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裂和脊柱裂

目录

1 拼音

lú liè hé jǐ zhù liè

2 疾病分类

神经外科

3 疾病描述

颅裂和脊柱裂都是由于胚胎发育障碍所致。颅裂和脊柱裂均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隐性颅裂只有颅骨缺损而无颅腔内容物的彰出,隐性脊柱裂只有椎管的缺损而无椎管内容物的膨出,隐性颅裂和脊柱裂大多无需特殊治疗。

4 症状体征

(一)颅裂 临床表现 颅裂多发于颅骨的中线部位.好发于枕部及鼻根部。出生时即可发现一局部肿块,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位于枕部者。若为脑膜脑囊状膨出,其颅骨缺损直径可达数厘米,肿块可甚巨大,实质感,不透光,不能压缩,啼哭时张力不变,覆盖于肿块表面的皮肤变薄,极易发生破溃感染;若为脑膜膨出.则颅骨缺损直径较小,可小至数毫米,肿块较小,囊性感,能压缩,啼哭时张力可变。其余几种囊性颅裂的表现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位于颅底的囊性颅裂常在鼻根部,表现为眼距增宽,眼眶变小.可堵塞鼻腔引起呼吸困难,并可引起泪囊炎;从筛板向鼻腔突出者.形状可类似鼻息肉;位于颅底的颅裂除压迫局部组织结构引起局部功能障碍外,还可影响相应的颅神经,出现颅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位于颅盖部的脑膜脑膨出.可合并脑发育不全、脑积水等其他脑畸形,故可有肢体瘫痪、挛缩或抽搐等脑损害征象。单纯的脑膜膨出未合并其他脑畸形者,可无神经系统症状,智力发育也不受影响。

(二)脊柱裂 临床表现 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局部表现 出生后在背部中线有一囊性肿物,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体积小者呈圆形,较大者可不规则,有的基底宽阔,有的为一细颈样蒂。肿块表面的皮肤可为正常,也可有稀疏或浓密的长毛及异常色素沉着.有的合并毛细血管瘤,或有深浅不一的皮肤凹陷,啼哭或按压前囟时,囊肿的张力可能增高;若囊壁较薄,囊腔较大,透光试验可为阳性。本病的皮肤改变需与先天藏毛窦鉴别,后者窦道的管壁由皮肤组织构成,窦道长短不一。短者呈盲管状,长者深达椎管.可引起感染或并发肿瘤。脊髓膨出则局部表面没有皮肤,椎管及脊膜敞开,又名脊髓外露。

2.脊髓、神经受损表现 可表现程度不等的下肢弛缓性瘫痪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某些隐性脊柱裂患者在成长过程中,排尿障碍日趋明显,直到学龄期仍有尿失禁,这是终丝在骨裂处形成粘连紧拉脊髓产生的脊髓栓系综合征。MRI检查可见脊髓圆锥下移,终丝变粗,横径在2mm以上。

5 疾病病因

颅裂和脊柱裂都是由于胚胎发育障碍所致。

6 病理生理

1、颅裂 显性颅裂又称囊性颅裂或囊性脑膜膨出,根据膨出物的内容可分为:

(1)脑膜膨出:内容物为脑膜和脑脊液;

(2)脑膨出:内容物为脑膜和脑实质,不含脑脊液;

(3)脑膜脑囊状膨出:内容物为脑膜、脑实质和部分脑室,脑实质与脑膜之间有脑脊液;  ④脑囊状膨出:内容物为脑膜、脑实质和部分脑室,但在脑实质和脑膜之间无脑脊液存在。

2、脊柱裂 脊柱裂最常见的形式是棘突及椎板缺如,椎管向背侧开放,好发于腰骶部。脊柱裂可分为:

(1)脊膜膨出:脊膜囊样膨出,含脑脊液.不含脊髓神经组织;

(2)脊髓脊膜膨出:膨出物含有脊髓神经组织;

(3)脊髓膨出:脊髓一段呈平板式的暴露于外界。

7 诊断检查

1、颅裂 X线摄片显示有颅骨缺损,即可诊断为囊性颅裂。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颅裂的部位、大小、膨出的内容以及是否合并脑发育不全、脑积水等。MRI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畸形和膨出物的各种内容。

2、脊柱裂 脊柱X线摄片可见棘突、椎板缺损,穿刺囊腔抽到脑脊液,诊断即可确立。MRI检查可见到膨出物内的脊髓、神经,并可见到脊髓空洞症等畸形。

8 治疗方案

1、颅裂 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关闭颅裂处的缺损,切除膨出的肿块。一般以出生后半年到一年手术较为安全。位于颅盖者,颅骨缺损可暂不修补,只需修补硬脑膜和缝合头皮。位于颅底部者,常需开颅修补颅骨裂孔及硬脑膜。有脑积水者,需先作脑脊液分流术。已有呼吸阻碍或肿块表面变薄者,应及早提前手术。

2、脊柱裂 显性脊柱裂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在出生后1—3个月:如囊壁已极薄须提前手术。手术切开囊壁后.分离松解与囊壁粘连的神经组织,特之还纳入椎管内,切除多余的囊壁.严密缝合脊膜的开口.并将裂孔两旁筋膜翻转重叠覆盖加以修补。对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患者,可行椎管探查,松解粘连及切断终丝。

9 相关出处

《外科学第五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