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1.《雷公炮炙论》:凡使芒硝,先以水飞过,角五重纸滴过去脚,于铛中干之,方入乳钵研如粉,任用。
2.陶弘景:按《神农本经》无芒硝,只有消石名芒消尔。后名医别载此说,其疗与消石正同,疑此即是消石。旧出宁州,黄白粒大,味极辛苦。顷来宁州道断都绝。今医家多用煮炼作者,色全白,粒细而味不甚烈,此云生于朴消,则作者亦好。
3 拼音名
Mánɡ Xiāo
4 英文名
Mirabilite, Natrii Sulfas
5 芒消的别名
盆消、芒硝、马牙消、英消
6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rabilite
7 原形态
晶体结构属斜晶系。晶体呈短柱状或针状,有时为板条状或似水晶的假六方棱柱状。集合体通常为致密或疏松的块体,或呈皮壳、被膜或盐华。无色透明,多为白色及带浅黄、灰白或绿、蓝等色调,含有机质者发黑。条痕白色。半透明至近透明,新鲜断面玻璃光泽,风化面无光泽;致密集合体表面不平呈蜡状、油脂状光泽。一组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硬度1.5-2。性脆,易碎为粉末状。纯者溶于水。在干、热条件下风化失水转化为白色粉末状无水芒硝。强烧之火焰为黄色钠盐,经常含共存矿物组分;主要为钙、镁、钾的硫、硝酸盐及卤化物(如石膏、钙芒硝、泻利盐、石盐、钠硝石)以及粘土矿物等。
8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产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较潮湿的山洞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天津、山西、陕西、青海、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9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针状、粒状集合体,呈为棱柱状、不规则块片状或颗粒状。无色、类白色,透明;具玻璃样光泽。露置空气中表面渐风化成一层白色粉末(无水芒硝)。体轻,质脆,易碎。气无。断面不整齐。味咸微苦、凉。极易溶于水,并能溶于甘剂。以条块状结晶、无色、透明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多呈板状或板条状;薄片中无色透明;折光率Np=1.394,Ng=1.398,负突起很低。最高干涉色为Ⅰ级黄;斜消光,消光角:Ng∧C≈31°。二轴晶;负旋旋旋旋光性。
品质标志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硫酸钠(NaSO4)不得少于99.0%。(2)杂质含量限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芒硝“检查”项规定:①铁盐与锌盐:取本品5g,加水20ml溶解后,加硝酸2滴,煮沸5min,再滴加氢氧化钠试液中和,分别加稀盐酸、亚铁氰化钾试液各1ml与适量水使成50ml,摇匀,放置10min,不得发生浑浊或显蓝色。②镁盐:本品水溶液(1→20),加氨试液与磷酸氢二钠试液各1ml,5min内,不得发生浑浊。③干燥失重: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应为51.0%-57.0%。④本品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⑤本品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10 化学成份
1.主要含硫酸钠(Na2SO4·10H2O)。
3.芒消在大气中容易失去水,故表面常呈白粉状;此种风化的芒消,其硫酸钠含率可超过44.1%。
11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芒消系含有杂质的硫酸钠,玄明粉则系纯粹的硫酸钠,内服后其硫酸离子不易被肠粘膜吸收,存留肠内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盐类对肠粘膜也有化学刺激作用,但并不损害肠粘膜。过浓的溶液到达十二指肠时,可引起幽门痉挛,从而延迟全部药物从胃中排空,同时可将组织中的水分吸入肠管,故服时应饮大量的水以稀释之。服后4-6小时发生下泻作用,排出流体粪便。如用以治疗组织水肿,需少饮水。
2.其他作用:2.1.减轻阑尾炎症:实验性阑尾炎和阑尾穿孔的家兔,腹部外敷大黄、芒消、大蒜加适量食醋的糊剂,对阑尾及脾脏的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其增生现象与吞噬能力有所增强,阑尾炎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2.2.引起肠道神经反射:正常家兔右下腹部外敷大蒜芒消糊剂,局部皮肤有发热、发红、起水疱等刺激症状,小肠及阑尾、袋状结肠运动增强;用1%普鲁卡因局部环封后,肠管运动则见减弱。因此,其作用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的。由于蠕动增强,血流供应丰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加强,从而调动了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
2.3.消肿止痛:感染性创伤用10-25%硫酸钠溶液外敷,可以加快淋巴生成,有消肿和止痛的作用。
2.4.利尿:4.3%硫酸钠无菌溶液静脉滴入可作为利尿剂以治疗无尿症和尿毒症。
12 鉴别
