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

目录

1 拼音

lú sǔn

2 英文参考

asparagus[朗道汉英字典]

Asparagus officinalis 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mmon reed sh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cumen Asparagi (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sparagu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芦笋

芦笋为中药名,出《本草图经》。是百合科植物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的嫩茎[1]

4 拉丁名

Cacumen Asparagi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asparagus (《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芦笋的别名

芦笋又称露笋、石刁柏、芦尖、龙须菜

笋尖[2]

7 来源

芦笋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L.) Trin的嫩苗[2]

8 性味归经

芦笋味甘,性寒[2]

9 芦笋的功效与主治

芦笋具有清肺止渴,利水通淋的功效[2]。治热病口渴,肺痈,肺痿,淋病,小便不利,解鱼毒[2]。煎服:30~60g[2]

10 芦笋的化学成分

芦笋含香草酫、天门冬酰胺[2]

11 芦笋的食用价值

芦笋的食用部位是其幼嫩茎。它是春季自地下茎抽出的,茎嫩肥大,顶芽圆,鳞片紧密,出土前采收的色白柔嫩,称为白芦笋;幼茎见光后呈绿色,称为绿芦笋。

白芦笋多制罐头,绿芦笋供鲜食。

芦笋质地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蔬菜。但芦笋并非芦苇的嫩芽,而是因其状如春笋而得名。

芦笋原产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及原苏联高加索、伏尔加河和额尔齐斯河泛滥区,西伯利亚和中国黑龙江沿岸亦有野生种,我国各地均有少量栽培。

由于芦笋肉质洁白细嫩,口味香郁,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无脂肪,清鲜爽口,因而盛行世界各国,欧美国家的高级宴会上,常见此菜。

11.1 芦笋的选购

芦笋的品质要求:以鲜嫩整条,长12~16厘米,粗1.2~3.8厘米,呈白色,尖端紧密,无空心、无开裂、无泥沙者质佳。

11.2 芦笋的营养成分

芦笋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7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76.5克、粗纤维10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2毫克、维生素C 20毫克、维生素E 26.5毫克、尼克酸2毫克,还含有钙、磷、铁等十几种矿物质和谷氨酸、天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3]

11.3 芦笋的营养价值

芦笋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膳食纤维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西方,芦笋被誉为“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

现代营养学分析,芦笋蛋白质组成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比例恰当,无机盐元素中有较多的硒、钼、镁、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大量以天门冬酰胺为主体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和天门冬氮酸。

经常食用对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疲劳症、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芦笋对心血管病、血管硬化、肾炎、胆结石、肝功能障碍和肥胖均有益。

同时芦笋所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优于普通蔬菜。营养学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认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用芦笋治淋巴腺癌、膀胱癌、肺癌肾结石和皮肤癌有极好的疗效。对其它癌症、白血症等,也有很好效果。

国际癌症病友协会研究认为,芦笋可以使细胞生长正常化,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辅助治疗肿瘤疾患时应保证每天食用才能有效。

11.4 适合吃芦笋的人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芦笋。

因芦笋含有少量嘌呤,痛风病人不宜多食。

11.5 芦笋的食疗功效

芦笋具有较好的药用功效,常食用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和血管硬化、胆结石及肝功能障碍等[3]

芦笋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芦笋有清热解毒,生津利水的功效。

11.6 与芦笋相克的中药

《食鉴本草》记载:“芦笋,忌巴豆”。

11.7 芦笋的食用建议

1. 芦笋虽好,但不宜生吃,也不宜存放1周以上才吃,而且应低温避光保存。

2. 芦笋中的叶酸很容易被破坏,所以若用来补充叶酸应避免高温烹煮,最佳的食用方法是用微波炉小功率热熟。

11.8 芦笋的推荐食用量

每餐50克

12 《*辞典》:芦笋

12.1 出处

《本草图经》

12.2 拼音名

Lú Sǔn

12.3 别名

芦尖(《要药分剂》)。

12.4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苗。春、夏挖取。

12.5 性味

①《本草图经》:"味小苦。"

②《日用本草》:"味甘,寒,无毒。"

12.6 功能主治

治热病口渴,淋病,小便不利。

①《日用本草》:"治膈寒客热;止渴,利小便,解诸鱼之毒。"

②《本草纲目》:"解诸肉毒。"

③《玉楸药解》:"清肺止渴,利水通淋。"

12.7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12.8 注意

宁原《食鉴本草》:"忌巴豆。"

12.9 摘录

《*辞典》

13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1.
  3. ^ [3] 高崇新等编著.养生保健汤茶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7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