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陆渊雷
摘要:陆渊雷近现代医家(1894-1955年)。字彭年,江苏川沙县人。自幼聪颖,攻习经学、小学、天文、历算,于医学亦多所涉猎,尝师事恽铁樵,并协助其举办函授学校,又执教于上海多所中医院校。后又与徐衡之、章次公等人创办上海国医学校,任教务长。后又任学术整理委员,并创刊《中医新生命》及“遥从”(即函授)部。1949年后,又历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顾问、中医学会主任委员等。陆氏在学术上参汇中西两种医学,为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之代表人物之一,以中西汇通之观点研究《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著有《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常以现代西医之观点解释中医传统观点,有时对古代医经持否定观点,招致甚多非议。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09/1/6 15:39:03 294字 ]
相关词条:
- 陆渊雷
拼音:lùyuānléi陆渊雷近现代医家(1894-1955年)。字彭年,江苏川沙县人。自幼聪颖,攻习经学、小学、天文、历算,于医学亦多所涉猎,尝师事恽铁樵,并协助其举办函授学校,又执教于上海多所中医院校。后又与徐衡之、章次公等人创办上海国医学校,任教务长。后又任学术整理委员,并创刊《中医新生命》及“遥从”(即函授)部。1949年后,又历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顾问、中医学会主任委员等。陆氏在学术上参...
- 金匮要略今释
拼音:《jīnkuìyàoluèjīnshì》《金匮要略今释》金匮著作。八卷。陆渊雷撰于1934年。陆氏综合《金匮要略》的历代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金匮要略》原文予以分析归纳和诠注,并试图融会中西医学说。1949年后有排印本。...
- 伤寒论今释
拼音:shānghánlùnjīnshì英文:《伤寒论今释》为伤寒著作。八卷。陆渊雷撰于1930年。陆氏综合前人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浅析的理论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选注精要。作者对仲景原著中的某些条文,试图用近代医学科学理论加以融会,但因思想方法局限,掌握西医知识亦有限,故难免有其片面不足之处。建国后有排印本。...
- 任应秋
拼音:rènyìngqiū英文:任应秋(1914~1984)字鸿滨。四川江津人,对《十三经》皆有较深造诣,17从师学医,曾于上海国医学校就读,侍诊陆渊雷等名家。20世纪50年代后相继任重庆中医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评议组组长。热心中医教育。编撰有《中国医学史略》、《伤寒论评译》、《金匮要略语译》、《内经十讲》、《中医基础理论六讲》、《任应秋论医集》、《中医各家...
- 中医妇科学
,如沈尧封的《女科辑要》、沈金鳌的《妇科玉女》以及《竹林女科》、《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等,都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清末以来的近百年间,由于受中西汇通浪潮的影响,唐容川、张锡纯、陆渊雷等人的著作中有关妇科的论述,均引用了一些新说。此外,严鸿志的《女科精华》、恽铁樵的《妇科大略》、秦伯未的《妇科学》、蒲辅周的《中医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时逸人的《中国妇科病学》等,均有一得之见。解...
- 伤寒论学
天来、柯韵伯、尤在泾诸家,或循原书加以阐解,或本仲景故说而间附后世类方,或以法类证,或以方类证,见仁见智,均对仲景学说有所昌明,尤其清代《医宗金鉴》各科备齐。民国元年之后之恽铁樵《伤寒本辑义按》、陆渊雷《伤寒今释》,衷中参西,颇多发挥。伤寒论学的学术特点:伤寒论学的基本学术特点在于:(1)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理论研究。如以六经为纲,对辨证论治理论框架的构筑;编次整理,突出六经辨证的框架;类证辨析,...
- 甘草粉蜜汤
粥,温服200毫升。愈即止。使用注意:方中之“粉”,后世医家赵以德、徐忠可、尤在泾、黄坤载、曹颖甫都作“铅粉”;《备急千金要方》作“粱米粉”;《外台秘要》作“白粱粉”;《杨氏家藏方》作“绿豆粉”;陆渊雷、黄树曾作“米粉”。“铅粉”能杀虫,但有毒,用之宜慎;“粱米粉”、“米粉”等,为日常食品,配甘草、蜂蜜为甘平安胃之剂,甘缓安蛔止痛,亦可作治疗用。此处以用米粉为宜。关于本方中的"粉",过去有两种解...
- 陈健民
明确、指标客观可靠、治疗简明有效。另对医学哲学、医学史有所研究,“略论晋唐时期医学家的哲学观”刊登于《复旦学报》1985年第6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哲学史》月刊所选汇。对近代名中医陆渊雷生平及学术思想研究发表论文数篇。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教学秘书10余年,对教研室建设呕尽心血,面对西医院校学生、西学中医师课堂教学甚获好评。主编教材《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针灸学》等5种...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