(1)取本品水溶液,加醋酸氧铀锌试液,即发生黄色沉淀。(检查钠盐)(2)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本品粉末,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检查钠盐)(3)取本品水溶液,加殷化钡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检查硫酸盐)
13 炮制
1.取天然产的芒硝,用热水溶解,过滤,放冷即析出结晶,通称朴硝。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内加水煮透后,加入朴硝共煮,至完全溶化,取出过滤或澄清后取上层液,放冷,待析出结晶,干燥后即为芒硝(每朴硝100斤,用萝卜10-20斤)。
2.也有取天然产的芒硝,经煮炼、过滤,冷却后,取上层的结晶为芒硝,下层的结晶为朴硝。
14 性味
辛苦咸;寒
15 归经
16 功能主治
软坚泻下;清热除湿;破血通经;消肿疗疮。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障翳;丹毒;痈肿
17 芒消的用法用量
内服:溶入汤剂,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细点眼或水化涂洗。
18 注意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2.《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19 各家论述
1.成无己:《内经》云,咸味下泄为阴。又云,咸以软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故张仲景大陷胸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用芒硝以软坚去实热。结不至坚者,不可用也。
2.《汤液本草》:《本经》谓芒硝利小便而堕胎。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以大黄引之,直入大肠,润燥软坚泻热,子母俱安。《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之谓欤。以在下言之,则便溺俱阴,以前后言之,则前气后血,以肾言之,总主大小便难,溺涩秘结,俱为水少。《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故用芒硝大黄,相须为使也。
20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用到中药芒消的方剂
- 芒消汤
ng《千金翼》卷十九:芒消汤:处方:木防已1两半,白术1两半,鬼臼1两半,芒消2两,芍药2两,当归2...
- 芒消散
n《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五七:芒消散:处方:芒消半两,蒲黄半两,芎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鬼箭...
- 木防己加茯苓芒消汤
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消汤、防己加茯苓芒消汤组成:木防己2两,桂枝2两,人参4两,芒消3合,茯苓4两。...
- 承气汤
同捣烂,焙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1两半。制法:上除芒消外,并为粗末。功能主治:刚...
- 黄芩汤
心)1两,黄连(去须)3分,大黄(锉,炒)3分,芒消(研)3分,甘草(炙,锉)3分,厚朴(去粗皮,生...
- 更多用到中药芒消的方剂
用到中药芒消的中成药
- 海蛤散
海蛤散组成:海蛤1两,滑石1两,甘草1两(炙),芒消半两。主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者。...
- 愈风丹
子大。《证治宝鉴》卷一:方名:愈风丹组成:大黄、芒消、荆芥、麻黄、栀子、赤芍、连翘、甘草、桔梗、川芎...
- 防风通圣散
治疗以防风通圣散作为基本方,无大便秘结,去大黄、芒消;无小便黄赤,去山栀、滑石;头昏眼花者,加菊花。...
- 蚕茧眼药
皮)10两,铜绿10两,蕤仁10两,白矾10两,芒消10两。功效:散风明目,消肿退蒙。主治:风火眼疾...
- 清胃丸
石8钱,槟榔3钱,白芷2钱,川芎2钱,木通3钱,芒消3钱。功效:清胃肠实热,通二便秘结。主治:头痛目...
- 更多用到中药芒消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芒消
- 《婴儿论》:辨初生脉证并治第一
灼所致。宜火炭母汤。火炭母汤方火炭母(一钱)大黄芒消(各三分)桔梗(五分)甘草(二分)上五味。以水一...
- 《婴儿论》:辨寒热脉证并治第二
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方大黄(一钱)甘草(五分)芒消(五分)上三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
- 《杂病广要》:[身体类]疠
为末,用枫油入药搅匀,每服一钱,酒下。如便闭,加芒消为末,隔汤煮。内热者,柿饼汤下。内寒者,花椒汤下...
- 《专治麻痧初编》:[卷四陈氏飞霞删润万氏原本]麻疹证治
凉膈散治麻毒深重,里气不通,而应出不出。锦大黄白芒消净连翘黑栀仁南薄荷淡竹叶甘草梢水煎去渣,加生蜜三...
- 《杂病广要》:[脏腑类]霍乱
方。巴豆(一百枚熬令熟去皮心)干姜(三两,崔氏以芒消五两代,与《千金》同。)大黄(五两)上药先捣干姜...
- 更多古籍中的芒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