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丸

目录

1 拼音

mǔ dān wán

2 别名

消坚丸(《百一选方》卷十五)。

3 处方

川乌头(炮令焦黑,去皮、尖)牡丹皮120克 桂心150克 桃仁(炒,去皮、尖)150克(别研)

4 制法

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功能主治

散寒化瘀。治寒疝,心腹刺痛,休作无时。及妇人月经病,血刺疼痛。

6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用温酒送下,妇人用醋汤下。

7 备注

方中川乌头,原书缺用量。《仁斋直指》作"一只"。

8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

9 《千金》卷四

9.1 方名

牡丹丸

9.2 组成

牡丹3两,芍药2两,玄参2两,桃仁2两,当归2两,桂心2两,虻虫50枚,水蛭50枚,蛴螬20枚,瞿麦1两,芎1两,海藻1两。

9.3 主治

妇人女子诸病后,月经闭绝不通,及从小来不通,并新产后瘀血不消,服诸汤利血后,余疢未平者。

9.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20丸,以酒送下。血盛者作散,服方寸匕。腹中当转如沸,血自化成水去。

9.5 加减

如小便赤少,除桂心,用地肤子1两。

9.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7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以黄芩牡丹汤小变其法。汤以急荡,故用大黄;丸以缓攻,故用桂心,总藉虻、蛭、蛴糟之力也。血盛者作散服,服后血化成水而下。小便赤少,即除桂心而用地肤清热利水,水即血之所化,无限活法,惟在详见证之缓急耳。

10 《鸡峰》卷十五

10.1 方名

牡丹丸

10.2 组成

牡丹皮2两,白薇2两,肉豆蔻2两,当归2两,熟地黄2两,禹余粮2两,苁蓉2两,木香2两,吴茱萸1两,细辛1两,独活1两,茯苓1两,石膏1两,芎1两,黄耆3分,五味子3分,桂3分,椒半两。

10.3 功效

暖妇人血海,壮颜色气力。

10.4 主治

妇人血海冷败伤损。

10.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醋汤送下。

10.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圣惠》卷七十九

11.1 方名

牡丹丸

11.2 组成

牡丹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赤芍药1两,木香半两,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虻虫1分(炒令微黄去翅足),水蛭1分(微炒令黄),蛴螬1分(微炒),瞿麦3分,芎3分,当归3分(锉,微炒),海藻1-3分(洗去咸味),桂心半两。

11.3 主治

产后月水不通,胁腹滞闷,四肢烦疼。

11.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产宝诸方》

12.1 方名

牡丹丸

12.2 组成

当归半两,生地黄半两,川芎半两,牡丹皮半两,紫苏子1两,薏苡仁1两,荆芥穗1两。

12.3 功效

养血气。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子母秘录》

13.1 方名

牡丹丸

13.2 组成

苦参10分,牡丹5分,贝母3分。

13.3 主治

产后月水闭,乍在月前,或在月后,腰腹痛,手足烦疼,唇口干,连年月水不通,血干着脊。

13.4 用法用量

每服7丸,日3次,食前以粥清汁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圣济总录》卷一五○

14.1 方名

牡丹丸

14.2 组成

牡丹皮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赤芍药1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赤小豆(炒)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

14.3 主治

妇人血风走注,上攻头目昏重,下注腰脚痠疼,及遍身刺痛。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醋汤或温酒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15.1 方名

牡丹丸

15.2 组成

牡丹(去心)1两,当归(炙令香,锉)1两,芍药1两,白术1两,鬼箭羽1两,桂(去粗皮)1两,大黄(锉,炒)3分。

15.3 主治

妊娠堕胎后,血不出,寒热腹痛。

1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时时1服。渐加至30丸。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如梧桐子大。

16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16.1 方名

牡丹丸

16.2 组成

牡丹皮1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细辛(去苗叶)1两,甘草(炙,锉)1两,木香1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槟榔1两。

16.3 主治

心疝,心痛如锥所刺。

16.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7 《圣惠》卷四十八

17.1 方名

牡丹丸

17.2 组成

牡丹1两,桂心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槟榔1两。

17.3 主治

心疝,心腹痛。

17.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日4-5服,以温酒送下。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18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18.1 方名

牡丹丸

18.2 组成

牡丹皮1分,豉(炒)1分,防风(去叉)1分,黄柏(去粗皮,微炙)1分,滑石(别研)1分,桂(去粗皮)1分。

18.3 主治

小儿阴疝偏肿。

18.4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5丸,早晨、夜卧各1服,米饮送下。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19 《圣惠》卷九十二

19.1 方名

牡丹丸

19.2 组成

牡丹半两,桂心半两,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微炒),桃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19.3 主治

小儿阴肿。

19.4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早晨、晚后各1服。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20 《外台》卷七引《古今录验》

20.1 方名

牡丹丸

20.2 组成

牡丹(去心)2两,桂心2两,乌头(炮)2枚。

20.3 主治

心痛寒疝,遁尸发动。

20.4 用法用量

旦起未食服3丸,1日2次。不知,稍增之。药少急,宁少服。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20.6 用药禁忌

忌胡萎、猪肉、冷水、生葱等。

20.7 附注

无乌头,附子亦可用,炮之。

21 《圣惠》卷七十二

21.1 方名

牡丹丸

21.2 组成

牡丹1两,(??)生干地黄1两,当归3分(锉,微炒),蒲黄1两,牛漆3分(去苗),琥珀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芍药3分,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菴(艹闾)子1两,水蛭半两(炒令微黄),干姜3分(炮裂,锉),泽兰1两,(??)虫3-7枚(微炒),黄芩3分,桑耳3分,芎1两,虻虫半两(炒微黄,去翅足)。

21.3 主治

妇人月水不调,或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来又或多或少,淋沥不断,或赤或黄或黑,或如清水,腰腹刺痛,四体虚弱,心腹坚痛,举体沉重,唯欲眠而不欲食,渐加羸瘦。

21.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2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2 《圣惠》卷八十二

22.1 方名

牡丹丸

22.2 组成

牡丹3分,代赭半两,赤芍药半两,麝香1分(细研)。

22.3 主治

小儿腹痛夜啼。

22.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蜜汤研下,连夜4-5服。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23 《三因》卷七

23.1 方名

牡丹丸

23.2 别名

消坚丸

23.3 组成

川乌头(炮令焦黑去皮尖)4两,牡丹皮4两,桂心5两,桃仁(炒,去皮尖)5两。

23.4 主治

寒疝,心腹刺痛,休作无时,及治妇人月病,血刺疼痛。

23.5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温酒送下;妇人醋汤送下。

2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7 附注

消坚丸(《百一》卷十五)。《医统》引《医方集成》:有青皮。

24 《普济方》卷三三四引《指南方》

24.1 方名

牡丹丸

24.2 组成

牡丹皮半两,牡蛎半两,附子(炮)半两,大黄(蒸)半两,葶苈(炒)半两,苦桔梗半两,茯苓半两,当归半两,制厚朴半两,吴茱萸半两,川椒(炒出汗)半两,人参半两,芎半两,柴胡半两,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细辛1两半,虻虫50个(去头足翅,炒)。

24.3 主治

寒热邪气客于胞中,冲任不调,邪气伏留,滞于血海,经候时行时止,淋沥不断,腹中时痛,其脉沉细。

24.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温酒送下。未知,渐加至20丸,以知为度。

2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