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 (最后修订于2010/1/14 23:08:28)[共1031字]
摘要:眉下垂手术适应证眉下垂常合并眼睑皮肤松弛,为美容可以手术矫正。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常规术前消毒,铺手术单。长度不短于中外2/3的眉上缘,用龙胆紫标出,再用镊子夹取眉部上方的皮肤至眉下垂外貌矫正,确定皮肤切除量后,用龙胆紫标出上方的皮肤切口线,碘酒固定。局部浸润麻醉。手术步骤切除用龙胆紫标出的新月形全厚皮肤,间断缝合(图1)。图1眉下垂后固定矫正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手术步骤1.结膜囊内放置金属垫板。于重睑线切开皮肤和眼轮匝肌。2.顺睑板表面向上分离睑板前眼轮匝肌和眶隔前眼轮匝肌,并继续向上分离至额肌。分离额肌的范围如果不超过眉上5mm,鼻侧不超越眶上切迹,手术应该是安全的。3.皮肤与眼轮匝肌间作潜行分离至眉部。4.用穿以3-0的不吸收缝线的三角针作三对后固定的褥式缝线。先缝中央部一针。缝线穿过眉毛深部组织,通过额肌,缝于预定位置的额骨骨膜上,先打活结观察疗效,如果效果满意,再缝其他二针,各距中央缝线1cm。结扎缝线。5.切除重睑线以下的眼轮匝肌,作睑板固定缝合3~5针(图2)。图2眉毛骨膜固定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同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手术步骤1.沿眉毛上缘外侧1/2或中......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眉下垂手术
眉下垂手术转自37度医学网 [适应证] 眉下垂常合并眼睑皮肤松弛,为美容可以手术矫正。 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 [术前准备及麻醉] 常规术前消毒,铺手术单。 长度不短于中外2/3的眉上缘,用龙胆紫标出,再用镊子夹取眉部上方的皮肤至眉下垂外貌矫正,确定皮肤切除量后,用龙胆紫标出上方的皮肤切口线,碘酒固定。 局部浸润麻醉。 [手术步骤] 切除用龙胆紫标出的新月形全厚皮肤,间断缝合(图1)
- 老年性习惯性眉上抬伴额纹增多21例的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老年性上睑提肌无力造成的习惯性眉上抬伴额纹增多的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切除多余上睑皮肤重睑成形、上睑提肌折叠缩短手术矫正上睑皮肤松弛、上睑提肌无力造成的老年性习惯性眉上抬伴额纹增多。结果本组共21例求美者,均施行切除多余上睑皮肤重睑成形、上睑提肌折叠缩短手术矫正老年性习惯性眉上抬伴额纹增多,术后随访3~6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通过切除多余上睑皮肤重睑成形、
- 埋没导引针内镜骨膜下眉上提术
【摘要】目的探索微创治疗眉下垂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4例埋没导引针内镜骨膜下眉上提术病人的治疗过程,总结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内镜结合埋没导引针骨膜下除皱术较好地解决了额部皮肤松弛的问题。术后测量病人外眦、瞳孔中线和内眦到相应垂直上方眉毛最高点的距离分别提升的高度为右侧15~19mm(平均17.3mm)、17~22mm(平均18.9mm)、17~20.5mm(平均17.7mm);左侧15~18.5
- 《奇效简便良方》:[卷四痈疽疮毒]眉上生疮
肥皂烧存性,矾烧枯,各等分为末,麻油调敷。《奇效简便良方》
- 《验方新编》:[卷一眉部]眉上生疮
肥皂(烧存性)、枯矾(要烧透)各等分,为末,麻油调涂,先用白矾泡水洗净。又方∶分别色之红白,照痈毒阴疽各方治之。《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外治寿世方》:[卷二眉]眉上生疮
肥皂(烧存性)枯矾(要烧透)各等分为末。麻油调搽。先用白矾泡水洗净。《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公元1644-1911年
- 胆囊部分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术有困难时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37例行胆囊部分切者列为A组,并与同期37例随机选取的胆囊全切者(B组)进行围手术期比较。其中,A组胆囊底部、体部及颈前后壁的大部分切除,仅胆囊床上胆囊后壁全部或部分保留,其残余黏膜给予剔除或破坏,胆囊管按常规方法分离后结扎。结果:本组37例因腹水、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切口感染5例,余全部治愈。结论:胆囊部分切除
-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皮肤]皮肤索泽
皮肤索泽,即仲景所谓皮肤甲错,盖皮肤涩而不滑泽者是也。〔仲〕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虻虫丸主之。(方见劳条。)三阳为病,发寒热,其传为索泽。(全文见诊病传变索,尽也。王氏云∶精血枯涸,故皮肤润泽之气皆尽也。)〔仲〕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苇茎汤主之。(方见肺痈门。)运气皮肤索泽属燥伤胆气
-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皮肤]皮肤痛
