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圆线虫病

目录

1 拼音

máo yuán xiàn chóng bìng

2 英文参考

trichostrongyliasis

3 疾病分类

消化内科

4 疾病概述

毛圆线虫是人与兽共患寄生虫病。毛圆线虫感染遍布全世界。

自然宿主为草食动物,主要经口感染,也可经皮肤感染。感染性幼虫经皮肤入侵,其移行路线与钩虫相似,随血液至肺,经气管、咽;食道、胃到达寄生部位。自感染至排卵所需时间,经口为16-36天,经皮肤为28-36天。

广泛施用生粪肥地区易流行。人感染虫数轻度者,常无任何症状;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泻,头痛,乏力,易疲劳,贫血(血红蛋白低)等。

动物感染多无明显表现,仅少数严重感染的,表现消化不良,粘液便,消瘦等。

该虫不需要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传播,即可直接经口或皮肤感染。因此应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饭前洗手,特别是施用生粪肥地区,更应注意防护,施粪后彻底消毒,或戴防护手套等。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虫动物,减少传染源,有助于减少感染。

5 疾病描述

毛圆线虫是一类动物消化道寄生虫。偶可在人体寄生的毛圆线虫有:东方毛圆线虫、蛇行毛圆线虫、艾氏毛圆线虫和枪行毛圆线虫。在印度,蛇行毛圆线虫感染率高达31%。我国以东方毛圆线虫为主。此外,还有一类尚未定种的毛圆线虫属线虫也可感染人体。东方毛圆线虫是一种寄生于绵羊、骆驼、马、牛及驴等动物的胃和小肠内的寄生虫,也可寄生于人体。 成虫纤细,无色透明,口囊不明显,咽管为体长的1/7~1/6。雄虫长4.3~5.5mm,尾端交合伞明显,由左右两叶组成,交合刺1对,同型粗短,末端有小钩。雌虫长5.5~6.5mm,尾端为锥形,子宫内有虫卵5~16个。虫卵长椭圆形,一端较圆,另一端较尖,无色透明,大小为80~100μm×40~47μm,比钩虫卵略长,壳薄,卵膜与卵壳间空隙在两端较明显。新鲜粪便中的虫卵,内含分裂的胚细胞10~20个。

6 症状体征

本虫引起的腹痛症状较钩虫感染者稍重。常与钩虫感染混合发生,故不易对其所致症状与钩虫病区分。

7 疾病病因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在土壤中发育,幼虫孵出被蜕皮两次为感染期幼虫。人因食入含有感染期幼虫的生菜而经口感染。在宿主小肠内经第三次蜕皮后钻入小肠粘膜,数日后逸出蜕皮,虫体头端插入肠粘膜发育为成虫。

8 病理生理

人因食入含有感染期幼虫的生菜而经口感染。在宿主小肠内经第三次蜕皮后钻入小肠粘膜,数日后逸出蜕皮,虫体头端插入肠粘膜发育为成虫。

9 诊断检查

本病诊断以粪便中查见虫卵为准。粪检方法常用饱和盐水浮集法,亦可用培养法查丝状蚴。应注意与钩虫和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相区别。

10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钩虫病相鉴别。

11 治疗方案

本病防治原则与钩虫相同。

12 并发症

目前这方面资料暂时缺乏。

13 预后及预防

本病防治原则与钩虫相同。

14 流行病学

东方毛圆线虫主要分布于农村,似有一定的地区性。如四川个别地区(潼南县),感染率高达50%。全国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结果表明,已查到本虫感染者的省(市)共18个,其中以海南的感染率(0.729%)为最高,江西、浙江、云南、青海、福建、贵州六省的感染率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感染率(0.026%),估计全国感染人数约27万。 其他毛圆线虫属虫种(Trichostrongylus sp.)在全国人群中的感染率为0.033%,其中西藏、广东、安徽、湖北个省(区、市)的感染率较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达37万。

15 特别提示

1、应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饭前洗手,特别是施用生粪肥地区,更应注意防护,施粪后彻底消毒,或戴防护手套等。

2、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虫动物,减少传染源,有助于减少感染。应对带虫的家畜如牛、羊等进行治疗,并加强对粪便及牧场的管理。

3、尽可能避开潮湿草地和幼虫活跃的时间放牧,规划牧场,有计划地进行分区轮放,适时转移牧场。

4、建立清洁的饮水点,合理地补充精料和无机盐。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