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Lushi Runzi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2160-96
2.3 处方
大黄(酒制) 400g 陈皮 50g 前胡 50g 山楂 50g 天花粉 50g 白术(炒) 50g 半夏(制) 50g 枳实(炒) 50g 槟榔 50g 六神曲(炒) 200g
2.4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 200g,捣碎,加水适量 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微辛。
2.6 鉴别
取本品 1g,研碎,加甲醇20ml,浸渍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 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2次, 每次10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 药材0. 4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 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 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置 氨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9g,一日2次。
2.10 贮藏
密闭,防潮。
古籍中的陆氏润字丸
- 《重订广温热论》:[第一卷温热总论]论温热即是伏火(添加)
或枳实导滞丸等,缓化而行;重者合神芎导水丸或陆氏润字丸等,磨荡而行。设使大剂攻下,走而不守,则必宿...
- 《重订广温热论》:[第一卷温热总论]温热遗症疗法(添加)
是也。大黄饮子最妙,三黄枳术丸、枳实导滞丸、陆氏润字丸等,亦可酌用,虚闭有二∶一阴虚,一阳虚也。凡...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二章·调理诸法]第二节·瘥后药物调理法
此症惟伏暑晚发最多。多属肠胃积热。雪羹汤送服陆氏润字丸、最妙。(二十)瘥后疼痛热病失治于前。热流下...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一节·夹食伤寒
四滴、和匀、同冲。)在肠宜下者。栀朴枳实汤合陆氏润字丸为主。(汤方焦山栀三钱、川朴、枳实各钱半、丸...
-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攻里法
实导滞丸(脾胃论方)、朴黄丸(医学心悟方)、陆氏润字丸(陆养愚三世医验方)之类。瘀血化火宜通下,如...
- 更多古籍中的陆氏润字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