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细菌性痢疾

目录

1 拼音

màn xìng xì jun1 xìng lì jí

2 英文参考

chronic bacillary dysentery

3 疾病分类

感染科

4 疾病概述

慢性细菌性痢疾大多是因为急性期治疗不当,或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肠寄生虫病以及平素不注意饮食卫生等多种原因造成。常常表现为不典型的痢疾症状,腹痛、腹泻、腹胀等。当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可引起急性发作,此时会腹泻、腹痛和拉脓血便。

体检:腹部压痛、肿块;肝脾大小;肛门指诊。体重,上臂肌围,皮褶厚度。

5 疾病描述

慢性细菌性痢疾大多是因为急性期治疗不当,或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肠寄生虫病以及平素不注意饮食卫生等多种原因造成。常常表现为不典型的痢疾症状,腹痛、腹泻、腹胀等。当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可引起急性发作,此时会腹泻、腹痛和拉脓血便。时好时坏,虽然治疗,效果也不佳,迁延不愈。

6 症状体征

1、病史  病前6个月之内的腹泻病史。本次起病缓急,病后2个月之体温、腹痛、便次、大便性状,影响因素(精神、气候、饮食)。对抗菌药物之治疗反应。

2、体检  腹部压痛、肿块;肝脾大小;肛门指诊。体重,上臂肌围,皮褶厚度。

7 疾病病因

病前一周内的不洁饮食引起痢疾杆菌感染。

8 病理生理

痢疾杆菌所致。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含粘液、脓血的稀便为其主要症状。中毒型痢疾是细菌性痢疾的危重临床类型,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常发生惊厥及休克,易引起死亡,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9 诊断检查

1、检验  大便常规,注意查原虫(如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滴虫、霉菌及各种寄生虫虫卵;必要时以PCR法查常见病原菌;大便培养(需氧菌、厌氧菌);药敏试验;免疫功能;肝功能;以及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氮平衡。

2、鉴别诊断  与各种非感染性腹泻鉴别,如肠易激惹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结肠癌、肠息肉。可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钡灌肠X线检查。

10 治疗方案

1.抗菌治疗  对于大便培养志贺菌阳性者,需要抗菌治疗。药物同急性菌痢,疗程7d。停药后观察大便培养,隔日1次,2次阴性,抗菌治疗结束。

2.调整肠道功能  口服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及微生态调节剂(培菲康)。

3.饮食疗法  鼓励正常进食。要求饮食高热量、高蛋白、低乳糖、低渗透压。注意补充维生素A及叶酸。

4.药物保留灌肠  肠粘膜残留病变者采用本疗法。如2%磺胺银,中药煎剂(苦参15.0,白及9.0,蒲黄9.0),每剂煎水200ml,睡前保留灌肠1次,15~20d为1疗程。

5.中医中药  本证为脾肾阳虚兼大肠湿热,治则为健脾补肾活血兼清湿热,如附子理中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针刺足三里、天枢。艾炙神阙、长强穴。

11 预后及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急性期积极治疗。

12 特别提示

1、寻找诱因,对症处理。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停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酶生或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

2、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有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

3、注意:

(1)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3)人群易感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