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 面王
为体表部位,又名准头(见《医学入门》)、鼻尖、面王(《黄帝内经灵枢·五色》)。是指鼻尖部。即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淮。”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督脉所过,素髎所在。鼻准相当于西医解剖学名鼻尖。鼻(nose)为五官之一。又称明堂。是隆起于面部正中的呼吸、嗅觉器官。鼻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面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
- 鼻准
鼻准:1.人体部位名;2.穴名。人体部位名·鼻准:鼻准(nasalapex)为体表部位,又名准头(见《医学入门》)、鼻尖、面王(《黄帝内经灵枢·五色》)。是指鼻尖部。即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淮。”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督脉所过,素髎所在。鼻准相当于西医解剖学名鼻尖。鼻(nose)为五官之一。又称明堂。是隆起于面部正中的呼吸、嗅觉器官。鼻上端连于额部,名
- 准头
准头为人体部位名。见《医学入门》。即鼻准(鼻尖)。鼻准(nasalapex)为体表部位,又名准头(见《医学入门》)、鼻尖、面王(《黄帝内经灵枢·五色》)。是指鼻尖部。即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淮。”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督脉所过,素髎所在。鼻准相当于西医解剖学名鼻尖。鼻(nose)为五官之一。又称明堂。是隆起于面部正中的呼吸、嗅觉器官。鼻上端连于额部,名
- 面士
拼音:miànshì英文:SùliáoGV25概述:面士为穴名,即面王。见《杨敬斋针灸全书》。面王为经穴别名,即素髎。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称面正;《外台秘要》称面玉;《杨敬斋针灸全书》称面士。“正”“玉”“士”皆为“王”之误。素髎为经穴名(SùliáoGV25,DU2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面王(《针灸甲乙经》),面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鼻准(《奇效良方》),准头(《医
- 面玉
拼音:miànyù英文:nosetip;SùliáoGV25;概述:面玉为穴名,即面王。见《外台秘要》。面王为经穴别名,即素髎。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称面正;《外台秘要》称面玉;《杨敬斋针灸全书》称面士。“正”“玉”“士”皆为“王”之误。素髎为经穴名(SùliáoGV25,DU2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面王(《针灸甲乙经》),面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鼻准(《奇效良方》)
- 素髎
拼音:sùliáo英文:SùliáoGV25;sùliáo;GV25;DU25概述:素髎为经穴名(SùliáoGV25,DU2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面王(《针灸甲乙经》),面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鼻准(《奇效良方》),准头(《医宗金鉴》),面玉(《外台秘要》),面士(《杨敬斋针灸全书》)。属督脉。素治鼻茎,髎即骨隙,此穴在鼻茎下端的骨隙中,故名素髎。素髎穴主要用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
- 鼻尖
拼音:bíjiān英文:apexnasiapexofnose;nasalapex;鼻尖即鼻准、准头。督脉所过,素髎穴所在。鼻准(nasalapex)为体表部位,又名准头(见《医学入门》)、鼻尖、面王(《黄帝内经灵枢·五色》)。是指鼻尖部。即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淮。”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督脉所过,素髎所在。鼻准相当于西医解剖学名鼻尖。鼻(nose)为
- 卵痛
拼音:luǎntòng卵痛病状名。即睾丸疼痛。《灵枢·五色》:“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缩。”
- 面正
拼音:miànzhèng英文:SùliáoGV25;apexofthenose;apexnasi;概述:面正为经穴别名,即面王,是素髎的别名。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面王为经穴别名,即素髎。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称面正;《外台秘要》称面玉;《杨敬斋针灸全书》称面士。“正”“玉”“士”皆为“王”之误。素髎为经穴名(SùliáoGV25,DU2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面王(《针灸
