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

目录

1 拼音

lú nèi jìng mài dòu hé jìng mài xuè shuān xíng chéng

2 注解

脑循环(供应脑的血管系统)有供应血液的脑动脉系统和回流血液的静脉系统,脑的静脉系统主要包括脑静脉及其汇入的静脉窦。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分为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两种,按病变的性质可分为非炎症性和炎症性两类,炎症性又称作化脓性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窦炎。常起病于消耗性疾病、脑外伤、产褥期、血液病、心脏病、眼鼻颜面部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之后。各年龄性别均有,婴、幼儿、老年体弱、产后妇女、慢性病体弱患者易发。

3 临床表现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有眼鼻颜面部感染、脑膜炎、败血症、消耗性疾病、脑外伤、产褥期、血液病、心脏病等原发病病史及临床症状体征。

2.全身性症状:不规则发热寒战、全身酸痛、萎靡乏力、消瘦等。

3.颅内高压症状:部分病人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引起致命性的脑疝的危险。

4.根据影响不同静脉窦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的综合症状,常见的几种表现如下。

5.海绵窦血栓形成:多继发于眼鼻面部感染,表现眼球突出、眼睑眼眶眶周结膜充血水肿,眼底瘀血水肿,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面部感觉障碍等。

6.横窦与乙状窦血栓形成:多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窦炎,表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同侧眼球外展困难等。

7.上矢状窦血栓形成:颅高压症状、意识障碍突出,可伴癫痫(抽搐等)发作,出现对侧偏瘫、偏侧麻木。

8.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多由静脉窦血栓扩展而来,表现头痛、呕吐、精神异常、部分性癫痫发作(一侧肢体抽搐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

4 诊断依据

1.海绵窦血栓形成:有原发感染病源存在;眼部体征:眼球突出、眼睑球结膜充血水肿,眼底瘀血水肿,眼球突出运动受限,瞳孔散大;面部感觉障碍(上三分之二);有发热、多汗等症状;X线片示蝶骨脊破坏或增生,CT检查可确诊。

2.横窦与乙状窦血栓形成:有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病史或表现;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体征;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同侧眼球外展困难等;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蛋白升高,压颈试验病侧出现阻塞现象;脑血管造影、颅脑CT显示脑回显影增强、白质密度变低,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颅脑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位减影血管造影(DSA)有助确诊。

3.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产褥期妇女(产后1-3个月);婴儿患严重贫血、腹泻、营养不良伴颅内高压症状者,或出现抽搐、瘫痪、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者;排除脑积水、脑蛛网膜炎、脑瘤性散发性脑炎等疾病;脑血管造影、颅脑CT显示脑回显影增强、白质密度变低或有“空三角征”或“绳索征”,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颅脑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位减影血管造影(DISA)有助确诊。

4.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多有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头痛、呕吐、精神异常、部分性癫痫发作(一侧肢体抽搐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突出或加重;脑血管造影、颅脑CT显示脑回显影增强、白质密度变低或有“空三角征”或“绳索征”等表现,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颅脑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位减影血管造影(DSA)有助确诊。

5 治疗原则

1.清除原发病源。

2.抗感染治疗。

3.治疗脑水肿。

4.抗凝治疗。

5.扩容剂。

6.对症治疗及合并症的治疗。

6 用药原则

非炎症性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用药主要遵循治疗脑水肿、抗凝治疗、扩容剂、对症治疗及合并症的治疗原则选择,炎症性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化脓性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窦炎)应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对原发感染和静脉炎进行治疗,原发病的治疗还包括对消耗性疾病、脑外伤、产褥期、血液病、心脏病、眼鼻颜面部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的治疗用药;对于婴幼儿、老年体弱、慢性病体弱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包括免疫球蛋白、人体白蛋白注射液等)。

7 辅助检查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表现复杂,因不同病因、不同类型、不同脑静脉或静脉窦受累而异,诊断往往较困难。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十分重要。血常规检查注意外周血象,多次血培养+药敏试验对炎症性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治疗十分必要;腰穿脑脊液压力、动力学检查、常规生化检查、细菌培养+药敏是鉴别诊断、定位诊断及必需的检查;脑电图检查主要目的是便于与脑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颅脑电子电脑X线断层扫描(CT)应作为常规检查。其他检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应用。

8 疗效评价

1.治愈:意识清,血压平稳,肢体运动、感觉及语言功能恢复好,能自理生活,可遗留轻度神经损害体征。

2.好转:意识清,肢体及语言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3.未愈:意识及神经功能无改善。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