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功能测定

目录

1 拼音

mí sàn gōng néng cè dìng

2 注解

肺弥散功能的评定指标常用气体弥散量,即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某些气体分压差为0.133kPa(1mmHg)时,每分钟该气体通过的量。单位为ml/(mmHg·min)(国内外尚少采用ml/(kPa·min)表示法)。了解O2弥散量十分重要,但由于直接测定O2弥散量的方法十分复杂,技术要求甚高,为简便起见,一般用一氧化碳为指示气体测定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来代替。

3 测定方法

3.1 单次呼吸法(single breath method,SB)

(1) 将0.3%CO、10%He、20%O2及69.7%N2的标准混合气体充入Douglas袋,并冲洗仪器通路中的死腔部份。

(2) 待气体混合均匀后,取样分析He、CO浓度。

(3) 被检者口含接口器,固定鼻夹。平静呼吸数次后,嘱缓慢呼气至RV位,随即转动活栓,尽快吸入混合气体至TLC位。屏气10s后,快速呼出至RV位。

(4) 收集弃去最初750ml的呼出气,测定He、CO浓度。

(5) 按下列公式计算DLCO:

式中FACO0:弥散前肺泡气CO浓度。FICO:吸入气体CO浓度。FIHe:吸入气He浓度。FAHe:弥散终结时呼出肺泡气He浓度。VA:肺泡容积。VI:吸入气容积。t:屏气时间(s)。In:自然对数。FACO:屏气后肺泡气CO浓度。

3.2 稳态法(steady state method,SS)

受试者呼吸含有一定量CO的混合气体,测定CO摄取速率(Vco)与肺泡气CO浓度(FACO),再计算出DLCO。

(1) Vco测定方法   让被检者吸入含有0.1%CO、20%O2以及N2平衡的混合气体5-6min。最初呼出气弃去,数分钟后认为达到恒定状态时,收集呼出气1min于储气袋,分析CO、CO2及O2浓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VE:1min呼气量(校正为STPD)。FICO:吸入气CO浓度。FEN2:呼出气N2浓度。FIN2:吸入气体N2浓度。FECO:呼出气CO浓度。

由于N2未直接测定,可按下公式计算:

式中FIN2:吸入气O2浓度。FICO2:吸入气CO2浓度。FEO2:呼出气O2浓度。FECO2:呼出气CO2浓度。

(2) FACO测定方法  通常有三种测算法。

①Filley法:根据Bohr定律,按下公式计算。

式中PICO:吸入混合气中CO分压。PaO2;动脉血CO2分压。PECO2:呼出气CO2分压。PECO:呼出气CO分压。

②潮气末CO测定法(end-tidal CO  determination):多次测定潮气末CO浓度,取其平均值,并假定该值与肺泡气CO浓度相等。则潮气末CO浓度代表FACO。本法准确性较差。

③假定死腔法(assumed dead space method):本法假定生理死腔仅含有解剖死腔。按下公式计算。

式中VT:潮泡容积。VD:解部死腔。

(3) 计算DLCO

PACO=FACO×(PB-47)

式中PACO:肺气泡CO分压。PB:大气压。

3.3 重复呼吸法(rebreathing method,RB)

受检者呼气至RV位后,在含有0.1%CO、10%He、20%O2及N2平衡的混合气的储气袋内重复呼吸30-60s。要求储气袋量与受试者肺泡气量大致相等,呼吸频率30次/min,呼吸深度与肺活量相等。按计算要求在不同时期测定袋内气体浓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s:RV与储气袋气体容积。Vbag:储气袋气体容积。FIbHe:弥散开始前袋内He浓度。FfbHe:弥散终结时袋内He浓度。FbCO(1):t1时袋内CO浓度。FbCO(2):t2时袋内CO浓度。t1、t2:第1、2次采样时间、单位s。

4 各种方法优缺点及参考值

单次呼吸法:优点是容易操作,有自动化仪器,无创伤性,总的精确度中等。缺点为仪器昂贵,不宜用于运动试验,不宜用于严重呼吸困难患者。参考值:男性31.93±5.14ml/(mmHg·min);女性:22.18±4.64ml/(mmHg·min)。

稳态法:最适用于运动试验。Filley法:需作动脉穿刺,总的精确性最低。参考值:20-30ml/(mmHg·min)。

重复呼吸法:精确性高,但操作困难,故不常应用。参考值:20-30ml/(mmHg·min)。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