- 圜直
拼音:huánzhí圜(yuá,音圆)直人体部位名。指人中沟部位。《灵枢·五色》:“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李念莪注:“圜直,指人中水沟穴也。人中有边圜而直者,故人中色见,主阴茎作痛。”
- 子处
拼音:zǐchù英文:Abdomen-Zigong;Uterus;theuterus;womb;metra;子处即子宫。《黄帝内经灵枢·五色》:“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类经》卷五《色藏部位脉病易难》注:“子处,子宫也。”
- 人中沟形态与子宫发育关系
etweenshapeofphiltrumanduterusdevelopment人中沟形态与子宫发育关系是通过观察人中沟形态推断子宫发育情况的临床研究项目。1984年,秦学义根据《灵枢·五色篇》“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的论述,通过对70例原发性不孕和100例经产妇人中沟形态的观察,发现人中沟形态与子宫发育有一定关系。人中沟形态共分五种类型:(1)端直型:沟缘隆起,呈楞线型,两沟缘之间的距离约0
- 明堂
、庆赏等大典皆于此进行。《黄帝内经素问·著至教论》:“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人体部位名·鼻·明堂:明堂为人体部位名,指鼻。以其位居面部中央,故名。《黄帝内经灵枢·五色》:“明堂者,鼻也。”人体部位名·鼻准·明堂:明堂特指鼻准。为体表部位。又名准头、鼻尖、面王。是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淮。”今解剖学名鼻尖。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针灸经穴图书·明堂:
- 经面前部途径颅面切除手术
拼音:jīngmiànqiánbùtújìnglúmiànqiēchúshǒushù英文:anteriorfacialapproach手术名称:经面前部途径颅面切除手术分类:口腔科/颅底外科手术/颅面切除手术ICD编码:01.5934面深层次的解剖:适应症:几乎所有累及前颅窝底的肿瘤均可通过颅面途径切除。1.脑膜和前颅底的良性肿瘤,如脑膜瘤、骨纤维病变、来自骨或软骨的肿瘤。2.蝶鞍上病变和眼眶肿
- 王宫
拼音:wánggōng英文:dorsumofnose;nosebridge;概述:王宫:1.鼻;2.頞。鼻·王宫:王宫即鼻。鼻为五官之一,又名明堂。隆起于面部中央。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面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之下部有两孔,名为鼻孔。頞以下至鼻准,有鼻柱骨突起,又名鼻梁、天柱。鼻孔内有鼻毛。鼻孔深处称为鼻隧。鼻为呼吸
- 王云泉
拼音:wángyúnquán英文:王云泉为王文谟的父亲。王文谟(16世纪)为明代医家,江西人。世医出身,编有《医学钩玄》(佚),又编有《碎金方》,是以祖父(王杏林)所藏的秘方、父亲(王云泉)的经验方和本人用过的有效方剂,以及民间验方汇集而成。
- 王元素
拼音:wángyuánsù英文:王元素即王丹。王丹为宋代医生,字元素。精医术,治病效果较好。重视辨证论治,主张“治风先治脾,治痰先治气。”
- 王文选
拼音:wángwénxuǎn英文:王文选即王锡錱。王锡錱为清代医家,字文选,又字亚拙,号席珍子,又号亚拙山人。万邑(四川万县)人。撰有《医学切要全集》(1847年刊行)、《存存汇集医学易读》(1849)。
- 王中立
拼音:wángzhōnglì英文:王中立为明代医家。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精婴儿方脉,求治者若市。孙以勤,为安吉(今属浙江)训导。曾孙元吉,为德清(今属浙江)训导,应召入觐,留太医院。其后裔钟世、王銮等均有医名。
- 王瓜子
拼音:wángguāzǐ英文:Japanesesnakegourdseed;《中医大辞典》·王瓜子:王瓜子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别名:赤雹子、马雹儿子、土瓜仁来源:葫芦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Maxim.的种子。性味归经:酸、苦,平。入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凉血。治肺痿吐血,黄疸,痢疾,肠风下血。用法用量:煎服:3~9g。化学成分
- 王君迪
拼音:wángjūndí英文:王君迪为宋元间医生,字君中。由江南迁仪真(今江苏仪征)。以医著名。所述《古今方论》,分脉象为24种,参之以外候偏邪,叙述详悉。
- 王乐亭
拼音:wánglètíng英文:王乐亭为现代针灸家。河北香河人。针灸名医陈肃卿的弟子。临床上对中风、外伤性截瘫、脾胃疾病有一定研究。曾任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等职。
- 王安仁
拼音:wángānrén英文:王安仁为元代医家,曾任太医院副使。中统二年(1261),朝廷命大名等路之抚使岁给王氏等衣粮,赐田以为永业。同年五月,得朝廷所授金牌,往诸路设立医学,制定教学及考核等制度。
- 王惠源
