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睛疮

目录

1 拼音

lòu jīng chuāng

2 英文参考

acute dacryocystit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eaking eye sor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acute dacryocystit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漏睛疮(leaking eye sore;acute dacryocystitis)为病名[1]。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是指以内眦附近,睛明穴下方突然赤热肿痛高起,继之溃破出脓为主要表现的眼病[2]。由于本病发病部位同漏睛,而又有红肿出脓等疮疡的特征,故名漏睛疮。

漏睛疮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泪囊炎[2][2]

4 漏睛疮的病因病机

漏睛疮多由心经蕴热日久或风热外侵,内外合邪所致[2]

漏睛疮多由漏睛演变而来,亦可突然发生。

一、心经蕴热或素有漏睛,热毒内蕴,复为风邪所袭,引动内火,内外合邪,壅塞络脉,风热搏结于内眦而成。

二、素嗜辛辣炙赙,心脾热毒壅盛,循经上攻目内眦,致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结聚成疮,进一步则热胜肉腐,肉腐为脓而溃,或成漏。

三、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或气血不足,邪气留恋,则可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5 漏睛疮的症状

漏睛疮患者大眦睛明穴附近隆起疮核,红肿疼痛,能波及胞睑及颜面部,甚至溃脓穿孔,并可身发寒热[2]。穿孔久不愈者可为瘘[2]

漏睛疮发病较急,大眦睛明穴下方皮肤红肿高起,肿核隆起渐大,掀痛拒按,重者连及患侧鼻梁及面颊皆现红肿,胞睑亦红肿难开,或兼寒热头痛,泪道冲洗不通?部分患者耳前及颌下可触及肿核,并有压痛。脓成则疮形局限。溃后脓汁流出,红肿消退。亦常见疮口难收,脓汁常流而成漏者。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称溃后成漏者为“大眦漏”。

6 漏睛疮的诊断

一、发病较急,睛明穴下方皮肤红肿高起,疼痛剧烈。重者红肿可波及同侧面部及胞睑。

二、数日后红肿局限,局部破溃脓出。

三、患者多有漏睛病史。

7 需要与漏睛疮相鉴别的疾病

漏睛疮红肿热痛皆具而又波及胞睑时,常易与胞睑疾病,如生于大眦附近的针眼及胞肿如桃相混淆。其主要鉴别在于漏睛疮时同侧泪道冲洗不通,而其他疾患一般通畅无阻。另外,漏睛疮红肿压痛的部位中心是在目内眦睛明穴下方而非胞睑之上。

8 漏睛疮的治疗

漏睛疮起病急骤,来势较猛,必须及时防治。

原则上未成脓时宜内治,以消散为主。初起风热上攻,治宜疏风散热,消肿散结。若热毒炽盛者,治宜清热解毒,祛瘀消肿,如正不胜邪,邪气留恋者,则宜扶正祛邪,托里排毒。如已成脓,则配合外治切开排脓。

8.1 辨证治疗

一般初发不甚坚硬而速溃者易治,成漏者难敛。若溃后排出粘白或黄白色脓汁者为顺,流青黑腥秽脓水者为逆。

8.1.1 风热上攻

漏睛疮·风热上攻证(leaking eye sore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ttacking upward)是指风热上攻,以患眼热泪频流,内眦部红肿疼痛,其下方隆起,可扪及肿核,疼痛拒按,头痛,或见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漏睛疮证候[2]

8.1.1.1 症状

患处红肿疼痛高起,泪多,头痛,恶寒发热,苔薄黄,脉浮数。

8.1.1.2 证候分析

风热相搏,客于泪窍,气血凝滞,络脉失和,故红肿疼痛高起。泪窍闭塞故泪多。风热袭表,营卫不和,故恶寒发热,苔薄黄,脉浮而数。

8.1.1.3 治法

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8.1.1.4 方药治疗

驱风散热饮子加黄连,去大黄。方中连翘、黄连、山栀清心泻热,羌活、薄荷、防风、牛蒡子疏风散邪;当归和血明目;川芎、赤芍通络消滞;甘草调和诸药。

8.1.2 热毒炽盛

漏睛疮·热毒炽盛证(leaking eye sore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热毒炽盛,以患处红肿高起,疼痛拒按,红肿可蔓延至面颊及眼睑,耳前或颌下有臖核及压痛,可伴有身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质红,苔黄厚,脉数有力为常见症的漏睛疮证候[2]

8.1.2.1 症状

患处红肿高起,坚硬拒按,疼痛难忍,红肿漫及面颊胞睑,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

8.1.2.2 证候分析

大眦属心,面颊胞睑属阳明。今心脾热毒上攻,故该处红肿热痛。热毒蕴结,瘀塞络脉,气血不行,故坚硬拒按。阳明热盛,心火内扰,故身热心烦。消灼津液,故口渴思饮。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更是一派火热炽盛之势。

8.1.2.3 治法

清热解毒,消疮散结。

8.1.2.4 方药治疗

黄连解毒肠加减。原方中黄连、黄芩、黄柏、山栀苦寒清热。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大黄通腑泻热,穿山甲、皂角刺通络祛瘀,消肿止痛,可增强清热毒、消疮肿的作用。

初宜清热解毒,散邪消肿,内服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敷如意金黄散;脓成宜切开排脓,继进清热解毒之剂[2]

8.1.3 正虚邪留

8.1.3.1 症状

患处时有小发作,微红微肿,稍有压痛,但不溃破,或溃后漏口难敛,脓汁少而不绝,面色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8.1.3.2 证候分析

热毒上攻,闭塞泪窍,气血壅滞,结聚成疮,久延不愈,损伤气血,邪毒留恋,稍食辛辣炙膊,则常有小小发作,微红微肿,稍有压痛。正虚不能托邪外出,故不易溃破溃,后漏口难敛,脓汁少而不绝。气血两亏,不能荣润肌肤盈于脉,故面色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弱无力。

8.1.3.3 治法

托里排毒。

8.1.3.4 方药治疗

千金托里散加减。方中党参、黄芪、茯苓、甘草、当归、芍药等补气养血;金银花、连翘、黄芩、竹叶、龙胆草、防风清热祛风;桔梗、白芷合当归、川芎和血排脓;麦冬养阴。全方补而不腻,有扶正祛邪之功。

溃后正虚,排脓不畅,宜扶正祛邪,用托里消毒饮加减[2]

8.2 外治法

未成脓者,可用紫金锭调和外敷,或选用新鲜芙蓉叶、野菊花、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等一二味洗净捣烂外敷,以清热解毒,促其消散。亦可加用湿热敷。

已成脓者,应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条。亦可掺用九一丹药捻。每日换药,待脓尽,除去引流条,使切口愈合。

若已成漏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泪囊摘除并切除瘘管。

9 漏睛疮的预防及日常保健

一、有漏睛,或漏睛疮正虚邪恋者,忌食辛辣炙赙之类刺激性食物,以防引发漏睛疮或使其急性发作。

二、本病发病迅猛,应及早治疗以求消散,以免溃后成漏,终不免手术,失去排泪功能,而终身溢泪。

三、病处危险三角区,急性发作时不可挤压患处,以免脓毒扩散,造成走黄,毒陷心包而成危证。

1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1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