皮肤痛属心实。经云∶夏脉者心也,夏脉太过,则病身热肤痛为浸淫。运气皮肤痛皆属火邪伤肺。经云∶少阴在泉,热淫所胜,病寒热皮肤痛。又云∶少阴司天,火淫所胜,热上皮肤痛。又云∶少阴之复,咳,皮肤痛,治以诸寒是也。针灸皮肤痛取肺。经云∶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背三节五椎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是也。〔《甲》〕身肿,皮肤痛,不可近衣,淫泺苛获,久则不仁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71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subtotalcholecystectomy,LSC)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6年间71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胆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无中转开腹及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0±11)min,术后住院时间4.6天,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2.8天。结论对复杂的良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71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subtotalcholecystectomy,LSC)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6年间71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胆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无中转开腹及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0±11)min,术后住院时间4.6天,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2.8天。结论对复杂的良
- 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狭窄12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喉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5年1月~2005年1月在本院进行喉部分切除术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甲状软骨及喉内软组织切除范围,术后肺部感染和胃食管返流对喉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喉狭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发生喉狭窄12例,甲状软骨及喉内软组织切除范围,术后肺部感染和胃食管返流与术后发生喉狭窄有关。结论甲状软骨支架切除范围,术后肺部感染和胃食管反流是发生喉
- 预防胃部分切除术吻合口后间隙疝的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吻合口后间隙疝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分析本院4例和国内文献报告51例胃部分切除术吻合口后间隙疝发生的原因,寻求简便有效的预防方法。结果发病原因除对本并发症认识不足未关闭吻合口后间隙外,行结肠前吻合,输入襻过长,吻合口后间隙过大,其内存在横结肠及系膜结构,缝闭费时繁琐而未关闭或关闭不全也是重要原因。结论行结肠后吻合,取短输入襻,关闭吻合口后间隙是预防本并发症的最佳选
- 腹腔镜输卵管部分或全切除术的护理
【摘要】腹腔镜输卵管部分或全切除术具有不开腹、腹部不留蚯蚓瘢痕、具有美容效果、切口小、疼痛轻、兼有诊断和治疗作用、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总结我科对10例因异位妊娠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部分或全切除术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充分准备,术后注意生命体征、伤口情况,早期活动,严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腹腔镜输卵管部分或全切除术护理 腹腔镜手术是利用人工
- 左肾、输尿管及部分膀胱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最低处用2把止血钳夹住,并在2钳间切断。(5)将取下的左肾及部分输尿管递与洗手护士保管,然后单扎并缝扎剩下的输尿管残端。将备好的无菌橡胶手套用盐水洗净后套在残端输尿管上,单扎并缝扎。(6)放置橡胶引流管,放下腰桥,取出腰下垫子,依次缝合切口,用无菌敷料贴粘贴伤口。(7)取开骨盆固定架,患者取平卧位,铺单后,取大麦氏切口行左侧膀胱部分切除术。(8)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到
- 胆囊部分切除术临床应用体会(附47例报告)
我院自1996年1月~2006年2月共施行部分胆囊切除术共47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15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20余年,平均5~8年。慢性胆囊炎17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Mirizz综合征6例,合并肝硬化8例。术前12例有不同程度的黄疸,25例腹痛时伴有畏寒、发热及全身不适。 1.2手术方法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
