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2 注解
孟秋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太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七月之时,故名之曰孟秋痹也。”农历七月为孟秋。详见足太阴经病候条。
古籍中的孟秋痹
- 《医经原旨》:[卷六疾病第十三]痹
日数,病日甚者,阴亏之极也,故当死不治。)名曰孟秋痹也。(盖足少阴为生阴之经,应七月之气也。)足厥...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二]经筋第十三
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孟秋痹也。(孟当作仲)足太阴之筋。起于大趾内侧之隐白...
-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三·身度]经筋
饮汤液药等也。)此筋折纫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孟秋痹。(其筋转痛,轻而可为燔针;若折曲纫发之甚,死...
- 《灵素节注类编》:[卷三营卫经络总论]经解
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孟秋痹也。《灵素节注类编》...
- 《针灸大成》:[卷七]十二经筋(《节要》)
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秋痹也。足少阴之筋,起于小趾支下,并足太阴之筋,斜...
- 更多古籍中的孟秋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