

3.生于溪旁和山地阳坡杂木林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东部等地。

3.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4.6 性味

辛;温

4.7 归经

胃;肝经

4.8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散寒止痛。主胃脘冷痛;风湿关节酸痛;疟疾;痛经

4.9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泡酒,3-10g;研末,每次0.2-0.5g。

4.10 注意

热证禁用。

4.11 摘录

《中华本草》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