- 胆囊结石合并CPH患者38例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CPH)患者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8例CPH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Child肝功能分级A级30例,B级8例。结果36例CPH患者完成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次(19.4%):分别为戳孔感染、肺部感染和胆瘘各2例次,消化道出血1例次,均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平均住院5.2天。结论CPH患者的腹腔镜胆囊部
- 部分软骨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易于诊断,多发于舟状窝,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免疫学研究显示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为穿刺抽液后加压包扎,但易复发,且经多次穿刺加压包扎后,易使局部皮肤增厚,耳廓变形。我科自2001年以来,实行部分软骨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48例(48耳),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48例(48耳)患者中,男38耳(79%),女10耳(21%)。年龄19~62岁,平均3
- 甲状腺腺瘤130例临床诊治分析
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13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临床表现、围术期处理、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以颈前小结节为主,53例行腺瘤摘除术,77例行腺瘤摘除加部分腺叶切除术。结果130例全部痊愈,术后随访8~36个月,3例1年后复发;术后声嘶5例,呛咳3例,手麻木1例。结论颈部解剖清楚,预防手术并发症,腺瘤摘除术或腺瘤摘除术加部分腺叶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有效
- 《医学摘粹》:[四诊要诀杂诊法]辨皮肤
皮肤者,即从关至尺泽之皮肤也。《经》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小,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尺之皮肤亦滑。脉涩,尺之皮肤亦涩。故曰∶脉尺相应也。若诊尺之皮肤寒,则主虚泻。诊尺之皮肤热,则主病温。如非病温,则主阴虚寒热劳疾也。凡风病,则尺之肤滑,痹病则尺之肤涩,气血盛则尺之肉丰腴,气血虚则尺之肉亏竭。《医学摘粹》
- 《简明医彀》:[卷之四皮肤]搔痒
经曰∶诸痒为虚。盖肺主气,司皮毛,肺气不通,闭固郁热生风。宜清热疏风,凉血散郁,服防风通圣散。盖出微汗;无汗,姜、葱、紫苏汤助。虚人中气不足,卫虚作痒,补中益气汤加防、芎、芷。主方玄参升麻白芷(各一钱)蝉蜕防风黄川芎(各七分)甘草(四分)上加葱白一寸,水煎服。胡麻散治风邪挟热,瘙痒及瘾疹等证。草胡麻(二两)苦参荆芥何首乌威灵仙防风石菖蒲牛蒡子白蒺藜蔓荆子菊花(各一两)甘草(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
-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三脚气门]香港脚疼痛皮肤不仁附论
夫香港脚疼痛皮肤不仁者。由风湿毒瓦斯与血气相搏。正气与邪气交击。而正气不宣。故令疼痛方黄酒治风湿脚疼痿弱。气闷不自收摄。兼补。乌头黄附子干姜秦艽蜀椒芎独活白术牛膝苁蓉细辛甘草((各二两食服一三两膝增损肾沥汤(千金方)治风虚劳损。挟毒脚弱。疼痹或不随。下焦虚冷。胸中微有客热。心虚惊悸不得眠。食少失气味。日夜数过。心烦迫不得卧。小便不利。又时复下。湘东王至江皆瘥。黄甘草芍药麦门冬人参肉苁蓉干地黄赤石脂
- 《疫疹一得》:[卷下瘥后二十症]皮肤痛痒
毒火最重之症,气血被其煎熬。瘥后饮食渐进,气血滋生,串皮肤而灌百骸,或痛或痒,宛如虫行,最是佳境,不过两三日,气血流通而自愈矣。《疫疹一得》清余霖公元1644-1911年
- 《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七窍门下]皮肤
即仲景所谓皮肤甲错,盖皮肤涩而不滑泽者是也。三阳为病发寒热,其传为索泽。王注云∶索、尽也,精血枯涸,故皮肤润泽之气皆尽也。运气皮肤索泽,属燥伤胆气。经云∶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病体无膏泽,治以苦寒是也。仲景云∶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苇茎汤主之。尺肤粗如枯
- 《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七窍门下]皮肤
属心实。经云∶夏脉者心也,夏脉太过,则病身热肤痛,为浸淫。运气皮肤痛,皆属火邪伤肺。经云∶少阴在泉,热淫所胜,病寒热皮肤痛。又云∶少阳司天,火淫所胜,热上皮肤痛。又云∶少阴之复,咳,皮肤痛。治以诸寒是也。针灸皮肤痛取肺。经云∶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背三节五椎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是也。(升麻汤)。《证治准绳·杂病》明王肯堂公元1368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五皮肤候]药方
