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

目录

1 拼音

mán lí

2 注解

鳗鲡是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的 1种。又名日本鳗鲡、白鳝、青鳝、风鳗。体长最大可达1.3米。体鳗形,前部近状,后部侧扁。吻短钝而平扁。前鼻孔近于吻端,短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方,不呈管状。眼位于头前部,中等大小。眼间隔约等于眼径。两颌及□骨均具细齿。鳞小,埋于皮下,呈□纹状排列。侧线完全。体上多粘液。奇鳍互连;背鳍始点至臀鳍始点间距小于头长。脊椎骨112~119块。体上部黑绿色,腹部灰白色。仅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北部。在中国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省,东起台湾省,西至长江上游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及金沙江,几乎遍布所有江河湖泊。

鳗鲡为降河产卵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推测其产卵场在北纬30度以南和中国台湾的东南附近,水深400~500米,水温16~17℃,含盐量30‰以上的海水中。1次性产卵,1尾雌鳗1次可产浮性卵700~1000万粒。卵小,直径1毫米左右。10天内可孵化。孵化后仔鱼逐渐上升到水表层,以后被海流漂向中国、朝鲜、日本沿岸。孵化后的一年开始溯河,冬春季节在近岸处变成白苗。白苗随着色素增加,成为黑苗。到溯河后期,仍混杂着白苗、但以黑苗占多数。至秋季,只有少量稚鳗仍可溯河。一般雄鱼久居河口成长,而雌鳗到淡水中生长。

中国海岸线漫长,各海区大都是暖流流经和达到的边缘海,水文条件良好,所以形成了中国鳗鲡溯河期长,分布广,数量多的有利条件。鳗苗溯河期,从南到北差异很大:台湾省为中国溯河最早的地区,每年11月开始,12月到翌年2月为溯河盛期;闽南与广东沿海,12月开始溯河,翌年2~3月为盛期;闽北、浙江地区1月开始溯河,3~4月进入盛期;苏鲁区一般于3月中下旬开始溯河,4~5月进入盛期;冀辽区4~6月为溯河期。

雄鱼3、4年成熟,雌鱼2、3年成熟。雌鳗只有降河入海期间,性腺才能发育成熟。在秋末(8~9月间)大批雌鳗接近性成熟时降河入海,并随同在河口地带生长的雄鳗至外海进行繁殖。

食料以小鱼、蟹、虾、蚯蚓、水生昆虫和甲壳动物为主,少数个体亦吃少量高等水生植物碎屑。冬季和降河洄游期间不摄食。肉质细嫩,味美,尤含多量脂肪,营养相当丰富。过去靠天然苗进行养殖,近年来已展开人工孵化的研究。

3 拼音名

Mán Lí

4 别名

青鳝、白鳝、鳗鱼、鳗

5 来源

鳗鲡目鳗鲡科鳗鲡Anguilla japonica temm. et Schl.,以全鱼入药。

6 生境分布

长江、闽江、珠江流域以及海南岛等地。

7 功能主治

补益,杀虫。主治妇女赤白带下,肺结核等。

8 附方

治结核发热:鳗鲡1条,贝母、百合、茅根各3钱,百部2钱,水煎服,日服2次。

治赤白带下:鳗鲡1条,芡实5钱,莲肉5钱,白果3钱,当归2钱,水煎服,日服2次。

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