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仁斋直指》卷二十一:蔓荆子散
2.1 处方
蔓荆子 赤芍药 生地黄 桑白皮 甘菊花 赤茯苓 川升麻 麦门冬(去心)木通 前胡 炙甘草各等分
2.2 制法
上药锉散。
2.3 功能主治
2.4 蔓荆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至150毫升,食后服。
2.5 摘录
《仁斋直指》卷二十一
3 《医方类聚》卷六十七引《神巧万全方》:蔓荆子散
3.1 处方
蔓荆子1两,防风1两,独活1两,黑参1两,栀子仁1两,车前子1两,黄芩1两,甘菊花1两,甘草(炙)1两,秦皮1两,地肤子1两,细辛1两半。
3.2 制法
上为末。
3.3 功能主治
3.4 蔓荆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3.5 摘录
《医方类聚》卷六十七引《神巧万全方》
4 《圣惠》卷二十二:蔓荆子散
4.1 处方
蔓荆子3分,赤箭半两,细辛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地骨皮半两,石膏1两,黄芩3分,防风3分(去芦头),羚羊角屑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芎3分,茯神3分,甘菊花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
4.2 制法
上为粗散。
4.3 功能主治
风头旋,晕闷,起则欲倒。
4.4 蔓荆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5 注意
4.6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二
5 《直指》卷二十一:蔓荆子散
5.1 蔓荆子散的别名
5.2 处方
川升麻、木通、赤芍药、桑白皮(炒)、麦门冬(去心)、生地黄、前胡、甘菊、赤茯苓、蔓荆子、甘草(炙)各等分。
5.3 制法
上锉散。
5.4 功能主治
内热,耳出脓汁。
5.5 蔓荆子散的用法用量
蔓荆子汤(《准绳·幼科》卷三)。
5.6 摘录
《直指》卷二十一
6 《幼幼集成》卷四
6.1 方名
蔓荆子散
6.2 组成
蔓荆子1钱,粉干葛1钱,赤芍药1钱,信前胡1钱,桑白皮1钱,淮木通1钱,怀生地1钱,杭麦冬1钱,赤茯苓1钱,绿升麻5分,小甘草5分。
6.3 主治
6.4 蔓荆子散的用法用量
7 《圣惠》卷三十
7.1 方名
蔓荆子散
7.2 组成
蔓荆子1两,酸枣仁1两(微炒),防风1两(去芦头),百合2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桂心1两,薏苡仁2两半,木通1两半(锉),牵牛子3两(微炒)。
7.3 主治
7.4 蔓荆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8 《圣惠》卷三十四
8.1 方名
蔓荆子散
8.2 组成
蔓荆子1两,生干地黄1两,地骨皮1两,角蒿1两,郁李根皮2两。
8.3 主治
8.4 蔓荆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半两,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热含冷吐。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9 《圣惠》卷六十九
9.1 方名
蔓荆子散
9.2 组成
蔓荆子3分,防风3分(去芦头),羌治3分,芎2分,羚羊角屑3分,细辛半两,枳壳2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菊花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白芷半两,藁本半两,石膏2两,赤茯苓3分,旋覆花3两,麻黄3分(去根节),荆芥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9.3 主治
9.4 蔓荆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古籍中的蔓荆子散
- 《外科大成》:[卷三分治部下(小疵)]耳部
丹皮、石菖蒲。及地黄丸滋补之。由手少阳风热者。蔓荆子散、交感丹清之。若小儿胎热。或洗浴入水。作痛生脓...
- 《金匮翼》:[卷五耳病统论]脓耳耵耳
,随脉入耳,聚热不散,脓汁时出,谓之脓耳。治宜蔓荆子散,外用石膏、明矾、黄丹、真蚌粉、龙骨、麝香等分...
- 《明医指掌》:[卷八杂科]耳证五
,滚痰丸。(方见痰证。)内热耳聋,桃花散塞之,蔓荆子散内服。桃花散治耳中出脓。枯矾(一钱)干胭脂(一...
- 《古今医彻》:[卷之三杂症]耳病
聋。柴胡聪耳汤。一上焦热。耳鸣而聋。及出脓汁。蔓荆子散。耳痛生疮。黍粘子汤一停耳。耳中有脓。用桑螵蛸...
- 《推拿抉微》:[第四集·治疗法]耳病证治
而为脓,或为清汁。亦有因沐浴水中灌为聋者。内服蔓荆子散,外用龙骨散搽之。耳珠前后生疮,浸淫不愈者,名...
- 更多古籍中的蔓荆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