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麻叶
2.1 出处
《药性论》
2.2 拼音名
Má Yè
2.3 麻叶的别名
火麻头(《疮科心要》)。
2.4 来源
2.5 化学成份
大麻叶含Δ2-四氢大麻酚酸、大麻二酚酸、大麻色酸等。另据报道,分析17个国家的检样,大麻二酚酸占叶的酸性部分的3.8~41.7%,是叶的主要成分;又热带国家在大麻成熟时或成熟后,大麻二酚酸含率最低,中欧国家在未成熟时最高,其它中间寒暖的国家,含率在二者之间。又,此等物质,在贮藏时以及经过加热、光照等物理作用,含率可起变化。例如Δ2-四氢大麻酚酸,经日光照射,可变为大麻酚酸,又在暗处长时间,也可变为大麻酚酸及大麻酚,因此久藏的叶中的大麻酚酸,并非其本来成分,而是因Δ2-四氢大麻酚酸经过光照而生成的。如同其它雌雄异株的植物一样,异性植物的成分常有互异之处。就含氮物质而言,大麻雄株叶中总氮及蛋白质氮常较雌者为少,但在老叶中则无甚差别。又雄大麻叶的水溶性蛋白质比雌株的叶含较多的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而雌株的叶的水溶性蛋白质,则含较多的组氨酸、脯氨酸和二羧基的氨基酸。
大麻叶、茎、芽中都含极少的植酸钙镁,而在木髓和花中,此物质含率较高(相当于150~160毫克%)。
大麻无论叶、花,都含抗菌物质,它(们)是带酸性、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石油醚等油溶剂的树脂状物质
2.6 性味
《纲目》:"辛,有毒。"
2.7 功能主治
2.8 麻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捣汁,入丸、散。外用:捣敷。
2.9 附方
治疟疾:大麻叶,不问荣枯,入锅内,文武火慢慢炒香,连锅取下,以纸盖其上,令汗出尽,然后碾为细末,临发时以前两时辰,用茶汤或温酒浓调下;移患入原睡处,其状如醉,醒即愈矣。或依前法为末,加入缩砂、丁香、木香、陈皮为末,比麻叶分两减半,酒糊为丸,蜜丸亦可,梧子大。常以茶、酒送下五、七丸。(《普济方》)
2.10 各家论述
《纲目》:"按郭文《疮科心要》乌金散治痈疽疔肿、时毒恶疮,方中用火麻头同麻黄诸药发汗,则叶之有毒攻毒可知矣。《普济方》用之截疟尤可推焉。"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麻叶的方剂
- 桑麻汤
tāng《济阳纲目》卷一○八:方名:桑麻汤组成:麻叶、桑叶。功效:长发。用法用量:上以泔煮,去滓。沐...
- 萆麻汤
mátāng处方:扁柏叶、槐叶、青蒿叶、柳叶、萆麻叶、桃叶、金银花、艾叶各等分。功能主治:阴(匿虫)...
- 长德散
拼音:zhǎngdésǎn处方:麻叶(阴干,收瓷器内,埋烧麦糠火中)2钱,血竭2钱,虎骨2钱,乌犀角...
- 降压茶
拼音:jiàngyāchá处方:萝布麻叶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制法:将上四味开水冲泡代茶。...
- 葛根猪苓汤
削去黑皮,切作薄片,在流水浸1宿,取出锉片,用升麻叶拌蒸1日,去叶晒干;如无叶,升麻亦可用)5钱,泽...
- 更多用到中药麻叶的方剂
古籍中的麻叶
-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大麻
花,味辛无毒。麻蓝一名麻,一名青葛,味辛甘有毒。麻叶有毒,食之杀人。麻子中仁无毒,先藏地中者,食之杀...
- 《本草乘雅半偈》:[第九帙]薰草
州皆有,多生下湿地。入春宿根再发,叶如罗勒,又似麻叶,两两相对。七月开花,八月收刈,可可佩,可荐可熏...
- 《雷公炮炙论》:[中卷]猪苓
一重,薄切,下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叶对蒸一日,出,去升麻叶令净,晒干用。《雷公炮炙论...
- 《普济方》:[卷三百七诸虫兽伤门]蝎螫
复易。治蝎螫人。用半夏研水。涂之立止。治蝎毒。用麻叶捣。敷之效。麻今人绩布者是也。治蝎螫痛不止方。用...
- 《普济方》:[卷二百三十九诸虫门]蛔虫附论
发时取盐一匕。含口中。水下立定。虫即出。治蛔虫用麻叶捣烂。用水泡。绞取汁。五合服之。麻叶。乃今人绩布...
- 更多古籍中的麻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