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疾病别名
又名草莓状痣
4 疾病分类
5 疾病概述
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就是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破裂形成,以鲜红斑痣和草莓状血管瘤常见。(中医称鲜红斑痣,西医称血管瘤)是由真皮浅层丰富的成熟毛细血管组成,不高出皮肤。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6 疾病描述
又名草莓状痣或单纯性血管瘤。
7 症状体征
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紫色,高出皮面,柔软而分叶状的肿瘤,边界清楚,直径2~4cm,压之不易褪色。也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直径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数在1岁以内长到最大限度。但以后开始消退,75%~95%患者在5~7岁时可完全或不完全自行消退。许多病例往往在其下方合并海绵状血管瘤。
8 病理生理
生长期可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明显,胞体较大,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胞质染淡伊红色,胞核呈不规则椭圆形。其内皮细胞大而多层,在某些明显增生区域内,呈实性索状或团块状,管腔很小而不清楚。分化成熟时,部分毛细血管扩张明显,退变期毛细血管变性,以后发生纤维化。
9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治疗毛细血管瘤的穴位
- 肺
应用电镜观察,能清楚地显示出肺泡上皮下方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外方各有一层基膜。因此可以清楚地说明,肺泡...
- 听多闻
轻(与对照组相比),证明针刺能改善耳蜗微循环及毛细血管营养供应,故能阻止毛细血管坏死。耳蜗电位的变化...
- 小肠
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也可通过上皮细胞间隙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的肌膜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 听宫
轻(与对照组相比),证明针刺能改善耳蜗微循环及毛细血管营养供应,故能阻止毛细血管坏死。耳蜗电位的变化...
- 多所闻
轻(与对照组相比),证明针刺能改善耳蜗微循环及毛细血管营养供应,故能阻止毛细血管坏死。耳蜗电位的变化...
- 更多治疗毛细血管瘤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