拼音:wánghuìyuán英文:王惠源即王宏翰。王宏翰(?~1700?)为清代医家,字惠源,号浩然子。江苏华亭(先世本河汾人,后卜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迁居吴县。博通儒理、天文等。受明末西方天主教教士传人之西方性理学(主要是生理学)的影响,试图将“格物致知”等儒家思想与西方医学相融合,是我国接受西方医学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著述很多,多数已佚,1688年撰《医学原始》(存),其他如《古今医史
- 王方庆
拼音:wángfāngqìng英文:王方庆(?~702)为唐官吏,名琳。其先自丹阳(治今江苏南京)迁雍州咸阳(今属陕西)。武则天时为广州都督、太子侍读等。博学多文,笃好经方,精于药性。著述甚富,医药著作有《新本草》41卷、《药性要诀》5卷、《袖中备急方》3卷、《岭南急要方》2卷、《针灸服药禁忌》5卷、《随身左右百发百中备急方》10卷,均佚。王方庆名琳,以字行,其祖籍为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徙居雍州
- 王忠诚
chéng王忠诚,中国工程院院士,1925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50年6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医科大学),党员。王忠诚院士,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外科专家咨询团委员,国际脑研究协会成员,美国、日本神经外科学会名誉会员。王忠诚院士在神经外科诊断、治疗、科研、教学、预防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系
- 王国瑞
拼音:wángguóruì英文:王国瑞为元末针灸家,字瑞庵。婺源兰溪(今属浙江)人。名医王开之子,承父业,精针灸,屡游三吴,医名大振。与父合注窦汉卿《铜人针灸密语》。又撰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1卷。书中首载《一百二十穴玉龙歌》、飞腾八法等内容。记述经验取穴效方,并编为歌括。文浅义明,对针灸发展有贡献。子、孙承其业。
- 王德明
拼音:wángdémíng英文:王德明,1943年生,江苏高邮人,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众中医药》杂志编委。单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邮码:210028)最擅长治疗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对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病尤有体会。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发表医学论文30篇,担任《老年病中医内科治疗》一书副主编。作为课题
- 王文洁
玄微纲领统宗》、《王氏秘传叔和图注释义脉诀评林》、《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等书。推崇古代脉法,尤其泥于太素脉,企图把所谓能预知人的寿夭富贵、贫贱祸福的太素脉与古典脉理相并列。精研脉学,对太素脉尤感兴趣,能以脉制人之生死、富贵、祸福。著有《图注八十一难经评林捷径统宗》、《图注释义脉诀评林捷径统宗》、《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统宗》,后合刊为《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另又著有药学方面著作《太乙仙制本草
- 面黑子
拼音:miànhēizǐ面黑子病名。又名黑痣。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面及体生黑点为黑痣、亦云黑子。”本病由风邪搏于血气,变化所生;或孙络之血,滞于卫分,阳气束结而成;或肾中浊气混浊于阳,阳气收束所致。其治以外治为主,如水晶膏、除痣膏。亦可服六味地黄丸或大黄(庶虫)虫丸。目前以手术切除者多。
- 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
009年11月13日印发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9号)同时废止。《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明确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应当满足的基本条件:包括对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对人员的基本要求、对技术管理的基本要和培训管理要求。同时《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明确了颅颌面
- 面神经移植术
在术后4~6个月开始恢复,最长2年后才开始恢复,多数恢复的程度仅能达到80%左右。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Fisch(1976),Anderl(1973,1976),Gurg-Bob(1980),王德昭(1985)樊忠(2000)均相继报道对几种跨面神经移植(cross-facenervegrafting),其主要原则将健侧无损伤的面神经主要分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的神经冲动经过3~4根神
