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裂脑膜脑膨出

目录

1 拼音

lú liè nǎo mó nǎo péng chū

2 疾病分类

神经外科

3 疾病概述

颅裂系先天性颅骨发育异常,表现为颅缝闭合不全而遗留一个缺口。神经症状可表现为智力低下、抽搐、瘫痪、腱反射亢进、皮质性视觉障碍及小脑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人无神经系统症状。

4 疾病描述

颅裂系先天性颅骨发育异常,表现为颅缝闭合不全而遗留一个缺口。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胚胎时期神经管发育不良有关。颅裂一般发生在颅骨中线部位,少数可偏于一侧,颅穹窿部、颅底部均可发生。发生于颅穹窿部者,可自枕、后囟、顶骨间、前囟、额骨间或颞部膨出。发生于颅底部者,可自鼻根部、鼻腔、鼻咽腔或眼眶等部位膨出。如果颅骨缺口处无颅内组织膨出,称为隐性颅裂。该类型少见,临床上常无症状,多在X线检查时确诊。

有颅内组织从缺损处膨出则称为囊性或显性颅裂。囊性颅裂可分为脑膜膨出或脑膜脑膨出,后者囊内含有脑组织,或部分扩张的脑室等。囊性颅裂的临床表现因膨出的部位及大小而不同。出生时包块多较小,以后可逐渐长大,有一定压缩性。枕部者多在枕顶交界处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囊性包块。鼻根部者在鼻根部有包块突出,眶距增宽,眶腔受压变窄,眼外形呈三角形。神经症状可表现为智力低下、抽搐、瘫痪、腱反射亢进、皮质性视觉障碍及小脑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人无神经系统症状。根据膨出包块的外观特点及神经系统检查,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头颅X线片可见颅骨中线部有一圆形骨缺损,边缘硬化,外翻。颅脑CT和磁共振扫描能显示囊内容物,脑积水和并发的脑畸形。

5 症状体征

出生时包块的大小,以后的增长情况,哭闹时包块冲出,可破溃;头颅同时增大。

位于鼻根部者,测两眼眶的距离增宽,呈三角形眼,偏瘫;位于眶内者,检查视力,眼球突出。

6 疾病病因

先天性原因。

7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具体不清楚。

8 诊断检查

诊断

1.病史  注意出生时包块的大小,以后的增长情况,哭闹时包块有无冲动,是否破溃过;头颅是否同时增大。

2.体检  注意患儿头围大小、智力发育情况。位于鼻根部者,测两眼眶的距离是否增宽,是否呈三角形眼,有无偏瘫;位于眶内者,检查视力,有无眼球突出。

3.局部检查  囊性肿块的位置和大小,基底的宽窄。肿块不可穿刺,不做活检。用透照法了解是否为单纯囊肿性肿块或内含脑组织。

4.颅骨X线检查  除正侧位外应加摄华氏(Water)位,了解鼻根部和颅前窝底骨缺损的大小;摄额枕(汤氏)位,了解枕骨鳞部骨缺损情况;眼眶部者,可摄华氏位或视神经孔位。

5.头颅CT及MRI检查  可明确骨缺损的大小,膨出的内容物及其来源,及其他合并的畸形。

9 治疗方案

治疗

1.一般均应手术治疗,但有大量脑组织突到囊内、肿块巨大者属禁忌。囊壁将破、尚未发生脑膜炎者,应紧急手术。

2.枕部膨出,可在生后6~12个月内手术,多余脑组织可以切除,颅骨缺损用骨膜翻转缝合修补,皮肤切除不可过多,防止缝合时有张力。

3.鼻根部膨出可在1周岁后手术,采用颅内入路的方法,突出的脑组织予以切除,颅骨缺损处用术前备好的有机玻璃片或钛片充填,然后覆盖筋膜片缝合固定,鼻根部皮肤必要时可再次作整形手术。亦可经颅外手术。

4.眶部膨出者可经颞下部入路进行修补。

10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预防方式。

11 特别提示

1、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切除膨出囊并将其内容物复位或切除,封闭硬脑膜缺损,一般应在出生6~12月内施行修补术。囊壁菲薄有破溃倾向时,应尽早手术。并发脑积水者,宜先行脑脊液分流术,再作修补术。

2、胚胎期神经管及中胚层发育不良,造成颅骨先天性缺损。分为隐性颅裂和囊性(显性)颅裂两种,前者多无症状,后者常有颅内容物自骨裂处膨出,有脑膜膨出或脑膜脑膨出。

(1)出生时头颅中线部位有软性包块,哭闹时明显增大,其根部可能较宽,或呈蒂状。少数尚可见搏动,触之质软。

(2)包块以枕部最多见,其次为额部、鼻根或颅底。在颅底则可突入眼眶、鼻腔、口腔或咽部。患儿可伴有视力障碍、瘫痪、脑积水、智力差及全身多种畸形。

(3)膨出之包块透光试验阳性,颅骨X线片能明确颅骨裂的部位和大小。少数脑膜脑膨出者可行CT扫描,了解脑组织膨出情况。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