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炭

目录

1 拼音

mǔ dān pí tàn

2 英文参考

charred CORTEX MOUTA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牡丹皮炭为牡丹皮的炮制品。牡丹皮炒炭元代已有,见《十药神书》。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1]。牡丹皮炭呈黑褐色,气香,味微苦而涩[1]。炒炭后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具有止血凉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出血[1]

4 牡丹皮炭的炮制方法

元代有烧灰存性(《十药神书》)和“铡细用”(《卫生宝鉴》)[1]

明代有醋制(《仁术便览》)、酒洗(《济阴纲目》)、童便浸炒(《审视瑶函》)等炮制方法[1]

清代还有面裹煨(《外科证治全生集》)、炒焦(《吴鞠通医案》)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1]

净牡丹皮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1]

牡丹皮炭的炮制方法:取净牡丹皮片,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黄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筛去碎屑[1]

5 牡丹皮炭的性状

牡丹皮为中空的类圆形薄片[1]。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呈粉红色[1]。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晶点[1]。质脆,粉性[1]。有特殊香气,味微苦而涩[1]

牡丹皮炭呈黑褐色,气香,味微苦而涩[1]

6 牡丹皮的性味归经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1][2]。归心、肝、肾经[2][2]

7 牡丹皮的功效与主治

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能[2]。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2]

生牡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或发疹,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肠痈,痈肿疮毒,肝火头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2]。如治温热病、身热发疹的化疹汤(《温病述要》);治阴虚发热的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及肠痈初起的大黄牡丹皮汤(《金贵要略方论》)[2]

牡丹皮炭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具有止血凉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出血[2]。如治吐血、衄血等的十灰散(《十药神书》)[2]

8 牡丹皮炭的炮制作用

生牡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或发疹,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肠痈,痈肿疮毒,肝火头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2]。如治温热病、身热发疹的化疹汤(《温病述要》);治阴虚发热的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及肠痈初起的大黄牡丹皮汤(《金贵要略方论》)[2]

炒炭后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具有止血凉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出血[2]。如治吐血、衄血等的十灰散(《十药神书》)[2]

9 牡丹皮的炮制研究

牡丹皮中含有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和牡丹酚新苷[2]。还含有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和鞣质等成分[2]

9.1.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丹木(丹皮根木质部)和牡丹皮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表明,丹木中所含化学成分与丹皮相似,并且细根的丹皮酚和单萜苷均较粗根为高[2]。丹木仅占全根重的10%,丹皮和全根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提取,总提取物收率相近似[2]。有人对牡丹皮在切片前软化处理中丹皮酚的损失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损失量为:水淋法<><>浸泡24小时淋润浸泡至软[2]。干燥时阴干又比烘干损失小[2]。实验表明,各炮制品中丹皮酚的含量比生品均有下降,尤以丹皮炭损失最多,其丹皮酚的含量为生品的1/5~1/4,可能由于丹皮酚易挥发所致[2]。其含量顺序是生丹皮>炒丹皮>酒炒品>酒蒸品>炒焦品>炒炭品[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工艺条件所炮制丹皮炭中丹皮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炮制温度的增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丹皮酚的含量逐渐降低[2]。各炮制品丹皮苷含量却比生品高约4~12倍[2]。其顺序是酒炒品>炒黄品>酒蒸品>炒焦品>炒炭品>生品[2]。丹皮炒炭后鞣质含量增加不明显,但具有强致癌作用的成分苯并(α)芘含量却大幅度下降[2]

9.1.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丹木与丹皮水提取液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抑制纤维蛋白酶原活性及抗纤维蛋白原作用等药理活性相同[2]。甲醇提取液对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及抗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丹木比丹皮强[2]

9.1.3 工艺研究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丹皮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2]。结果表明,丹皮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50℃,炒制10分钟,该炮制品的多种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升高[2]

10 牡丹皮炭的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2]。丹皮炭密闭,置阴凉干燥处[2]

11 参考资料

  1. ^ [1]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6-127.
  2.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