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常暮昏

目录

1 拼音

mù cháng mù hūn

2 注解

目常暮昏为病证名[1]。系指至日暮则目视昏矇的病证[1]。葆光道人《眼科龙木论》:“目常暮昏者何也?答曰:此脑者天真,万物行于阳道,不行阴道,至申酉戌时,寒气欲生,脑损则风寒所致。目中微昏不真,到晚宜衣,灸风火穴。”也可用苦参汤加减治疗。属雀目[1]。雀目又名雀盲、雀目内障、雀目昏睛、黄昏不见、鸡蒙眼、鸡盲、阴风障、阳衰不能抗阴之病、鸡摸眼[2]。《诸病源候论》卷廿八:“人有昼而睛明,至暝则不见物,世谓之雀目,言其如雀鸟暝,便无所见也。”《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雀目者,日落即不见物也。”即今之夜盲[2]。有先天、后天两类,先天者称高风雀目内障,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所致[2]。后天者称肝虚雀目内障,多由脾失健运所致,为疳疾上目的早期病证[2]。前者宜温补肾阳,用右归丸加减;后者宜杀虫消疳,健脾益气,用肥儿丸加减[2]。并可用鲜猪肝入药或食用[2]。早在公元7世纪,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就有猪肝治疗雀目的记载[2]。可见于今之视网膜色素变性、维生素甲缺乏症等[2]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2.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7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