生血润肤饮(方见燥门)治皮肤索泽,枯燥,搔之有白屑。升麻汤治皮肤痛,不可以手按。升麻(五分)白芷(六分)干葛柴胡玄参(各一钱)黄连黄芩当归生地黄麦门冬(各钱半)甘草(四分)上水二盏,姜三片、葱一寸,煎八分,食远服,取微汗。泽肤膏治皮肤枯燥如鱼鳞。牛骨髓真酥油(各等分)上二味合炼一处,以净瓷罐贮之,每日空心用三匙,热酒调服。不饮酒者,蜜汤调。七日肌肤润泽,久服滋阴养血,止嗽,荣筋。《古今医统大全》明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五皮肤候]病机
经曰∶三阳为病,发寒热,其传为索泽。又云∶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病身无膏泽,治以苦温是也。皮肤索泽,即仲景所谓皮肤甲错,盖皮滞而不清泽者是也。《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医门补要》:[卷中]皮肤串痛
周身皮肤,作痛不止,串走不定,并不浮肿,此气滞血燥,经络闭塞不通,不治之症。《医门补要》清赵濂公元1644-1911年
-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五]治香港脚疼痛皮肤不仁诸方
夫香港脚疼痛不仁者。由水湿毒瓦斯。与血气相搏。正气与邪气交击。而正气不宣。故令疼痛。治香港脚。风毒疼痛。皮肤不仁。脚膝沉重。行李不随。宜服独活散方。独活(一两)桂心(三分)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人参(三分去芦头)麻黄(一两去根去皮脐)防半)甘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治香港脚疼痛。皮肤不仁。心胸烦壅。不能下食。宜服沉香散方。沉香(一两)白
- 《验方新编》:[卷十六奇病]皮肤手足之间如蚯蚓鸣
此水湿生虫也。用蚯蚓粪敷于患处,一寸浓,鸣止。再用薏苡仁、芡实各一两,白术五钱,生甘草三钱,黄芩二钱,附子三分、防风五分,水煎服,即愈。此治湿则虫无以养,又有生甘草以解毒杀虫,防风去风而逐瘀,附子斩关而捣邪,所以奏功如神也。《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四筋骨]皮肤枯如鱼鳞
年骨髓,用真苏合油煎炒,空心热酒服一酒杯,半月即愈。《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宋本备急灸法》:[诸发等证]皮肤中毒风
\r男女同法(即曲池穴是也)\p06-d42a4.bmp\r张文仲、孙真人、姚和众治皮肤中毒风法∶毒风之病,其候忽然遍身痛痒如虫啮,痒极搔之,皮便脱落,烂坏作疮。凡有此患,急灸两臂屈肘曲骨间各二十一炷。根据图取穴。《宋本备急灸法》
- 《奇效简便良方》:[卷一身体]皮肤中痛
名症疰醋调燕窝泥敷,或杏仁炒黑。研烂敷。毛孔节次出血,不出则皮胀如鼓,顷刻口眼俱胀(名脉溢症)饮生姜汁一二盏。身上无故生蛆蛇蜕末香油调搽。《奇效简便良方》
- 《奇效良方》:[卷之二]治偏风手足不遂,皮肤不仁
用仙灵脾一斤细锉,绢袋兜浸酒,春夏三日,秋冬五日,用浓纸重重封闭,无使失气,逐旋开,随意暖饮,常令醺醺,不得大醉,久之无不效验,合时切忌鸡犬见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简明医彀》:[卷之四]皮肤
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于肠胃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又曰∶肺主皮毛,在脏为肺,在体为皮。故气不荣,则皮毛焦;津液去,则爪枯毛折而毙。皮肤索泽,即所谓皮肤甲错,皮滞而不清泽也,皮肤枯燥或痛。治宜生血滋荣而润燥。脉右寸浮涩。主方黄连黄芩当归生地麦冬(各钱半)玄参柴胡秦艽干葛(各一钱)白芷(六分)升麻甘草(各四分)上加生姜三片,葱头一寸,
- 《验方新编》:[卷十四筋骨]皮肤中痛
名症疰。用醋调燕窝泥敷之,甚效。又方∶杏仁炒黑研如泥敷之,即愈。《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六奇病]皮肤中如有蟹行走有声如小儿啼哭
此筋肉之化也。用雷丸、雄黄各五钱,共为末,掺猪肉片上,火中烧熟,食之,即愈。又,胁下生疮,有声如小儿啼哭,治法见肋部内。《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五皮肤候]病机
经曰∶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又云∶肺主皮毛,在脏为肺,在体为皮毛是也。又云∶手太阴者,冲气温于皮毛者也,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焦津液去者,则爪枯毛折而死。《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外治寿世方》:[卷二身]皮肤血溅
以煮酒坛上纸数张。扯碎如杨花。摊在出血处。按之即止。勿扯去。《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公元1644-1911年
-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治肺脏风毒皮肤生疮瘙痒诸方
