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

目录

1 拼音

mǎ dōu líng

2 英文参考

Aristolochia contorta, fructus aristolochiae, radix aristolochiae[朗道汉英字典]

aristolochiae,fruct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uctus Aristolochi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tohmanspipe frui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马兜铃

马兜铃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1]。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或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实[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ructus Aristoloch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dutohmanspipe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葫芦罐、臭铃铛、水马香果[2]

水马香果、三角草秋木香罐。

7 来源及产地

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 debilisSieb.et Zucc.的果实。主产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陕西等地。[2]

8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无毛,有香气。茎细长,扭曲,有棱。叶三角状狭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8cm宽2~4cm,中部以上渐狭窄,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心形,两侧具圆的耳片。花单生于叶腋,花被斜喇叭状,长3~4cm,基部膨大成球形,中间收缩成管状,缘部卵状披针形,全缘,上部暗紫色,下部绿色。蒴果近球形。花期7~8月,果期10月。

9 生境

生于路旁、沟边阴湿处及山坡丛林中。

10 采制

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11 性状

蒴果广卵形或长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果梗,裂为6条。果实6室,易裂为6瓣,每室种子多数。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横向脉纹。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12 性味归经

苦、微辛,寒。入肺、大肠经。[2]

13 功能主治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治肺热咳喘,咯血失音,痔疮肿痛,水肿。[2]

14 用法用量

煎服:4.5~9g[2]

15 化学成分

马兜铃果实含马兜铃酸及马兜铃次酸(Aristolochinic acid)等[2]

果实及种子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马兜铃次酸(aristolochinic acid)、木兰碱(magnoflorine)、青木香酸(debilic acid)等。

16 药理作用

煎剂口服对麻醉兔有弱的祛痰作用;对离体豚鼠支气管有一定的解痉作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菌作用。马兜铃次酸能抗动物肿瘤及增强免疫作用。[2]

17 马兜铃药典标准

17.1 品名

马兜铃

Madouling

ARISTOLOCHIAE FRUCTUS

17.2 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Bge.或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17.3 性状

本品呈卵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较密的横向脉纹。果实分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l0mm,宽8~12mm,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17.4 鉴别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兜铃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马兜铃酸Ⅰ对照品[3],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水一甲酸(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17.5 马兜铃饮片

17.5.1 炮制

17.5.1.1 马兜铃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17.5.1.2 蜜马兜铃

取净马兜铃,搓碎,照蜜炙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D)炒至不粘手。

17.5.2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肺、大肠经。

17.5.3 功能与主治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咳喘,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17.5.4 用法与用量

3~9g。

17.5.5 注意

本品含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17.5.6 贮藏

置干燥处。

17.6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国家药典委员会.关于勘误《中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内容的通知(国药典综发〔2010〕246号).2010-09-2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