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面垢为症状名[1] 。指脸色灰暗,如蒙尘土污垢,洗之不去的表现[2] 。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因感受暑邪或胃热熏蒸所致[1]。《秘传证治要诀·伤暑》:“伤暑以自汗、背寒、面垢。”治用香薷饮、六和汤。《景岳全书·暑证》:“暑有八证:脉虚、自汗、身热、背寒、面垢、烦渴、手足微冷、体重是也。”治宜调理元气为主,清利次之。《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卷九:“阳明主面,热邪蒸越,故面垢也。”治宜清泄保津,用白虎汤等方[1]。
4 参考资料
治疗面垢的方剂
- 却暑散
主治:冒暑伏热,头目眩晕,呕吐泄利,烦渴,背寒,面垢。用法用量: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或汤点服,不拘...
- 夜容膏
蔹、白及、白附子各等分。主治:靥(黑干),风刺,面垢。用法用量:唾津调,夜搽面上。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半夏左金汤
葛、细辛、白术、茯苓、桂、柴胡、麦冬。功能主治脚气,邪中少阳,口苦胁痛,面垢,体无膏泽,头目颔锐痛。...
- 中暑汤
散健脾。主治:中暑阴症,阳气为寒阴所遇,不得发越,面垢自汗,烦渴毛耸,前板齿燥,脉虚或伏或迟,轻者。...
- 白术茯苓干姜汤
功能主治:伏暑中风湿,烦渴引饮,心腹疼躁闷,口干面垢,洒洒恶寒,淅淅恶风,微汗,饥不能食。用法用量:...
- 更多治疗面垢的方剂
治疗面垢的穴位
- 面颊
:miànjiá;LO5、6i;cheek概述:面颊(miànjiáLO5、6icheek)为耳穴...
- 按之应手
拼音:ànzhīyìngshǒu英文:feelingthepulsationwhilepressin...
- 外鼻
nose)为耳穴名。出《针法灸法学》。在耳屏外侧面中部。标准定位:外鼻穴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外鼻穴位...
- 内鼻
4internalnose)为耳穴名。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标准定位:内鼻穴位于耳屏内侧面下1/...
- 巨髎
颌与颧骨交接处的巨大缝隙处,故名巨髎。所属部位:面巨髎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下,平...
- 更多治疗面垢的穴位
治疗面垢的中成药
- 艾煎膏
拼音:àijiāngāo处方艾叶2两,醋1斤。制法上将艾叶同醋于银锅内同煎数沸,滤去滓,慢火再熬成膏...
- 天蚕片
别(l)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体壁碎片淡黄色至黄色,有网状纹理...
- 当飞利肝宁
拼音:dāngfēilìgānníng药品说明书:别名:当飞利肝宁,肝勃宁适应症:对急、慢性肝炎,特...
- 艾姜丸
(炒焦存性),川白姜1分(炮)。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
- 挨癖丸
大黄3钱,巴豆(压去油尽)1钱。制法上为1末,醋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乳癖谷症,腹中块病。用...
- 更多治疗面垢的中成药
面垢相关药物
- 吡哌酸锌软膏
用无菌纱布包扎,一日1次,每次用药量成人为每1%面积不得超过10g,每次用药总量不得超过60g。用...
- 云南白药创可贴
【标准来源】98年新药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药品名称】品名:云南白...
- 云南白药创可贴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云南白药创可贴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用...
- 海藻酸钙海绵
医师或药师。【药理作用】本品贴敷创口后,在创口表面形成一凝胶薄层,具有促使创面愈合作用。【贮藏】【...
- 聚甲基丙烯酸乙氧乙酯气雾剂
【药品名称】通用名:聚甲基丙烯酸乙氧乙酯气雾剂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Polyethoxyethyl...
- 更多面垢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面垢
- 《普济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湿门]中暑附论
热大行。烁石流金。草萎河涸。人或伤之则发热自汗。面垢背寒。倦怠少气。以暑消气。气消血散。与伤寒相类。...
- 《类证治裁》:[卷之一]暑症论治
之者从口鼻吸入,先阻上焦气分,则为头胀脘闷,渐至面垢舌苔,烦渴自汗。热则气泄。或呕恶腹痛,泄泻肢冷,...
- 《伤寒论辩证广注》:[卷之六辩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小承气汤方
之征。)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
- 《三指禅》:[卷三]暑热脉论
同是夏月病也,头痛,身热、面垢、自汗,而暑热分焉。暑为阴邪,热为阳邪,观于天地可知矣。炎风翕,草木荣...
- 《伤寒论辑义》:[卷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枉道而出也。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原注】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
- 更多古籍中的面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