- 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
拼音:lúhémiànjīxínglúmiànwàikējiǎozhìjìshù英文: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是指对先天性颅颌面畸形、发育性颅颌面畸形或颅颌面严重复合创伤后继发畸形等,进行颅-眶-颌骨切开、复位或整复、植骨及坚固内固定及相关的软组织(包括神经)整复与重建等外科矫正技术,包括颅眶外科手术(颅骨扩大塑形术、眼眶截骨成形术)、正颌外科手术(LeFortI-Ⅲ、上/下颌骨前/后部截骨术
- 面神经松解减压术
在砧骨内侧处理面神经水平段时要避免损伤砧镫关节;③注意避免损伤锤骨、砧骨。若操作有困难时,可将砧骨取除,锤骨头剪下,使整个上鼓室皆为操作空间,面神经操作完毕后,按听骨链重建方法,重建镫骨、锤骨联系。王正敏(1998)报道,对高位面神经外伤的神经减压术常采用颞下迷路外进路,不进入颅腔方法,暴露面神经的范围为迷路段至茎乳孔。磨去乳突气房开放面神经垂直段骨管。开放后鼓室,去除砧骨和锤骨头,经面神经水平
- 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椎多平面楔形截骨术
裂,可造成大血管损伤而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大血管损伤率为30%,致死率为8%~13%。从生物力学观点来看,单纯附件截骨是以椎体后缘为支撑点进行矫形,矫形后附件部位所留间隙合拢,而椎体前部张开,截骨面接触面积小,仍不稳定,易于滑脱而造成脊髓和神经根受压,进而继发畸形,术后遗留腰背痛。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柱楔形截骨方法,使截骨所留的椎体间隙与附件间隙完全合拢,脊柱前缘并不张开,椎前软组织在矫形时所受牵
- 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年版)
úhémiànjīxínglúmiànwàikējiǎozhìjìshùlínchuángyìngyòngzhìliàngkòngzhìzhǐbiāo(2017niánbǎn)英文:基本信息:《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7年2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
- 半侧面肥大
拼音:bàncèmiànféidà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原因不明,男性稍多。左右两侧发病机会相等。病人出生时就已有一侧面下部的显著增大,以后成比例生长并较正常侧略快。患部所有组织(牙、骨和软组织)增大,这种增大部分的生长在骨骼成熟时停止。不过患处(骨、软组织和牙齿)所有组织不是以同样的速度增大的。目前尚无办法阻止本病的发展。若为美容起见,可考虑切除增大的部分。疾病描述:本病原因不明,
- 口唇疱疹(颜面疱疹)
拼音:kǒuchúnpàozhěn(yánmiànpàozhěn)疾病别名口唇-颜面疱疹发热性疱疹发热性口疮火气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口唇疱疹(颜面疱疹)是单纯疱疹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病因是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表现为初起局部往往先有灼热、瘙痒及潮红,继而出现密集成群或数群针头大小水疱,较原发型的水疱要小且较簇集,破裂后而糜烂,渗液,逐渐干燥结痂,全程经过约1~2周,愈后局部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 面神经炎
拼音:miànshénjīngyán英文:facialneuritis;西医·面神经炎:面神经炎(facialneuritis)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称Bell麻痹(Bellpal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确切的病因未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产生面神经麻痹而出现面肌瘫痪。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单神经炎面神经
- 面粉散
拼音:miànfěnsǎn《霉疠新书》:方名:面粉散组成:面粉8分,白芥子(研)8分。主治:便毒不起胀,及不发溃者。用法用量:上药绢袋盛,浸滚汤,频频熨患处。
- 面神经瘤
拼音:miànshénjīngliú概述:原发在面神经鞘膜上的肿瘤,称为神经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Schwannoma),可发生在全程面神经在一段纤维上,但以膝状节周围出现较多。1930年Schmidt首次报告,迄今世界文献上不足300例,国内报道者仅20余例。据Saito(1972年)检查600例颞骨标本中发现5例,发病率为0.8%。临床上本病少见的原因为:①肿瘤生长慢,早期无症状。②出现面瘫时
