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

目录

1 拼音

mí zǒu shén jīng

2 英文参考

vagus nerve

3 概述

迷走神经(vagus nerve)是第10对脑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在人体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含有副交感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四种纤维成分。迷走神经自延髓发出,在颈部走行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之后,在胸腔走行于肺根之后,然后随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腹部。迷走神经在颈、胸、腹部都发出许多分支,分布于呼吸道、心、肺、脾、肾、胰、肝及胃肠道等处。这些分支中有副交感神经成分,控制内脏活动;也有感觉纤维控制内脏的感觉。还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分布于喉粘膜及喉肌,控制发音。迷走神经损伤后,表现出许多生理功能失调,尤其对发音、舌咽和心跳影响更为显著。

4 迷走神经纤维成分

迷走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

①副交感纤维,起于迷走神经背核,主要分布到颈、胸和腹部的多种脏器,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②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其胞体位于下神经节(结状神经节)inferior ganglion内,中枢突终于孤束核,周围突分布于颈、胸和腹部的脏器;

③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其胞体位于上神经节superior ganglion内,其中枢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周围突主要分布于耳郭、外耳道的皮肤和硬脑膜;

④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疑核,支配咽喉肌。

迷走神经纤维成份及分布

5 迷走神经的分布

舌咽、迷走、副神经

迷走神经以根丝自橄榄后沟后部出脑,经颈静脉孔出颅,在此处有膨大的上、下神经节。迷走神经干在颈部位于颈动脉鞘内,在颈内静脉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之间的后方下行达颈根部,由此向下,左、右迷走神经的行程略有差异。左迷走神经在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间,越过主动脉弓的前方,经左肺根的后方至食管前面分散成若干细支,构成左肺丛和食管前丛,在食管下端延续为迷走神经前于anterior vagal trunk。右迷走神经过锁骨下动脉前方,沿气管右侧下行,经右肺根后方达食管后面,分支构成右肺丛和食管后丛,向下延为迷走后干posterior vagal trunk。迷走前、后干再向下与食管一起穿膈肌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分布于胃前、后壁,其终支为腹腔支,参加腹腔丛。

迷走神经在颅、胸和腹部发出许多分支,其中较重要的分支有:

(一)颈剖的分支

1.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ngeal nerve起自下神经节,在颈内动脉内侧下行,在舌骨大角处分内、外支。外植支配环甲肌。内支与喉上动脉一同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以及会厌、舌根等。

2.颈心支有上、下两支,下行入胸腔与交感神经一起构成心丛。上支有一支称主动脉神经或减压神经,分布至主动脉弓壁内,感受压力和化学刺激。

(二)胸部的分支

l.喉返神经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右喉返神经在右迷走神经经过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处发出,并勾绕此动脉,返回至颈部。左喉返神经在左迷走神经经过主动脉弓前方处发出,并绕主动脉弓下方,返回至颈部。在颈部,两侧的喉返神经均上行于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内,至甲状腺侧叶深面、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称为喉下神经inferior laryngeal nerve,分数支分布于喉。其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所有的喉肌,感觉纤维分布至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喉返神经在行程中发出心支、支气管支和食管支,分别参加心丛、肺丛和食管丛。

2.支气管支和食管支 是左、右迷走神经在胸部分出的一些小支,与交感神经的分支共同构成肺丛和食管丛,自丛发细支至气管、肺及食管,除支配平滑肌和腺体外,也传导脏器和胸膜的感觉。

(三)腹韶的分支

l.胃前支anterior gastric branches和肝支hepatic branches在贲门附近发自迷走前干。胃前支沿胃小弯向右,沿途发出4~6个小支,分布到胃前壁,其终支以“鸦爪”形的分支分布于幽门部前壁。肝支有1~3条,参加肝丛,随肝固有动脉分支分布于肝、胆囊等处。

2. 胃后支 posterior gastric branches在贲门附近发自迷走后干,沿胃小弯深部走行,沿途发支至胃后壁。终支与胃前支同样以“鸦爪”形分支,分布于幽门窦及幽门管的后壁。

迷走神经胃部分支图解

3.腹腔支celiac branches发自迷走神经后干,向右行,与交感神经一起构成腹腔丛,伴随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等分布于脾、小肠、盲肠、结肠、横结肠、肝、胰和肾等大部分腹腔脏器。迷走神经主干损伤所致内脏活动障碍的主要表现为脉速、心悸、恶心、呕吐、呼吸深慢和窒息等。由于咽喉感觉障碍和肌肉瘫痪,可出现声音嘶哑、语言困难,发呛、吞咽障碍、软腭瘫痪及腭垂偏向患侧等。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