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2010年版)

目录

1 拼音

lú nèi jìng mài dòu xuè shuān xíng chéng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0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10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内科专业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6号)印发。

3 发布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内科专业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1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病毒性脑炎、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肌萎缩侧索硬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颈动脉狭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视神经脊髓炎和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等神经内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指导各试点医院制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报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  胡鹏、张文宝

电  话:010-68792200、68792730

二○一○年十二月十日

4 临床路径全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2010年版)

4.1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1.1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CD-10:I67.6)。

4.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2.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神经功能缺损。

3.头颅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提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头颅MRV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DSA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

4.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常规、生化检查能排除其他疾病。

5.排除良性颅内压增高等。

4.1.3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抗血栓治疗:

(1)抗凝: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

(2)溶栓:尿激酶或r-TPA。

2.病因治疗:针对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两类疾病进行治疗。

3.对症治疗:

(1)降低颅内压。

(2)控制体温。

(3)防治癫痫。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治疗感染。

(6)营养支持。

4.1.4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周。

4.1.5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7.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疾病编码。

2.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3.无严重脑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和伴发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外伤等)。

4.1.6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抗“O”、纤维蛋白原水平;

(3)心电图、X线胸片;

(4)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等检查;

(5)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头颅MRI和CTV/MRV。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肿瘤全项、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蛋白C、蛋白S、抗心磷脂抗体、全脑血管造影(DSA)。

4.1.7 (七)选择用药。

1.尿激酶或r-TPA等溶栓药物(急性起病,病程相对较短患者)。

2.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等。

3.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颅内压增高患者)。

4.对症治疗药物:

(1)有癫痫发作者抗痫药物治疗。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4.1.8 (八)出院标准。

1.病情平稳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有所好转。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4.1.9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原发疾病或并发症使病情危重,需转入ICU治疗。

2.住院期间感染(颅内或颅外)加重,需进一步抗感染治疗,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3.颅内压难以控制并有引起脑疝可能者需请神经外科协助诊治。

4.并发症加重者须进一步治疗,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2 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CD-10:I67.6)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4周

时间

住院第1天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善辅助检查

□ 评估既往辅助检查结果,必要时复查

□ 初步确定治疗方案

□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等病历书写

□ 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签署病重通知、腰穿检查的知情同意书

□ 必要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变化及预后

长期医嘱:

□ 神经科护理常规

□ 一/二级护理

□ 用药依据病情下达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肿瘤全项、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抗“O”、纤维蛋白原水平

□ 心电图、X线胸片

□ 腰穿:压力、脑脊液常规、生化、病原学等检查

□ 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头MRI及CTV/MRV、全脑血管造影(DSA)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及护理评估

□ 正确执行医嘱

□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5天

住院第6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书写病程记录

□ 继续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

□ 复查患者抽血项目中异常的检查

□ 三级医师查房

□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和检查项目

□ 完成三级医师查房记录

□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及相关检查结果

□ 相关科室会诊

□ 病情稳定者请康复科评估,并制定康复计划

□ 上级医师查房

□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和检查项目

□ 神经科查体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及相关检查结果

□ 相关科室会诊

□ 康复治疗

长期医嘱:

□ 神经科护理常规

□ 一/二级护理

□ 既往基础用药

□ 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

临时医嘱:

□ 必要时复查异常的检查

□ 如果使用华法令,每日测INR,若使用普通肝素,每日监测APTT

□ 根据特殊病史选择相应检查

□ 相关科室会诊

长期医嘱:

□ 神经科护理常规

□ 一/二级护理

□ 既往基础用药

□ 抗凝药物

临时医嘱:

□ 必要时复查异常的检查

□ 如果使用华法令,每日测INR,若使用普通肝素,每日监测APTT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 神经科护理常规

□ 一/二级护理

□ 既往基础用药

□ 抗凝药物

临时医嘱:

□ 必要时复查异常的检查

□ 如果使用华法令,每日测INR,若使用普通肝素,每日监测APTT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主要

护理

工作

□ 观察病情变化同前

□ 按时评估病情,相应护理措施到位

□ 观察病情变化同前

□ 按时评估病情,相应护理措施到位

□ 观察病情变化同前

□ 按时评估病情,相应护理措施到位

病情

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住院第7–12天

住院第13–27天

住院第28天

(出院日)

□ 三级医师查房

□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和检查项目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及相关检查结果

□ 相关科室会诊

□ 复查结果异常的化验检查

□ 康复治疗

□ 主管医师查房、了解患者治疗反应

□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明天出院

□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 再次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出院后注意事项

□ 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 告知患者定期随访

长期医嘱:

□ 神经科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

□ 既往基础用药

□ 抗凝药物

临时医嘱:

□ 必要时复查异常的检查

□ 如果使用华法令,定期测INR,若使用普通肝素,定期测APTT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 神经科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

□ 既往基础用药

□ 抗凝药物

临时医嘱:

□ 通知明日出院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 观察病情变化同前

□ 按时评估病情,相应护理措施到位

□ 观察病情变化同前

□ 按时评估病情,相应护理措施到位

□ 出院带药服用指导

□ 告知复诊时间和地点

□ 交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嘱其定期门诊复诊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5 临床路径下载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oc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