夫肺主于表。荣于皮毛。若热毒结伏在于脏腑。积蓄日久。不能宣通。则攻于表也。或触冒间。治肺风。皮肤瘙痒。搔之成疮。心神虚烦。头目不利。宜服牛黄散方。牛黄(细研)犀角屑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防风(去芦头)细辛天竺黄(细(微炒)槟榔羚羊角屑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麝香(一分细研)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牛黄麝香。更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荆芥汤调下一钱。忌热面鸡猪鱼蒜等物。治肺脏风毒。攻皮肤。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五皮肤候]病机
皮部论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人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又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五皮肤候]病机
经曰∶夏脉者,心也。夏脉太过,则病身热肤痛,为浸淫。又云∶少阴在泉,热淫所胜,病寒热皮肤痛。又云∶少阴司天,火淫所胜,皮肤痛。《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皮肤
桑皮饮治皮肤痛,不可以手按。桑白皮(二钱)干葛柴胡枯黄芩玄参(各一钱)地骨皮天门冬麦门冬(各一钱半)甘草木通(各四分)上水二盏,姜三片,葱一寸,煎八分,食远服,取微汁。泽肤膏治皮肤枯燥如鱼鳞。牛骨髓真酥油(各等分)上二味,合炼一处,以净瓷器贮之,每日空心用三匙,热酒调服,蜜汤亦可。久服滋阴养血,止嗽荣筋。大黄虫丸(见虚劳。)苇茎汤当于疡科求之。《证治准绳·类方》明王肯堂公元1368-1644年
-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皮肤
,毛直而败。帝曰∶夫子言之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皮部论)皮肤属肺。经云∶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又云∶肺主皮毛,在脏为肺,在体为皮毛是也。毛折爪枯为手太阴绝。经云∶手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绝者津液既去,则爪枯毛折,毛折者毛
-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六第七门]治血目皮肤间溅出
以煮酒瓶上纸碎如杨花,用手捏在出血处立止。《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 《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七窍门下]皮肤
,肉烁破,毛直而败。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皮肤属肺。经云∶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又云∶肺主皮毛,在脏为肺,在体为皮毛是也。毛折爪枯,为手太阴绝。经云∶手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绝者,津液既去则爪枯毛折,毛折者
- 《验方新编》:[卷十四筋骨]皮肤偶触衣物痛彻连心似乎无皮之状
此名痛,乃暴寒袭入肌肤故也。用胡椒四钱(研),好烧酒四两,煎滚,用布蘸酒,乘《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急救广生集》:[卷四·奇症]皮肤有声
有人皮肤手足之间,如蚯蚓唱歌者,此乃水湿生虫也。用蚯蚓粪水调搽患处浓一寸,即止鸣。(《石室秘》)《急救广生集》清程鹏程公元1805年
-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比较
面,麻药棉片取出后,用2%的利多卡因做下鼻甲游离原注射浸润麻醉,观察下鼻甲肥大情况及收缩反应,有黏膜肥厚者一般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骨质增生肥厚者采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A组在鼻内镜下剪除下鼻甲肥大的部分黏膜,必要时剪除部分骨质,但不超过下鼻甲总体积的1/3;B组在鼻内镜下用中隔剥离子从下鼻甲附着处前端下压下鼻甲,形成骨折线,从前向后逐段骨折移位至鼻腔通气适度,对前腋部骨质较硬不能下压者,用平凿抵紧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1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好转11例,行手术探查7例,术中证实为机械性梗阻。1例行输出、输入段空肠侧吻合,1例仅做探查并空肠造瘘。术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可为功能性因素或机械性因素所致。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或胃镜检
-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比较
面,麻药棉片取出后,用2%的利多卡因做下鼻甲游离原注射浸润麻醉,观察下鼻甲肥大情况及收缩反应,有黏膜肥厚者一般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骨质增生肥厚者采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A组在鼻内镜下剪除下鼻甲肥大的部分黏膜,必要时剪除部分骨质,但不超过下鼻甲总体积的1/3;B组在鼻内镜下用中隔剥离子从下鼻甲附着处前端下压下鼻甲,形成骨折线,从前向后逐段骨折移位至鼻腔通气适度,对前腋部骨质较硬不能下压者,用平凿抵紧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