- 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拼音:lúhémiànjīxínglúmiànwàikējiǎozhìjìshùguǎnlǐguīfàn(shìxíng)基本信息:为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做好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审核和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组织制定了《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9年11月13日(卫办医政发〔2009〕189号)印发。2017年2月14日国家卫
- 牙合面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拼音:yáhémiànwōgōuqǔhépínghuámiànqǔ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龋齿病是牙体硬组织即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化。龋病初期牙体硬组织发生脱矿,牙釉质呈白垩色。继之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呈黄褐色或棕褐色。随着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破坏分解的不断进行,牙体组织疏松软化,发生缺损,形成龋洞。牙因缺乏自身修复能力,一旦形成龋洞,则不可能自行恢复。
-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交叉吻合术
手术名称:面-舌下神经交叉吻合术别名:面神经-舌下神经交叉吻合术;舌下神经与面神经交叉吻合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神经肌肉手术/神经交叉吻合术ICD编码:04.7101概述:Korte(1903)首先提出面-舌下神经交叉吻合术。这种手术最初用于乳突、腮腺区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造成的面神经缺损的即时修复,临床效果比较明确,至少在保持面部表情肌正常张力方面是有效的。但是,由于修复后的面神经神经冲动来
- 面红和面红恐惧症
拼音:miànhónghémiànhóngkǒngjùzhèng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患者往往在情绪变化时,如害羞、害怕、惭愧、愤怒,或受到表扬或批评,或在温度变化等情况下,出现面红,甚至周身皮肤发红,这是由于皮肤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其血管扩张的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因为情绪激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影响或血管活动性物质直接作用于真皮血管等多种因素而引起的。有时少数患者面红发作
- 面神经减压术
在砧骨内侧处理面神经水平段时要避免损伤砧镫关节;③注意避免损伤锤骨、砧骨。若操作有困难时,可将砧骨取除,锤骨头剪下,使整个上鼓室皆为操作空间,面神经操作完毕后,按听骨链重建方法,重建镫骨、锤骨联系。王正敏(1998)报道,对高位面神经外伤的神经减压术常采用颞下迷路外进路,不进入颅腔方法,暴露面神经的范围为迷路段至茎乳孔。磨去乳突气房开放面神经垂直段骨管。开放后鼓室,去除砧骨和锤骨头,经面神经水平
- 王
拼音:wàng,wáng英文:king;Wang王㈠(wáng)①一国的君主。《灵枢·师传》:“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②最突出或特大的。如面王、圣王。㈡(wàng,音旺)通“旺”。《灵枢·阴阳系日月》:“五行以东方为甲乙木,王春。”
- 王素
拼音:wángsù英文:王素为宋代医家,撰有《王素经验方》3卷。王素字仲仪,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系当时太尉王旦之季子,官至侍御史,据载王氏撰有《王素经验方》三卷,未见行世。
- 肾点1
拼音:shèndiǎn1英文:“肾点1”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针刺麻醉资料汇编》。位于鼻尖端,与素髎同位。计1穴。主治肾炎。一般直刺0.1~0.2寸。
- 王九思
拼音:wángjiǔsī英文:王九思为明代医学家,字敬夫,鄂县人。明宏治丙辰进士,任吏部主事、郎中。与石友谅、王鼎象、王惟一共撰《难经集注》。王九思为明官吏(1468-1551年),兼通医学。字敬夫,号渼陂,鄠县(今属陕西)人。为弘治九年(1496)进士,后历任吏部主事、吏部郎中。曾与人合注《难经》,至今有《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五卷行世。
- 王守愚
拼音:wángshǒuyú英文:王守愚为宋代医家。一作王守忠,生平履贯欠详。翰林医官。乾德元年(963)皇后王氏患病。因进药病剧而亡,被流放海岛。撰《产后论》1卷(一作“王守忠”撰)、《普济方》5卷,均佚。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