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国中草药汇编》:轮叶棘豆
2.1 拼音名
Lún Yè Jí Dòu
2.2 轮叶棘豆的别名
打夏
2.3 来源
豆科棘豆属植物轮叶棘豆Oxytropis chiliophylla Royle的全草。7~9月采集全草,洗净切段,晒干。
2.4 性味
苦,寒。有小毒。
2.5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止泻镇痛。用于创伤出血,疮疖肿痛,肠炎腹泻;外用可消肿止痛,止血。
2.6 轮叶棘豆的用法用量
1~3钱。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轮叶棘豆
3.1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3.2 拼音名
Lún Yè Jí Dòu
3.3 英文名
all-grass of Whorlleaf Crazyweed
3.4 轮叶棘豆的别名
打夏。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轮叶棘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ytropis chiliophylla Royle
采收和储藏:7-9月采集全草,洗净,切段,晒干。
3.6 原形态
轮叶棘豆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0-15cm。茎极短缩,长约2-3cm,基部被宿存的托叶和叶柄所包。叶长4-5cm;托叶披针形,膜质,密被淡黄色长柔毛和腺点;叶柄与叶轴疏被长柔毛和腺点;小叶多数,轮生,卵形或长圆形,长2-3cm宽约1mm,边缘内卷,两面密被短柔毛和腺点。花3-6朵排成总状花序;总花梗短于叶,密被长柔毛和腺点;苞片卵形,长约1cm,密生腺点;花萼长约1.4cm密被白色、黑色的长柔毛和腺点,萼齿长及萼管的1/4;花冠紫色,旗长约2.4cm,翼瓣长编印2cm,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先端的喙长约2mm;子房密被绢质长柔毛。荚果镰状长圆形,长约2-3cm,宽5-7mm,被白色或与黑色混杂的长柔毛和疣状腺点。花、果期5-8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500-5200m的山坡碎石地、山顶、山坡草地、河滩、湖盆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3.8 化学成份
全草含钙、钾、钠等无素。
3.9 性味
凉;苦
3.10 归经
心;肝经
3.11 功能主治
止泻;止血;解毒消肿。主肠炎腹泻;创伤出血;疮疖肿痛
3.12 轮叶棘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3.13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轮叶棘豆的方剂
- 麝朱散
1字,朱砂2钱(细研),赤头蜈蚣1条,蝎梢7个,棘岡子7个(须是棘枝上者,炒,焙干,用肉,不用壳)...
- 棘根汁
拼音:jígēnzhī处方:棘根。功能主治:小儿朱田火丹,病1日1夜即成疮,先从背起,渐至偏身如枣...
- 棘刺散
棘刺(烧灰)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菖蒲半两,莎草根(炒)半两,鸡舌香半两,...
- 棘针散
刺散(《圣惠》卷六十四)。方中大豆黄,《圣惠》作“生黑豆叶”。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四引《肘后方》...
- 棘刺丸
拼音:jícìwán《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棘刺丸:处方:棘刺干姜菟丝子各60克天门冬乌头小草防葵...
- 更多用到中药轮叶棘豆的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