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是针刺头部某些特定的刺激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据古代医籍记载,头部腧穴主要治疗颅脑疾患,如中风、癫狂、眩晕、头痛等。近年,由于耳针疗法的广泛应用,有人注意探讨头皮与全身的关系,并根据头皮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空间对应关系,提出在头皮上划出若干刺激区,如运动区和感觉区等;也有人根据头部经络与全身的联系,扩大了头部腧穴的应用范围。头皮针疗法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推广使用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头针穴位的定取,各家主张不一,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一种是山西焦顺发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提出;一种是中国针灸学会根据经络学说提出,后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承认。针刺时一般取坐位或卧位。当选定施术部位后,行常规消毒,用26~28号1至2寸长的毫针进行针刺。针刺方向有直刺与横刺之分。横刺一针透2~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必要时还可采用埋针法,用胶布固定针柄,埋1~3日再起针。在操作过程中,应消毒严格并防止出血。婴儿由于颅骨骨缝合部的骨化不全,不宜采用头皮针。[3]
3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24.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7.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9.
有颅针疗法作用的穴位
- 耳穴
手术。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针麻的外科手术,尤以颅脑、五官、颈、胸部手术为宜。通常按心藏神,肺主皮...
- 三焦募
经外奇穴名·三焦募:三焦募为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腰部,第一、二腰椎棘突之间旁开各1寸。...
- 胃募
。经外奇穴名·胃募:胃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下间旁开1寸处,左右计...
- 贲门
计2穴。主治病症:耳穴·贲门主治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等。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等进行刺激。...
- 骨空
,鼻旁窦炎,胆道蛔虫症,三叉神经痛等,是眼科手术针麻常用穴之一。别名:面鼽、骨空出处:《针灸甲乙经...
- 更多有颅针疗法作用的穴位
有颅针疗法作用的方剂
- 小麦粥
拼音:xiǎomàizhōu《药粥疗法》引《饮食辨录》:方名:小麦粥组成:小麦30-60g,粳米10...
- 镇肝熄风汤
制有下列3种学说:①传统血管学说,认为先兆症状与颅内血管收缩有关,随后颅内、颅外血管扩张导致头痛。...
- 黄芪桂枝五物汤
遗症,主要指偏身瘫痪。脑栓塞是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
- 药茶
用决明子茶健身延年的经验得传播。周潜川《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收列了多种药茶处方。近年来,...
- 五苓散
药利水渗湿。本方用法有“多饮暖水,汗出愈”,此乃针对太阳之表邪未解而言,其目的在于以水热之气,助人...
- 更多有颅针疗法作用的方剂
有颅针疗法作用的中成药
- 黄芪注射液
芎嗪。2.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对照组112例,用常规疗法;治疗组130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
- 参附注射液
功能状态,因而可用于久病所致周身功能衰竭者的支持疗法。参附注射液在急救治疗厥脱证(休克)、充血性心力...
- 五苓散
药利水渗湿。本方用法有“多饮暖水,汗出愈”,此乃针对太阳之表邪未解而言,其目的在于以水热之气,助人...
- 川芎嗪
1.37天,多数患者几个月至一两年不复发。21.颅脑外伤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26例获...
- 青黛散
堂方》卷三之青黛散:方名:青黛散组成:猬刺、束棘针(枣树上黄直棘针)、香白芷、青黛(研)各等分。主...
- 更多有颅针疗法作用的中成药
颅针疗法相关药物
- 磷酸可待因片
表现为:头晕、嗜睡、不平静、精神错乱、瞳孔缩小如针尖、癫痫、低血压、心率过缓、呼吸微弱、神志不清等...
- 磷酸可待因糖浆
表现为:头晕、嗜睡、不平静、精神错乱、瞳孔缩小如针尖、癫痫、低血压、心率过缓、呼吸微弱、神志不清等...
- 注射用胶原酶
者侧卧,从脊柱后侧旁进针,在X光电视屏幕透视下,针沿腰椎横突插入L4-L5或L5-S1的椎间孔内硬...
- 非诺贝特缓释胶囊
较高,因此不考虑使用血液透析。如果发生,应该采取针对症的支持治疗。【规格】0.25g【贮藏】遮光,...
- 泛影葡胺注射液
大量颗粒从橡胶塞脱落进入溶液。推荐选用长穿刺套管针穿刺橡胶塞并抽吸对比剂,针径不得超过18G(针管...
- 更多颅针疗法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颅针疗法
-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十七产难门]催生方论第三
》、崔氏、《集验》同。横产、逆产二条,其理虽别,疗法盖同。可以意量,逐善参用也。《妇人大全良方》南宋...
- 《普济方·针灸》:[卷十六针灸门]目病
婴方)。灸乳白。在耳后入发一寸。治小儿耳聋。穴颅囟针牙疼(出幼幼新书)。针随左右边疼。在手大指次指...
- 《针灸大全》:[卷之三周身折量法]侧头部左右二十六穴
耳上三寸天冲居。率谷耳上一寸半,一寸之中审端的,颅囟耳后青络脉,脉耳本后边中,鸡足青脉上相逢,完骨...
- 《医学纲目》:[卷之八·阴阳脏腑部]穴法下
分,足太阳督脉之会。禁不可针,针即发狂,宜灸七壮至三七壮。上星一穴,在额颅上鼻直中,入发际一寸陷中容...
- 《普济方·针灸》:[卷十一针灸门]鼻塞不利
古今本不同耶。治恶风鼻不利。穴厉兑主不知香臭。穴水沟《普济方·针灸》明·永乐四年朱梓公元1406年...
- 更多古籍中的颅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